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接連兩部熱播家庭劇收官,口碑褒貶不一,觀眾的心聲倒是很統一:

“一看家庭劇就頭大。”

近些年,以特殊地域或特殊時代為背景的家庭劇頻出,幾乎每一次,都能引發網上激烈的爭吵。

原生家庭之痛、姑嫂婆媳撕X、小三鬧上家門口,狗血元素一波接著一波,拼命堆砌進無數個45分鐘裡。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家庭劇,一定代表著撕心裂肺式的狗血劇情嗎?

8年前,這部近30萬人打分,評分突破9。5的“家庭劇天花板”,或許能給你想要的答案。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故事發生在建國初期,女主安傑出生於青島一個優渥的家庭,從小家裡住著別墅,生活極其講究。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男主江德福雖是名海軍軍官,但沒有讀過書,大字不識一個,生活習慣也比較粗糙,是個很實在的大老粗。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身份地位懸殊、生活習慣天差地別的兩人,因一場聯誼舞會偶然結識。

骨子裡傳統思想的江德福,原本對聯誼舞會這樣的“先進”活動一點不感興趣,還叫囂著:

“我不去參加那玩意兒,男男女女、摟摟抱抱的,什麼玩意兒。”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實在拗不過領導的面子,才硬著頭皮來參加,恰巧就注意到了坐在舞池邊上,拒絕別人邀舞的安傑。

在江德福單純實在的心眼裡,以為安傑和自己是一類人,不喜歡這種浮華的場面。

但事實上,安傑不去跳舞,是因為來之前扭到了腳。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安傑是資本家家庭出身,在那個時代是無法參加這種“先進”活動的,她是被領導帶來湊數的,因為

當天晚上來的聯誼物件中好看的不多,而安傑長相極為出眾,亭亭玉立,落落大方。

數曾想臨上場崴了腳,出了岔子,被領導嘲諷道:“扭得可真是時候,故意的吧”。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被逼無奈,便向一直關注著她的江德福求助,兩人彆彆扭扭地跳完了一曲舞。

逃不過一見鍾情的故事戲碼,江德福對安傑展開追求。

可問題是,從小養尊處優,夢想“嫁給

西裝紳士”

的安傑,怎麼可能看得上大老粗江德福呢?

這可把江德福愁壞了,為了能追到心儀之人,他委託安傑醫院領導說媒。

即便領導告訴他,安傑家是資本家家庭,成分不好,可能會影響到他今後的發展時,也沒能阻擋他的決心。

兩人終於正式見面,江德福緊張不已,給安傑倒水時,笨手笨腳地將開水灑在安傑的腿上,把場面弄得一團糟。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臨別前,仍賊心不死,不顧安傑的嫌棄與拒絕,堅持要安傑的聯絡方式。

結果別在胸前裝樣子的鋼筆寫不出字,換了支筆還把“隊”字寫錯,暴露了自己大字不識、裝文化人的假象。

但就像安傑的姐姐安欣所說,這倆人就是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為了安傑,江德福甘願放棄大好前程,哪怕沒有機會升遷,一句“即使解甲歸田,我也要娶她”道出決心。

心高氣傲的大小姐安傑,沒能經得住江德福的死纏爛打,在日常的相處中漸漸被打動。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兩人終於排解萬難,攜手組建了家庭。

婚後,江德福對安傑十分愛護,照舊讓她過著如往昔般的大小姐日子。

安傑極其注重衛生,執著於糾正江德福吃飯吧唧嘴的壞習慣,並要求他養成洗手、洗腳的日常,規定他必須要穿著睡衣才能上床睡覺。

生活一向粗糙的江德福哪受得了這些規矩,總是一次又一次被震驚到:“這也要洗?”

