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和水的關係入門

風和水的關係入門

一、“風”的風水學概念

風水學中的“風水”二字表明風和水一直是選擇吉地的兩個最重要的條件。《葬書》認為陰陽二氣執行地下則為生氣,噴發出去,則為風,風和生氣是同種物質(陰陽二氣)的兩種不同存在狀態。因此,當生氣露出地面,升入空中,就變為風,如果風被吹散蕩盡,就會無法利用,故為了將生氣聚止於某地,有必要防止生氣蕩散。不管怎樣,只有環繞吉地的層層山巒才能遮住風。這就是吉地之所以通常是為群山所環抱的盆地的原因。所以從理論上講,若有風很易吹進吉地,該地就不值得用了。

《地理八十八向真訣》將風分為八種,並註釋如下:

(1)前有凹風是明堂傾斜的標誌,不僅是沒有案山就是案山帶凶,並且不能聚止生氣。因此,此風不吉,主貧窮潦倒,子嗣無繼。

(2)後有凹風表明無主山。此風不吉,主貧困,短命,人丁不旺。

(3)左有凹風是青龍軟弱(低矮)不振的標誌,為兇,這樣就會喪夫寡居。

(4)右有凹風表明白虎斷續不連,兇,這樣就會子嗣無繼。

(5)兩眉凹風是指從主山和青龍山以及主山與白虎山交匯處吹來之風。兇,這樣就會傷家主和子嗣無繼。

(6)兩足凹風指來自青龍和白虎部尾之風(足指青龍、白虎兩抱山的尾部)。大凶,主傾家蕩產,滿門滅絕。如果這些風吹自艮方(東北方)則兇極無比。

如上所論,這八種風均不吉利。八方風簡稱八風。八風指來自八個方位之風。風水中沒有凸風,只有凹風,之所以稱凹風是因為只有當山中有溝谷存在時,風才能由此吹進群山環抱的吉地。如果吉地為連綿不斷的重山疊嶺所層層環繞,密如完城,那麼當風吹來時,就會越此而過,不會吹進吉地。因此,吉地中的風反映了環繞吉地的山巒的質量。現在可知,儘管《葬書》並未將“山”定為最重要因素,但它仍然是風水中最重要的因素,比風更加受到重視。

至於吉地中風的性質,風水學確信風水穴處不應有任何方向的來風。但不管怎樣,在一些特別例項中,具有多方來風的地方也會很吉利。

按陰陽概念,風還可分為下述兩種類別。若風從頂往下吹則稱之為陽風;反之若從山谷向上吹則稱之為陰風。這是一種很普遍的分類法。

總之,可以這麼說,精明的風水師非常重視風的作用,但對它是透過為藏風所必需的山來間接加以強調的,環繞吉祥地的山的重要性同時反映了風水的重要性。

風與氣是相互聯絡的。中國古代,認為“氣”是萬物內在的,流動的本質的體現。對“氣”的陰、陽表現了分類。另外物體還有金銀之氣、珠寶之氣、人氣、精氣、劍氣、唇氣……的不同。

“氣”和“形”的關係如何呢?中國古代科學家認為:氣是無形的,形體是有實質的。形體是由氣形成的,氣則寄居於形體中;氣由天降臨大地,而大地的功德,就是接載著下臨的氣。

氣屬陽,地屬陰,兩者互為依靠,互相沖激,有衝激且要勢力平等,無人被剋制,才能各得其所,永遠保持福壽康寧。如果陰陽互相剋制,禍害休咎就會接踵而來。

星宿帶動天的氣,山川帶動地的氣,萬物依賴天地的氣才能生存。因此天地的氣,因形體而止,留而不去,與萬物合而為一。萬物變化生存皆因有氣可納,因而形氣合一。人死後魂魄因和天地氣脈相感應而合一,福德亦應之而來,故此人要和天地之氣混為一體,才可以得到福澤,這就是造化的機緣。

宇宙在混沌未開時,是無極(後化成太極)的世界,空無萬物。混沌初開時,太極生兩儀化四象,四象變八卦,八卦而變成六十四卦,於是產生了萬事萬物。理氣是寄託在氣象之中,而形體的凝聚產生氣象。日月星辰的剛陽之氣向上騰昇,山川草木陰柔之氣向下凝集。陽氣因太極而昌旺,陰氣因太極而成就。太極在陽德中是形象,在陰德中是方位,地有四種形勢。氣從八方而流動,地因氣的流動而成形。氣在大地積聚造化萬物,因形止而氣蓄;萬物得以生生不息。

