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惡意》:有一種壞,叫見不得別人好

作者:

樊登讀書 · 張晚晚

羅素曾說:“嫉妒可以說是人類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一種情感”。

事實上,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有過嫉妒別人的時候。

他人優渥的家庭條件,卓越的業績,突出的外形或者受人歡迎的性格都有可能曾讓你眼紅不已。

大多數人的嫉妒情緒往往只存在於一念之間,想想就過了。

可是,少數人卻將嫉妒這條毒舌栽培在心靈的沃土上,任其野蠻生長,這樣做的結果不是扎傷別人,就是刺痛自己。

東野圭吾《惡意》:有一種壞,叫見不得別人好

東野圭吾《惡意》:有一種壞,叫見不得別人好

嫉妒,是一種無邊的惡意

日本著名作家東野圭吾在小說《惡意》中講了一個令人脊背發涼的故事:

暢銷小說家日高邦彥在出國前一晚在自己家中被殺害,兇手竟然是他昔日的同窗好友野野口修。

野野口修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但對於作案動機卻閉口不談。

這不禁讓人疑惑,兩人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致使野野口修不惜做出殺人這樣極端的事情呢?

在警察加賀恭一郎的深入調查下,案件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讀書時,日高邦彥為人正直謙和,不但從沒做過對不起野野口修的事,反而在他受到校園霸凌時挺身而出。

畢業後,野野口修的事業沒什麼起色,日高邦彥在寫作圈混得風生水起,是日高邦彥介紹

出版社

給野野口修,幫他達成作家的夢想。

野野口修怎麼會對自己的恩人痛下殺手?他的回答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我早就看他不爽了”。

讓他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其實就是人性中卑劣的嫉妒情緒。

當日高邦彥在文壇上大放異彩的時候,野野口修卻不幸得了癌症,巨大的差距讓他的內心徹底失衡了。

嫉妒的火苗一旦被點燃,便以燎原之勢,將心靈的原野燒成一片灰燼。

東野圭吾《惡意》:有一種壞,叫見不得別人好

東野圭吾在書中寫道:“這是怎樣的一種心態啊!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賭上自己的人生,也要達成目的。”

故事中無邊的惡意讓人不寒而慄,其實,有時候生活的可怕程度,並不亞於故事。

2018年,山東臨淄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事件,某中學初三的一個班級裡,班級第二名秦同學將第一名馬同學殘忍殺害。

兇手第一刀便直插心臟,接著開始追砍,被

害人

從脖子到胸前等部位一共被砍了13刀。

很難想象這樣兇殘的做法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之手,而促使秦同學舉刀殺人的原因,竟是殺了第一名,他就是第一。

不甘與嫉妒扭曲了少年的內心,讓一個本該善良單純的孩子變成了冷血的殺手,這樣偏激的做法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足以見得,人內心深處的嫉妒是惡的根源,一旦失控,便猶如猛獸出籠,可怕至極。

東野圭吾《惡意》:有一種壞,叫見不得別人好

東野圭吾《惡意》:有一種壞,叫見不得別人好

嫉妒,源於自卑

心理學家維蕾娜·卡斯特在其著作《羨慕與嫉妒:深層心理分析》中寫道:“嫉妒是來源於我們對自身價值的不信任”。

嚴重的嫉妒情緒其實是一種弱者心態,說白了,就是自卑。因為自卑,所以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也就更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學生曾經問他:“先生,請告訴我,為什麼心懷嫉妒的人總是心情沮喪呢?”

亞里士多德回答:“因為折磨他的不僅有自身的挫折,還有別人的成功”。

由此可見,心懷嫉妒的人受著雙重摺磨,他們比一般人更難感到快樂。

每一個嫉妒心旺盛的人靈魂深處都住著一個自卑的小孩,他們總是在別人的成功中照見自己的失敗,從不相信這個世界可以有你好我也好的狀態存在。

別人的成功或優秀深深地刺痛著嫉妒者脆弱的神經,讓他們有一種強烈的挫敗感。

這種心理會促使他們在無形中把自己和他人對立起來,日久天長,就會成為一種病態。

莎士比亞曾說:“嫉妒是一個綠眼的妖魔,誰做了它的犧牲品,就要受它的玩弄”。

有這樣一則故事,一

個人

遇見上帝,上帝說:“我可以滿足你的任何一個願望,前提是你的鄰居會得到雙份報酬。”

那個人一開始很高興,但回頭一想:

如果我得到一分田產,鄰居就會得到兩份;

如果我要一箱金子,鄰居就會得到兩箱;

如果我要一個美女,他就能左擁右抱了。

想來想去,實在不甘心鄰居能多佔點便宜。最後,他一咬牙對上帝說:“要不你挖我一隻眼睛吧” 。

在心懷嫉妒的人眼中,幸福不是自己得到了什麼,而是別人得不到。

寧可兩敗俱傷也不願意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這隻能證明自己的虛弱狹隘和幼稚可笑。

東野圭吾《惡意》:有一種壞,叫見不得別人好

東野圭吾《惡意》:有一種壞,叫見不得別人好

讓嫉妒成為推動自己成長的力量

那些比較心強烈的人更容易產生

嫉妒心理

女人比身材,比樣貌,比誰嫁得老公好,誰家孩子學習好;

男人比工作,比財富,比地位……

如果放不下比較心,煩惱隨時都會找上門。

所以

破除嫉妒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不要把自己和別人作比較。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世間獨一無二的存在,正如太陽和月亮,它們在各自的時間裡,閃耀著光芒,根本沒有可比性。

海明威說過:“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世界那麼大,總有人比你優秀,老想著爭個高下,註定會活得身心疲憊。

我們每個人真正的對手其實只有自己,當你不再把別人當做假想敵時,就不會對他們的成績耿耿於懷。

放下強烈的勝負欲,嫉妒心自然就不會那麼容易從心底升起。

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承認別人優秀,是一個人優秀的開始。”

越是自卑的人,越不願意承認他人的優秀,因為他們內心缺乏自我認同感,覺得抬高了別人就是在貶損自己。

而內心強大的人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時,會把注意力放在他為什麼這麼優秀,我能從他身上學到什麼東西上。

我們不是聖人,不可能保證自己對任何人都沒有絲毫嫉妒之心。

學著理性地將嫉妒心理控制在正常範圍內,讓它變成推動自己成長的力量,是一個人變厲害的有效途徑。

東野圭吾《惡意》:有一種壞,叫見不得別人好

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只用了短短五十二天的時間,就寫出了《巴馬修道院》這部數萬字的世界名著。

巴爾扎克對此曾毫不

掩飾

地對別人說:“我簡直起了嫉妒的心思,是的,我禁不住一陣醋上心頭”。

儘管巴爾扎克坦言自己嫉妒司湯達取得的成就,但他對《巴馬修道院》大加讚賞。

他寫信給司湯達表示祝賀,盛讚這部作品“章章閃耀著精美之光”,並以此作為提高自己寫作水平的動力。

詩人波德萊爾曾經說過:

真正的強者會將其他一切強者視同自己的兄弟,欣賞他,欽佩他,向他學習。

如果我們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對別人的優秀獻上發自內心的祝福,但最起碼做到讓自己不因嫉妒而失態,這也是一種修養。

餘生,放下多餘的比較心,將聚焦在別人身上的目光收回來,放在如何提升自我上;

將怨恨別人的時間拿回來,放在可以從他身上學到什麼東西上。

終有一天你會發現,當你可以欣賞美好的時候,嫉妒這個妖怪早已煙消雲散,你的心也將因此變得清明而坦蕩!

東野圭吾《惡意》:有一種壞,叫見不得別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