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真是白痴?其實他很聰明

提到晉惠帝司馬衷,很多人都絕非他是個“白痴”,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對他的評價也非常不好。但他畢竟在位17年,難道他真的像大家說的那麼傻嗎?在《晉書》中,還流傳著兩件他非常搞笑的故事。

“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真是白痴?其實他很聰明

第一件,有一天,司馬衷在園林中聽見蛤蟆叫,就問這個聲音是為管家叫還是為私人叫?有一個太監回答道,在公家的地盤上就是為公,在私人的地盤上就是為私。司馬衷很喜歡這個回答,賞賜了他。

第二件,國家發生了饑荒,百姓們沒糧食吃,有很多餓死的人。大臣們向司馬衷彙報,司馬衷反問,為什麼不吃肉呢?也正是因為這句話,讓很多人覺得他是個“白痴”,也被世人誤解了幾千年。其實他並不傻,他是個很聰明,情懷很大的君主。下面給大家講幾個小故事,帶大家重新認識一下他。

“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真是白痴?其實他很聰明

有史料記載,他在做太子期間,晉武帝總是擔心自己的兒子智力弱,沒辦法承擔大任,於是就想出一個辦法來考他。他九歲被封為太子,父母都是非常有才華的人,他肯定也不會太差。只不過是他比較喜歡安樂的生活,沒有什麼政治經驗,自然沒辦法回答。

太子妃找了張泓,讓他提前把答案寫好,司馬衷照著念,但是司馬衷知道自己的才華極限,自然不可能說出這些話來,所以又寫了一份比較通俗易懂的,晉武帝看了之後很開心。從這裡可得知,他並不傻,沒有直接把別人寫好的拿來用,而是透過自己的辦法去解決問題。只不過是他不喜愛這些,如果好好做的話,完全沒有問題。

“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真是白痴?其實他很聰明

之前講到的關於蛤蟆叫的故事,他其實並不只是簡單地問這個問題。他從小就受到政治理論的薰陶,會把看到的事情跟政治聯絡起來。他看到這些蛤蟆,就想到了朝堂上的官員們,所以才問出了那樣的問題,他在考慮現在這些官員們是為了百姓著想,還是為了自己的私慾。

只不過當時他身邊的人都沒想到,直到一個聰明的太監回答了上來,也解開了他的心結。因此他不是簡單地想知道蛤蟆為誰叫,只是想側面告訴官員們要各司其職,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破壞朝綱。

“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真是白痴?其實他很聰明

司馬衷這個人根本不笨,他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在危急時刻頭腦非常清晰,對形勢的把控也掌握得很好。西晉後期,戰亂很多,司馬衷失敗退到了鄴城,但是因為程太妃的原因他們沒有回到洛陽,士兵們也因為害怕,都逃跑了。司馬衷看到身邊的侍衛逐漸變少,就詢問身邊的人,結果得知王浚大軍距離鄴城就只有八十里了,司馬衷馬上讓盧志去洛陽,開始撤退。

“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真是白痴?其實他很聰明

從他立馬做出的決定可以看出來,他能夠對於當下的情況作出抉擇,調整戰略。如果他真的傻,肯定是沒辦法掌控局勢的。所以他並不是世人認為的那樣,“白痴皇帝”,他只是不熱衷於朝政,這幾千年來,是世人誤會了,是歷史創造了這個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