陽氣從風而行,乘勢四散;陰氣從水而行,因受到山的限制而停止。人用五行的形態萬物的形象;用八卦的興旺斷方位的吉凶;用六十甲子的紀年批命運;以八個方位的氣之背合,審查氣數;以六十甲子的虛盈,推定歲運吉凶,用六氣的新陳代謝審查時令,人類依此順應大地五德,迴圈不息。聖人制禮作樂,定人倫法紀,建立人道。智者知道人道因大自然的陰陽變化而來,故卜地葬親,是為了慎終追遠,而後人因大自然而得到福廕。因此人道以大自然為始為終的宏大道理,就是造化的成功。

自晉代郭璞《葬書》之後,“氣”的理論便成為風水的中心問題,一切具體的風水活動都必須以得氣為主而展開。所謂“乘氣”、“聚氣”、“順氣”、“界氣”……“凡著地理者總以氣為主。”它要求人的小宇宙之氣必須同周圍環境的大宇宙之氣相協調,相統一,秉乘天地之氣而大有作為,這是中國風水觀的最基本的要點。因而,風水特別忌諱“死氣”、“煞氣”、“洩氣”、“漏氣”,認為這會帶來惡運,放跑財源,乃至導致疾病。

因此,人們為了擋住風煞而聚合吉氣,在住宅周圍修建圍牆,或建造四合院,或在住宅周圍種植樹木花草,這都是人們改造風水良好方法。

二、“氣”的風水學概念

風水認為太祖山之上,於夏秋之交,雨霽之後,醜寅之時,必有上升之氣,因而風水常以氣的形態辨吉凶。一般來說,如果氣發一山巔,直起衝上,下小上大如傘,就是真氣。如果氣橫于山腰,則是雲霧之氣,而不是真氣。以質而論,氣清者主貴,氣濁者主富。端正者出文,偏斜者出武。比較出眾的風水先生還能夠辨出氣的色彩,以赤黃色為上,青白黑次之。望氣似乎更多地同人的氣功狀態聯絡在一起。

在入山尋龍過程中,望氣尋龍也是其中的一個組成內容。大抵山川之氣,和太陽的出沒有著很大的關係,由於中午時太陽高懸空中,“其氣潛伏,無可覘驗”,所以一定要在太陽還沒升起,陽氣始興,或在太陽才一下山,陰氣漸萌之時,方是驗山川之氣的最佳時刻。古書有云:“黃富而青貧,赤衰而白絕,唯五色之氣氤氳,乃綿綿而後傑。尋龍至此,能事已畢。愛銀海之明,欲靈犀之活。”同時,又有福喜之氣,衰敗之氣的種種不同。“福喜之氣,上黃下白,如牛之觸人,如羊群之相迫,如人持斧以騰身,如將舉首而向敵。或如堤坂(其氣橫亙)或如木埴(其氣森列)”關鍵是其氣凝聚有力。又如“衰敗之氣,下連上擘,聚而復興,澈而復赫,如卷石揚灰,如亂穰壞帛,如驚蛇飛鳥,如偃魚(氣不踴躍)巨舶(形體橫臥,沒有振興之象)”,問題在於其氣零散不凝。

風水學家們將“天人感應”理論引進風水學說中,形成受蔭學說,即所謂“氣感而應,鬼福及人”(《青鳥經》)。環境何以能蔭佑生活在其中的人呢?原來天地之間都是氣,環境接地氣以納天氣,天地之氣,以轉授生人,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得到以後便大吉大福。這就是所謂以氣感氣,其吉凶禍福絲毫不差,有一種人,只以富貴利達為其心,損人利己,這樣就破壞了和諧的基礎,是得不到大吉大福的風水寶地的。而心存公、義,也可以形成吉祥和順之氣,化不利的環境為吉利的環境。

風水實踐證明,擇基選址有幾個步驟:覓龍、觀砂、察水,點穴,把氣從山上引下來,聚之於穴,即“山氣茂盛,直走近水,近水聚氣,凝結為穴”。首先是覓龍,即尋長祖山。古人認為山是氣之源,在《望氣篇》中談到山的形勢與氣和關係:“凡山紫色如蓋,蒼煙若浮,雲蒸靄靄,四時彌留,皮無崩蝕,色澤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膩,石潤而明,如是者,氣方鍾未休。”反之,“凡山形勢崩傷,其氣散絕謂之死”。可見環境和“氣”的關係多麼緊密。

