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步訓練為何不可取代

我們都知道,在任何的搏擊過程中,要想佔據主動,其步法的站位與身體的得勢是密不可分的。因為只有身法的得勢,在進攻時才能讓肢體有效地接觸和打擊到對方的有效部位,在防禦時也才能有效地躲避對手的進攻。而要想獲得身體站位上的優勢,就離不開下肢步伐的有力支援和快速準確地移動。要做到這些,意拳的摩擦步,不能不說是一個非常完美與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

摩擦步訓練為何不可取代

在此,我們暫且拋開前人對摩擦步訓練時,對腿部的基本要求不談,就其對身法在搏擊中所起的作用進行分析和體悟,就能讓人獲益匪淺。

摩擦步的練習有一個基本的要求,那就是,無論步法的進與退,都要求練習者的目光,始終都要選定在一個目標上,而且身體一定要保持平衡,也就是拳理中所要求的身體要中正。但這裡所說的中正,絕不是讓身體呆板地隨著步法的移動而機械地運動,而是包含著一個在任何搏擊術中,都必不可缺少的基本技法,就是在搏擊時身體的“閃展騰挪”。

摩擦步在行步的練習過程中,要求目光一定要選定一個目標,也就是以假想的意識選定一個搏擊時的假想之敵,將目光鎖定在這個目標上,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訓練方法。

摩擦步訓練為何不可取代

但這時,練習者的心神是絕對不能停留在呆板的停滯狀態的。而目光選定一個目標的目的,就是要使練習者,能夠凝神靜氣,鎖定目標,學會觀察假想之敵的一舉一動,要培養“審時度勢”的能力。使練習者能夠做到“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動”。而這個所謂的動,就是在目光鎖定對方的同時,自己的心神,自己的身法都能做到鎮定自若的同時,又能隨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地隨機應變。或進或退,或閃或防,或者快速出手打擊對方。

摩擦步從外形上來說,要求練習者兩臂適當展開,兩手掌心向下,意在扶按兩個球體的這種體態,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科學的搏擊之式。兩臂的張開既為搏擊時動態運動起到了平衡作用,又為起手出拳儲備了手臂的適當高度,非常有利於雙手進攻打擊對方的快速與便捷。

摩擦步訓練為何不可取代

這種姿態完全可以看作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積極進攻和防守的預備式。儘管這種姿勢還不能與一些技擊性很強的樁法相提並論,但其雙手畢竟是在腰部之上,進攻對方身體上半部分的路徑,要遠比從跨間起手近得多。所以,我們完全應該將這種手臂的姿態,從單純的平衡作用,過渡到無意識的技擊姿態之中。也就是拳理所說的“拳無定勢”的意識狀態,徹底無意識地把它當作一個技擊樁法和體態,或者一些技擊樁法的變種和過渡的節點。

從身法上來說,練習摩擦步時,身體的運動是隨著腳步的移動而在變化的。腳步就是身體運動的根,是身體移動和變換姿態的起點,腳步的每一個微弱的動作變化都會影響到體態的變化,都會在身體的姿態上表現出來。這就決定了摩擦步的訓練,除去對腿部力量的增強和快速反應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左右和主宰著身體的運動形式。

就是內家拳理所說的“腿是身體的根節之所在”。也就是說,摩擦步的功法中就包含著對身法的技擊訓練之理,也就是身法在搏擊時的閃展騰挪之法。

摩擦步訓練為何不可取代

當然,這種體現在身法上的閃展騰挪的外在形式,在練習的初級階段,由於意念更多地放在了腿部,可能會讓練習者忽略或者無法顧及。但隨著功夫的逐漸加深,腿部力量的增強,身體各部用力的協調,身法上的這種閃展騰挪的外在形式就會慢慢地表現出來,這就更需要練習者,在意識上對此加以體驗和放大。

這種體驗還應該是,除去在細心體驗揣摩摩擦步對力的感覺之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在不違背意拳摩擦步的基本拳理之下,還要對閃展騰挪的體態和意識進行實戰意識上的放大,在推手和散手訓練中仔細揣摩其機理。從意識上真正進入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大成狀態之中。

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任何拳法在開始訓練的時候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律,但練到高層次的狀態則是“拳無章法”的境界。而王薌齋老前輩之所以將其所創的拳法歸為《大成拳》和《意拳》,就是依據“拳無章法”這個最高的拳理之理來給其定位的。

摩擦步訓練為何不可取代

所以,在練習摩擦步的時候,只有遵循這個原則才能掌握和應用高層次的技擊技法。儘管摩擦步與其他的技擊樁法有所區別,但它所具有的實戰意義是絕對不能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