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最怕堵的一根血管,嚴重可致命!4種方法幫你預防

頸動脈是一個流向大腦的血液通道

如果它變窄了,大腦就可能因此缺血。

引發腦卒中(又稱“中風”)

表現為頭暈乏力、肢體麻木

記憶力減退,甚至喪失意識等

不加以注意,將導致癱瘓甚至死亡

頸動脈,人體最怕堵的血管

腦部血管病變是目前影響我們健康的頭號因素,在25歲以上的人群裡,大概每四個人裡就有一個要經歷腦卒中(中風: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在中國,

有30%~40%的病人,是由於頸部或顱內血管狹窄引起的

頸動脈是比較淺顯的動脈,我們自己也能摸到,頸部氣管兩側跳動的地方就是頸動脈。

如果水管裡有東西阻塞,水流就會不足,動脈狹窄也是這樣。

從結構上來說,頸總動脈有個分叉,可以分為頸內動脈、頸外動脈。當血流向上執行時,分叉的地方就更易出現衝擊、旋渦,引發病變。

斑塊本質上是動脈硬化的表現,病變初期,血流通道雖無障礙,但已是危險訊號;當斑塊慢慢長大,超過血管腔的50%以上,血流會明顯受阻,發生斑塊脫落、形成血栓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

一旦斑塊破裂出現堵塞,大腦就可能因此缺血。碎裂的碎屑隨血流飄入腦中,可阻塞末梢血管,造成一小塊腦組織缺血或壞死,可能出現頭暈、行動困難、視物模糊等,也可能無症狀。

如果碎屑阻塞的血管較粗,可導致真正的腦梗死或中風出現,如頭暈、昏厥、摔倒、偏癱、說話含糊不清、一側身體感覺異常、認知障礙、大小便失禁等。

小貼士

一般來說,人老了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動脈硬化。是否需要治療,關鍵要看三個指標:斑塊的大小及穩定性、是否造成狹窄、狹窄程度。

臨床上一般建議:

頸動脈不穩定斑塊或斑塊達到血管腔50%時,就需藥物治療,並嚴格控制危險因素。

對於頸動脈斑塊伴狹窄50%以下,且無缺血性腦卒中症狀,血脂在正常範圍內的患者,可根據個人情況考慮是否選用藥物治療。

狹窄在50%~70%之間,且有症狀的患者;或狹窄超過70%,無論是否有症狀,均需介入甚至要考慮手術治療。

如何早發現頸動脈狹窄

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頸動脈狹窄主要的原因,容易發生於中老年人。所以,當年齡偏大,又有基礎疾病時,應定期體檢。可以做無創的

頸動脈超聲

來篩查,這樣可以看出血管的狹窄程度、血流速度和斑塊性質。

建議年齡大於 40 歲,並且符合下列任何一種情況的人,定期檢查頸動脈彩超:

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心房顫動、吸菸史、明顯肥胖、缺乏運動、家人曾患中風;

以前發生過中風;

發生過短暫性腦缺血。

4個元兇加速頸動脈長斑

一般來說,頸動脈斑塊在我們20歲就開始“發育”了,40歲的時候開始變得明顯。下面這些壞習慣,會讓頸動脈加速“長斑”。

1. 鹽和糖吃太多了

吃鹽過量易升高血壓,降低血管彈性,增加動脈硬化風險。

長期吃糖過量,可使胰島素分泌過多,加重胰島細胞負擔,導致胰島素抵抗,使血管內皮受損,血管變皺,誘發動脈硬化。

2. 抽菸喝酒

主動吸菸和二手菸,都會損傷血管,增加血管硬化的風險。大量飲酒會引起血壓波動,誘發心肌梗死和中風。

3. 肥胖

肥胖者多伴有內分泌紊亂,且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發生動脈硬化。

4. 不愛運動

運動不足,心臟泵血機能弱化,血液流速減慢。

多餘的脂肪、膽固醇等沉積在體內,影響血管內皮功能,血管彈力減弱。身體的代謝廢物不能儘快排出體外,加速血管硬化和管壁增厚。

它是最怕堵的一根血管,嚴重可致命!4種方法幫你預防

做到4點

預防頸動脈狹窄

1. 積極控制三高

導致粥樣動脈硬化的原因最常見的就是高血壓,它是影響我們內皮損傷,造成區域性血管硬化的主要因素,還有高血脂,經常吃一些油膩的食物,膽固醇高就會造成血脂升高;血糖也很關鍵,不單單會引起小血管的病變,還會影響周圍的大血管。

對於有三高的朋友,按時按量吃藥,一定要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

2.  調整飲食,適量運動

注意飲食結構,避免高鹽飲食,少吃肥肉、豬油、骨髓、奶油。多吃富含維生素 C、高纖維的水果蔬菜。

堅持運動,保證每週運動 4次~6 次,建議每次 30 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

快走、騎車、游泳、廣場舞、太極拳等都是很好的運動形式。

3. 堅決戒菸

除三高外,影響最大的就是吸菸,吸菸對血管內皮損傷非常嚴重,它會造成內皮過度損傷修復,反覆不斷地增生,造成狹窄。

要預防頸動脈狹窄,最好戒菸,而且也要儘量避免二手菸。

4. 定期體檢

即使是身體健康的人,隨著年齡增長也可能出現頸動脈狹窄,只是狹窄程度可能比較輕。

在改善生活習慣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定期體檢、瞭解頸動脈的健康情況。

請把這篇文章轉給所有人看到

看絕美音樂影片,美不勝收,真心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