當“氣”執行中,又必須有氣的連續性,郭璞《葬經》說:“氣因形來而斷不可葬也。然斷有幾等:有為水衝者,有為路所截者,有為畚鍤所傷者,龍行至此,未有不遭其害者也。”這裡龍指“氣”,氣流希望不要受阻。

“氣”被引下龍脈後,又有左右龍虎砂山夾緊:“若非龍虎夾緊直走近水旁,則水動而氣散。”這時彷彿氣流到達目的地了,需龍虎夾緊,否則就會漏掉,這裡說的左右龍虎砂山就是上面提到的“形”,即環境空間,它像一個容器一樣,容納了“隱而難知”的“氣”。

砂山之前還有朝山:“開面向裡,不拘遠近,俱名有情,遠朝(朝山)及前後左右之砂皆以真面相向,無破碎尖射兇頑為融結。”可見朝山、砂山這一“形”不得與“氣”衝突,應該“以其護衛區穴,不使風吹,環抱有情,不逼不壓,不折不竄”。

朝山再向兩旁是羅城,羅城是祖山分障包羅於外,即龍之餘氣也。餘氣還以羅城衛,以確保氣不外溢。

因此前有朝山,後有大而高的祖山,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彷彿一個大四合院,全院的惟一出口就是水口,水口為“一方眾水所總出也”,真好像四合院的大門,既是進出村的關口,又可能是溢氣的通道,是個關鍵的地方。四合院總作有影壁,以防漏氣,村落也不例外:“祖山工障展作羅城,羅城餘氣去,作關闌重重,關鎖纏護周密。”這裡關闌,關鎖都是指水口。

古人選形可謂滴水不漏,用形緊緊攏抱著氣。雖說氣形相輔相成,但是像這樣全封閉的氣形關係在西方並不多見,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

住宅內部也強調有一個核心,正堂中,一張條几居中,正牆是祖容,或將祖宗的牌位供在條几上;下方,還常供有“地脈龍神”牌位,象徵著宅基的核心,即“穴”的所在。

風和水的關係————-水

一、“水”的風水學概念

在勘察風水過程中,我們認為得水和藏風都很重要。但在風水學中,水脈不如山勢受重視,因為水道的特徵在很大程度上依山勢而定。吉地前必須要有水。從理論上講,一條寬緩舒展的河流應從吉祥地前不等距離處流過,左右兩邊還應有數條小水流。這些水流在風水中非常關鍵。因此,中國廈門地區的人們經常會在位置吉利的墓前挖一個水塘以彌補穴前無水的缺撼。陰宅風水中為什麼這麼重要?尋長答案時,我們在《葬書》中發現下面這段話:

“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

因此,位於吉祥地之前水有助於生氣在風水穴中聚止,風水穴即自主山傳遞下來的生氣的聚結處。如果前面無水,身為幸福源泉的生氣就會從穴中蕩散出去。這就是穴前之所以要求有水以及廈門人之所以在穴前無水情況下要修築水塘的原因。

筆者認為,吉利的水道流向不能與山脈走向平行,因為這樣的水道不能貯藏無法穿越水流的生氣。為了將生氣聚積在某地,水道必須橫跨山脈。因此,若水道和山脈走向一致,則不吉。理想的水道於曲行進,好像正欲從山脈走向的角度來擁抱吉地。無論如何,水道不應筆直地流過該地區。風水中所謂吉祥水道都流速平緩,蜿蜒迂曲。若水流湍激或水路轉彎陡急則太兇。若水流逶迤前行,盪盪悠悠,好像滿懷留戀之情,一步三顧穴,則吉。所有風水物(如山脈、水系)的理想特徵均是結構優美,形態秀麗。任何看上去對風水不敬的粗鄙刺目的形態或結構都表明該地不吉。若附近的水流平緩優雅,則稱此水該地有情不忍離穴而去。

水流方向也極為重要。吉利的水道應從吉利方流向兇方。若能如此,該地居民將永享富貴榮華。

這些是吉祥水應具備的一結重要條件。但它們對風水地為什麼很重要呢?宋代舜申《地理新法》中說:

