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孝順的他卻“不會做人”

對於包拯,大家肯定是非常的熟悉。因為現在有很多關於包拯的電視劇,在這些電視劇當中,大家肯定都領略了包拯辦案的厲害。因為在電視劇中的包拯,無論是多麼難辦的案子,只要到了他手裡,一定會水落石出。說一句不好聽的話,他可以稱作為當時古代的神探。他不僅僅辦案很厲害,同時他還是宋朝的一位忠臣。這樣一位出色的人物在當時卻很不討人喜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據當時人回憶道,說包拯他這個人卻不會做人,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他的故事。

包拯,孝順的他卻“不會做人”

包拯他是合肥人,他生活的朝代是北宋。他是進士出身, 剛進入官場的他就被拍去了江西的修水縣,任命知縣。當年包拯為官的時候,他的父母年紀已經非常大了。他考慮到自己父母年紀大了,身邊又沒有人照顧,於是就向皇帝請求能不能回到合肥當官。當時的皇帝同意了他的請求,因為看在他的孝心的份上。後來就把他放在安徽的一個小縣城裡當官,當時那個縣城離他父母住的地方相距較遠。而當時包拯的父母年紀比較大又,希望自己的兒子在身邊陪伴左右。所以有一點不情願讓兒子跑到那個小地方去當官。包拯看出了父母的心思,於是向皇帝辭官回家陪伴父母。沒過幾年,他的父母雙雙離開了人世間。包拯看到自己父母都離開了自己非常的傷心,就在父母的墳墓旁邊搭起了茅草屋。在父母的墳墓旁邊服喪,喪期滿了,但是包拯都不願意離開,他鄉里的人都跑來勸他去朝廷當官,他都沒有聽,直到後來皇帝下旨來請他回去當官。

包拯,孝順的他卻“不會做人”

為官後的他非常的剛正不阿,在朝廷之上,軟硬不吃。當時很多人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收買包拯,但是包拯都沒有理他們。尤其是在包拯擔任端州知府的時候,當時這個地方主要生產的是硯臺。據說在包拯來這裡之前是別人擔任這裡的知府,由於硯臺是名貴產品,前任官員就是因為大肆貪汙了硯臺,被拉下馬了。後來包拯擔任這個官職,很多人想透過收買包拯來獲得更多的硯臺,但是都沒有成功。在他擔任端州知府的時候,他嚴格要求生產硯臺的數量,當然,他對自己也是非常嚴格的,在他當官的時候,他沒有私自多拿一塊硯臺給自己用。

包拯,孝順的他卻“不會做人”

在嘉佑四年的時候,當時包拯接連得罪了好幾個人。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據說當時的張方平,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三司使。但他卻能夠買下土豪的財產,包拯看到這個,覺得非常地可疑,於是命人調查他,結果發現在他任職期間貪汙了很多錢財。於是包拯就向皇帝彈劾他。後來皇帝查證發現是真的,就把他給卸了職。他被罷免近,宋祁上位。但是他上位之後又遭到包拯的彈劾。後來迫不得已送人中,就讓包拯自己擔任這個職位。後來朝廷人知道這個決定的時候,都覺得歐陽修這個人非常的過分,竟然做了這麼多事情就是為了讓自己坐上那個位子,後來包拯知道自己處在風口浪尖了,所以當宋仁宗提出了這個命令的時候,他開始躲在家裡不出門。並且向宋仁宗提出建議說自己不適合擔任這個職位。但是宋仁宗還是讓他做了這個官位。包拯就是因為這一件事情得罪了朝廷上下幾十名官員。很多官員都害怕自己被包拯去調查或者是橫插一手。雖然在表面上都對包拯客客氣氣,但在暗地裡卻非常的厭惡包拯。

包拯,孝順的他卻“不會做人”

大家可以聽一聽歐陽修如何評價包拯的。在歐陽修的言禮包轉是一個性格剛烈,並且說話非常直的人。但他覺得包拯這個人讀了很少的書,做事情都欠缺考慮,雖然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為朝廷考慮的,並且都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但他卻從來不顧及和同僚們之間的關係。只要他發現同僚們稍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就會開始寫奏摺彈劾人家。說白了,他就是非常的不會做人。

包拯,孝順的他卻“不會做人”

聽完歐陽修對包拯的評價,大家是不是覺得雖然包拯他是一個忠臣,但他卻也有很多缺點。在小編眼裡看來,包拯是一個為朝廷,為百姓辦實事的人,但他卻從來不會為自己的處境考慮。或許在其他人眼裡看來他去彈劾自己的同僚,那是不會做人的一種表現。但是在小編看來,如果人人都學著所謂的做人,那麼官場就會變成了汙濁之地。所以做人也是要有自己的原則的,千萬不能為了所謂的做人就違背自己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