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24日 · 濂溪先生與九江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24日 · 濂溪先生與九江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24日 · 濂溪先生與九江

1073年7月24日,周敦頤病逝於九江。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24日 · 濂溪先生與九江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24日 · 濂溪先生與九江

濂溪墓前的濂溪像 筆者攝於2022年7月

周敦頤(1017-1073年),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省道縣)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宋明理學開山鼻祖。因晚年在江西廬山蓮花峰下傍水而築“濂溪書堂”定居,世稱濂溪先生,儒者尊其為“周子”。曾任洪州分寧縣主簿、郴州郴縣令、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國子博士、通判虔州、廣南東路轉運判官等,為官清廉,所到之處,都很有實績。學術上,其提出

太極、理、氣、性、命等一系列哲學範疇,成為宋明理學的基本範疇,他本人成為宋明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去世,諡號元,稱元公。著作有《通書》《太極圖說》《愛蓮說》等,後人編有《周子全書》。

資料來源: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官網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24日 · 濂溪先生與九江

九江(泛指九江地區)的歷史上出過一些名人,這裡的“出”,指的是生於斯或葬於斯,路過遊玩的、為官遭貶

不算。古代講歸宿(墓地、祭祀)而不論出生地,因此墓葬才是最重要的。

若以文人計,九江古代最著名的有三位:陶淵明、周敦頤和黃庭堅。陶淵明是生於斯葬於斯;周敦頤是湖南人,葬在九江;黃庭堅生在九江,死在廣西,歸葬九江。因此這三位都算是九江的名人。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24日 · 濂溪先生與九江

宋提刑周敦頤,清宮殿藏畫本 圖源:故宮博物館

這三位,在九江(特指市區)影響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是周敦頤。有兩個因素,首先是距離。黃庭堅是修水(分寧)人,歷史上修水大部分時間內不隸屬於九江;陶淵明是星子人,星子當年是南康府,和九江分庭抗禮的。只有周敦頤,他的墓地一直在九江縣府的轄區內,距離市區很近,坐落在濂溪河畔的濂溪墓,是“潯陽八景”(也有說江州十景)之一。

有意思的是,與九江淵源頗深的周敦頤,他的經歷與以上三個地方都有特別的關係。生於1017年(北宋)的周敦頤,家境一般,後來投靠了有錢有勢的舅舅才混出個模樣,也沒得到什麼功名。1040年,24歲的周敦頤當上了黃庭堅的家鄉分寧的主簿(縣委辦公室主任),四年後離開江西轉任福建。在福建,他收了兩個好學生,後世並稱為“二程”的程顥和程頤。這兩位是中國哲學史上最重要的“程朱理學”(二程和朱熹)的創始人。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24日 · 濂溪先生與九江

九江濂溪公園周敦頤紀念館 筆者攝於2022年7月

其後經過了幾十年的官宦生涯,到了1072年,周敦頤55歲,到了陶淵明的家鄉南康軍當主官。沒多久他染病辭職,定居在廬山蓮花峰下(今九江市濂溪區),並將母親的墳墓也遷了過來,他將門前的小溪命名為家鄉的“濂溪”,將他的居所稱為“濂溪書堂”,次年(1073年)7月24日,他病死於濂溪書堂,年57歲 。

前面說的是第一因素,周敦頤與九江城的距離感更近,民眾的親近感更強。第二個因素當然是政治地位問題,周敦頤死後的一百多年,朱熹知南康軍,復建白鹿洞書院,他將師父的師父的師父的師父的地位抬得很高(朱熹是周敦頤的四傳弟子)。程朱理學又成為後世的規範,相當於教育部指定的標準教材,學子們焉能不崇敬這位理學的開山鼻祖、從祀孔廟的祖師爺?不學周敦頤學陶淵明,怎麼能當官呢?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24日 · 濂溪先生與九江

周濂溪夫子墓牌坊,1940s 圖源不詳

因此濂溪先生對九江市的影響太大了。這裡不僅有濂溪墓、濂溪河,還有濂溪路、濂溪大道、濂溪公園等等。廬山市成立後,原九江市廬山區改名為濂溪區,這代表著對濂溪先生最高的崇敬。九江市的市花是荷花,源自《愛蓮說》。

除了濂溪墓,周敦頤還為九江留下了哪些遺蹟?筆者因為個人興趣問題,並未涉及程朱理學,對濂溪先生的事蹟並不瞭解,以下只是談談個人的看法。

筆者以為,周敦頤的地位雖然很高,但畢竟傳世的文字只有那麼點,他更大的意義是位探索並提出新思想的人,而非體系的建構者,因此他的地位來自於後世弟子的推崇。他的一生,就是在各地做地方官,沒什麼太大的影響。不恰當的比喻是,他好比生前不知名的梵高,死後才被推崇,印象派畫風得以發揚光大。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24日 · 濂溪先生與九江

作者:陳新代

去研究探討梵高吃飯用金飯碗還是銀飯碗只會把自己弄到坑裡去。因此筆者認為沒必要討論濂溪書堂在什麼位置,那不是皇家建的書院,不是州府大人的別墅,就是一棟普普通通的民宅,當年沒人在意,待到有人想到時,早就沒了。濂溪墓還在,或許是真的,也只是或許。

前文說過,坐落在廬山腳下,距離現在的濂溪河不遠的濂溪墓,風水看上去著實不錯。它被譽為“潯陽八景”之一,多次修繕,香火不斷。筆者看過歷代文人、官宦為它寫過的詩文碑記和祭文,編撰起來有厚厚的一本。

1966年8月破四舊,附近蓮花中學名為“雄獅兵團”的紅衛兵們衝到了這裡,他們舉著紅旗,帶著鋤頭、鐵棍、炸藥,衝入陵園,召開聲討大會後,他們推倒了的牌坊,炸燬墓冢,將骨骸砸成渣渣。由於陵園頗大,建築較多,“雄獅兵團”的紅衛兵們花了二三天的時間才宣告勝利收兵。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24日 · 濂溪先生與九江

濂溪墓舊址,1996年10月 攝影:陳新代

之後,公社革委會又下令將陵園中的古樹一律砍倒,調集木工就地加工,製成木板或傢俱出售、送人。匠人們整整忙了一年,才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此後,濂溪墓成為了一片荒山。

2007年6月19日,由香港人為主的周氏後人捐款重修的濂溪墓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廬山景區又一新的旅行亮點。據修復的人聲稱,當年濂溪墓內部並沒有受到破壞,被毀壞的只是表面。2018年,巨大的周敦頤像在濂溪墓前立起,投資5000多萬元,佔地100多畝的濂溪公園和周敦頤紀念館建成。新建的濂溪墓和周邊文化建築,規模宏大壯觀,令人歎為觀止。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24日 · 濂溪先生與九江

重建後的濂溪墓 筆者攝於2022年7月

我們的爺爺在濂溪墓前磕頭,我們的父親用鎬頭將濂溪墓鑿開,我們又將周濂溪作為自己的文化認同與驕傲的資本。

都是我們乾的,嗚呼哀哉!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24日 · 濂溪先生與九江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