受不了歸受不了,面子上始終沒有表現出一點不樂意,一副甘之如飴的樣子。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婚後不久,小姑子江德華前來投奔哥哥,江德華沒讀過什麼書,大大咧咧,嘴上不把門,安傑和她總是能掐起架來,一開始水火不容。

但日子久了,她發現江德華其實是個很熱心腸的人。

安傑的五個孩子都是江德華帶大的,江德華對他們視如己出,孩子們跟別人打了架,江德華立馬跑上前護著孩子跟對方理論。

犯錯事的孩子被江德福狠揍,江德華比安傑還要心疼。

不僅如此,裡裡外外的家務江德華幹了大半,擦桌子、掃地、跟保姆鬥智鬥勇,安傑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就這樣日常的磕磕絆絆中,兩個人相愛相殺,居然誰也離不開誰。

遇到事,更是統一戰線,一致對外。

老家親戚不經允許坐了安傑的床鋪,江德華制止,親戚氣不過罵她掃把星,說她是剋夫的命,還吼叫道:

“你說讓俺滾,俺就滾了,你算老幾呀?”

安傑不幹了,直接站出來為她維護:

“你說她算老幾呀?她是這個家的姑奶奶,在這兒她說了算。”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知道江德華暗戀哥哥的戰友老丁,心甘情願地付出,卻始終落得個備胎的位置,氣得安傑為她打抱不平。

好不容易等來老丁接納江德華的那天,安傑嘴上說著不樂意,心裡卻比誰都高興激動,盤算著要給江德華準備一份豐厚的嫁妝。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江德華出嫁的時候,安傑把媽媽留的的樟木大箱子送給了江德華。

收到禮物的江德華興奮得跟別人炫耀:“她什麼都願意給我。”

日子在平平淡淡、磕磕絆絆中度過。

安傑生完第二個孩子後,江德福被調去松山島守備區當參謀長,安傑誓要夫唱婦隨,便也去了島上。

這裡生活拮据困難,她本是嬌生慣養的大小姐,一開始還穿著高跟鞋挑水,絆倒後覺得尷尬又丟人。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後來乾脆融入這鄉間滿是煙火氣的生活,穿粗布麻衣,吃粗茶淡飯,做一名普通的農婦。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五十年風雨兩人攜手度過,彼此享受了一輩子的愛情,卻從沒說過愛情這倆字。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除了擅長表現細水長流的家庭生活,《父母愛情》對於時代背景的刻畫也極其出彩。

安傑與江德福的婚姻,若是用現在的眼光看,根本就是門不當戶不對。

新中國剛成立沒多久,海軍軍官娶資本家小姐,兩個不同階層、不同地位的人在一起,簡直是天方夜譚。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兩人在相處的過程中暴露出種種矛盾,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思想認知,都展現著清晰的差距。

幸福生活的背後,不免帶著一些“主角光環”,主創對兩人的刻畫多是溫馨與美好,躲避了生活的殘酷面,將這段感情賦予了烏托邦色彩。

而劇中其他角色的境遇,或許更能體現身處於那個時代下,普通人

身處大環境變革中的妥協與鬥爭。

最典型的莫過於江德福的戰友老丁。

老丁的第一段婚姻是典型的包辦婚姻,被逼無奈娶了農村婦女王秀娥。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老丁讀過書,和江德福有著同樣的職業起點,內心自是瞧不上目不識丁的妻子,羨慕江德福娶了有文化有學識的大家閨秀。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王秀娥卻因此誤會丈夫喜歡安傑,如潑婦般吵鬧。

對老丁來說,解釋累心,不解釋傷神,怪只怪婚姻的選擇非自己能決定。

於是在王秀娥去世後,無論安傑怎麼說媒,他怎麼也不願意選擇和江德華為伴侶,因為江德華的性格太像王秀娥了。

為追求所謂精神上的共鳴,

先後與有著文化學識的葛老師、吳醫生戀愛,最終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下,才迫於無奈娶了江德華為妻。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老丁半輩子為了兒女拼命努力,

從未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於起起浮浮中走完了遺憾而漫長的一生。

安傑的二姐安欣,雖說和妹妹安傑都是資本家大小姐,但兩個人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進入60年代,安傑的孃家被打成右派。

安傑因為丈夫是海軍軍官,得以被庇護。

安欣和丈夫歐陽懿就沒這般幸運了,被流放到江德福所管轄的海島上。

電視劇用這樣一個場景,來表現姐妹倆在時代洪流的裹挾下,迎來不同人生宿命的境遇:

安傑生下雙胞胎後,安欣來照顧她時,用雙手遞茶水,並說道“請您用茶”,被安傑嘲笑“這是大戶人家的傭人端茶遞水才會說的話”。

一句話,不僅刺傷了安欣的自尊心,還讓姐妹倆間的“身份地位”嫌隙,愈發明顯。

同樣還有安欣的丈夫歐陽懿,本是留過洋喝過洋墨水的文化人,日常的享受是喝紅酒,吃西餐。

他和安欣志同道合,同時也有著知識青年的清高與驕傲。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最初歐陽懿是怎麼也瞧不上江德福的。

可在那場風波中,他被髮配去了海島做苦工,受盡白眼和嘲諷,除了安傑,再無人看望他們一家,生活上還得受曾經嫌棄的江德福的庇佑,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十年過去,終於迎來平反,曾經的傲骨與稜角早已被磨平,在酒桌上痛哭著:

“我不是老歐,我是歐陽懿。”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一句毫無徵兆、沒頭沒腦的宣洩,成為整部劇中最經典的一幕,那句對稱呼變化的呼喊中,飽藏了對個人命運的無奈與崩潰。

與幸運而幸福的主角相比,老丁、安欣、歐陽懿這些人物在特殊年代裡的命運起伏,以及無奈的人生選擇,

更貼近那個時代環境下普通人的真實生活寫照,更能感受到特殊時代中個體自我不可控的無力感。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近幾年,家庭劇風頭正勁,觀眾樂於觀賞還原生活樣貌的劇作。

前有《心居》,後有《親愛的小孩》,同樣是講述家庭生活,但討論的社會議題、劇作風格都大不相同。

《心居》更偏向於兩個女人的自我救贖與和解,

是殘酷現實生活的折射

女主馮曉琴是渴望留在上海的外地媳婦,多年來盡心盡力照顧自己的家庭,雖然和丈夫感情很好,但始終因為沒有錢,面臨在家裡抬不起頭的窘境。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另一女主顧清俞事業順心,人生幾近完美,但

嫁給了和自己完全不匹配的初戀後,婚姻處處是雞飛狗跳,整日要費心解決各種矛盾。

無論是普通小人物馮曉琴,還是人人豔羨的都市女性顧清俞,劇情都淹沒在柴米油鹽的瑣碎中,好在兩位女主均未迷失自我,最終完後了自我的和解與救贖。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親愛的小孩》則講述一對離異夫妻為挽救患白血病的女兒,將兩個重組的家庭推向艱難選擇的故事,始終扣緊“逼問人性”的命題。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更注重打破戲劇框架,落腳在最真實的生活當中,喪偶式育兒、婚內出軌、婆媳關係等問題均攤在明面,用矛盾衝突激發觀眾共鳴。

與這兩部聚焦矛盾的家庭劇不同,《父母愛情》用的是另一種講述家庭故事的方式。

《父母愛情》中不是沒有矛盾,它從未刻意將苦難過濾。

但苦難之中,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美好、關係的純真,才是它最著重刻畫的。

這部劇的資方,起初也希望編劇不停地創造矛盾點,做到“三分鐘一小打,五分鐘一大打”的效果,牢牢掌握流量密碼。

可編劇劉靜,卻希望能將這部劇打磨成一部走溫情路線的家庭劇,展現“

一家人,如何吵著、笑著、欣欣向榮地度過了幾十年。”

於是沒有太多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狗血情節,只是圍繞一對普通夫妻日常生活展開的劇情,卻被拍得有滋有味。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沒有強烈的戲劇衝突,只有如水般平緩靜謐的生活細節。

整部劇用剋制的情感、自然的鏡頭語言,呈現了特殊年代之下,細水流長的日子裡,愛情的迷人與純真。

她“下嫁”了,沒人惋惜

既有現實主義的基調,又有浪漫烏托邦的色彩,於無聲無息中傳遞了創作者最想表達的命題:

生活自有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