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等於吃餃子?快來看看這些節日風俗吧

冬至,在我們的記憶裡,一直是個熱氣騰騰的節日。因為從兒時起,它的慶祝總是少不了媽媽包的一碗水餃。冬至這天,上至鐘鳴鼎食之家,下至小康之家,全家老少動員,和麵、擀皮、剁餡、包捏、煮,忙成一團,樂在其中。還記得幾年前小編在大學的時候,每到這一天都會接到媽媽的電話叮囑我記得吃餃子。不過令小編很感慨的是,我的大學在寧波,食堂那天都是賣的湯圓,湯圓和湯圓。對此,古詩有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等於吃餃子?快來看看這些節日風俗吧

於是,時光氤氳之下,提起冬至,我們總是最先想到餃子。冬至餃子和中秋月餅一樣,成為不可或缺的節日符號,甚至兩者在某種意義上被劃上了等號。那麼,歷史上的冬至風俗真的是這樣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冬至成為節日,則可以回溯到漢代,不過當時人們應該是叫“冬至餛飩夏至面“吧,因為家家戶戶吃的是餛飩。此外,由於相傳漢高祖劉邦和樊噲在這天吃了狗肉,汪星人也常常在這天被擺上餐桌。

不得不提的是,漢代還有羨煞今人的“冬至假“。漢潮以冬至為東節,官府要例行放假,舉行祝賀儀式進行“賀冬”。因為在漢代人看來“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冬至這天開始,陽氣回升,白晝漸長,黃道吉日,因此慶賀。對此,小編我不禁深表認同,這麼重要的節日,不放假怎麼說得過去呢?

冬至等於吃餃子?快來看看這些節日風俗吧

至於唐宋,冬至變得更為盛大。這一天,皇帝要去郊外祭天,百姓要祭祖。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此過節慶賀,家家戶戶都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後世賀冬的活動有盛無衰,以至於《清嘉錄》所云:“冬至大如年。”這天,人們歸家團聚、祭祀祖先、歡暢宴飲、親朋相賀、互贈禮物,甚至在冬至前一天像過年守歲一樣“守冬”。而這不外乎忙碌了一年的先民們,從這天開始休養生息,並隨之衍生出豐富的節日活動和民俗之樂,因此地位不亞於新年。

冬至等於吃餃子?快來看看這些節日風俗吧

如此隆重多彩的冬至,到了近現代開始日漸式微,長留在歷史的記憶之中。不過一些風俗卻相沿至今,為大家所熟識。除了冬至餃子,你那裡還有什麼冬至習俗?和大家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