儒家的擔當精神是什麼?

儒家的擔當精神是什麼?

擔當精神的定義

擔當,在《漢語大詞典》中解釋為“承擔並負責任”。“擔”和“當”並用,最早出現在宋代《朱子語類》中:“豈不可出來為他擔當一家事?”為了語言使用的方便考慮,便以“擔當”一詞來統攝這種“承擔並負責任”的精神內涵。

擔當精神的內容存在於儒家思想中,這與儒家特殊的思想屬性有關。

儒家的擔當精神是什麼?

儒者的群像分析

儒家,是由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創立的思想學派,思想的關注中心在於“人”,討論人如何充實“自我的精神世界”以及進一步參與“社會的秩序建設”,因此儒家學派提倡以“仁”為核心的思想。如果給儒家學派的儒者作一個群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個(包括但不限於)特點:

1。不言鬼神但具有“天降大任”的意識。

2。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

3。以參與社會秩序的建設(營建和諧社會)為價值追求。

4。以修身為實現目標的途徑。

5。關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互動。

6。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

儒家的擔當精神是什麼?

以上幾點,均符合“擔當精神”的描述:承擔並負責任。因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理想之原因,儒者時刻不忘修身,積極參與社會秩序的建設,這既是對自己生命的負責,更是對國家和他人(民眾)的負責。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仁以為己任,正是這種在面對任務時勇於承擔並以強大能力去踐行的擔當精神,與其他優秀品質一同構成了儒家思想。

儒家的擔當精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