“山是靜止物體,屬陰。水為運動的物體,屬陽。陰的特徵是恆定不變,而陽性則變化無常。吉凶與水密切相關。如果我們取譬於人體,則山可比作人體,水即為人體中的血管。人體的生長、衰老取決於血管狀況。當血管繞周身迴圈,順流暢通,則人體健康強壯。反之,則身罹疾病或死亡。這是人生的自然法則,無一人可例外。這條法則要求水路流向正確、山脈位置得當以便構成吉祥地。五山各有自己的吉凶位置,水路應自吉方流向兇方,如此則吉;若水路自兇方流向吉方,則兇,因為它衝破了該地的生旺方……”

考察穴前的水道交匯(水口)也很重要:自白虎和青龍而來水道應交匯於明堂之中,明堂為風水穴前的平臺。水口應閉合並與兩座抱山的距離相等。當水口距兩山遠近相當時,青龍和白虎二平衡。可見,地形的平衡對稱是風水基本原則。

水意味著財富。因此,為了帶來財運,有流水穴前聚集是必要的。水道交匯使水流緩慢,平緩的流水正是風水所要求的條件。

觀察“得水”、“破水”的方向也很重要。水道流向比流水的其他條件都重要。當從流水狀況來看某地的吉凶時,進水(得水)方向和去水(破水)方向都很關鍵。源自青龍或白虎的水道從風水穴穿過,其流向應自生位(吉方)至衰位(兇方)為佳。

1、陰陽水

陽水指由穴左流向穴右的水道,流自青龍的水即屬此類。從右向左流動的水道為陰水,即自白虎流出的水道。在幾種分類體系中,以陰陽法則為基礎的分類法最為實用。

2、按水道距風水穴的遠近,可將其劃分為兩種型別。內水指風水穴附近的水道;外水則指遠離風水穴的水道。源自玄武、青龍和白虎的水道都屬於內水,而源自朱雀(案山和朝山)的水道那些由一地方流過風水穴附近特定風水地形即局內的水道均屬於外水。

總之,在找到一塊由吉山環繞的地點之後,水道的方向和形態就是下一步要考察的重要因素。

觀水在風水理論中覓龍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所謂“水隨山而行,山界水而止”,足見山水不可分離。又因水主財,因而作為風水寶地,觀水應是一個極重要的方面。

水最偉大的傑作就是產生生命,沒有水就沒有人,它構成了萬物和人體之中最重要的成分。

風水理論認為:“吉地不可無水”,“地理之道,山水而已。”甚至認為:“未看山時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從今日觀點來看,所以注重水法,首先因為水對生態環境即所謂“地氣”、“生氣”至關重要。風水學認為:“山之血脈乃為水,山之骨肉皮毛即石土草木。”俗稱山管人丁,水管財。這不過是對以農為本,水為農業命脈的認識。因凡耕漁、飲用、去惡、舟楫之利以及調節小氣侯,莫不仰仗於水。風水家重相土嘗水,鑑別水土質量的種種作法,可以當代諸如克山病、大骨節病等地方病的地理地質調查中,得到證明。其次,風水家相地重水,是出於交通和防禦,正如《平洋全書》所說:“依山者甚多,亦須有水可通舟楫,而後可建,不然只是堡塞去處。”相土重水是考慮防水害。選址於河曲位,且以水流三面環繞纏護為吉,謂之“金城環抱”,“水之羅繞兮”,如故宮金水河、民宅前半月形風水池,都出於此。這一形式所以吉處,是出於基址安全。由現代水文地理可知,河流由於地球自轉形成的偏向力作用,往往向南形成河曲,北岸堆積成灘。而凹岸,則不斷淘蝕挖深,導至坍岸。顯然選址在河曲近岸一側即水環三面的岸上是極為有利的。

《水地篇》引申出有關水的結論說:“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美惡、賢不肖、愚俊之所產也。”草木得到了“水”就生長得更加茂盛,鳥獸得到了水,就會長得更加肥壯,文中特別指出:“水”的最精華凝聚起來就形成了人。人的“九竅五慮”都是從水中產生的。他們反覆強調人的體質、容貌、性情和道德品質也是由水質不同所決定的:

“何以知其然也?夫齊之水遒躁而復,故其民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輕果而改。越之水濁重而淚,故其民愚而垢。秦之水泔最而稽,淤滯而雜,故其民貪戾,罔而好事。齊晉之水枯旱而運,滯而雜,故其民謅葆詐,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沉滯而雜,故其民愚戇而好貞,輕疾而易死。宋之水輕勁而清,故其民間易而好正。是以聖人之化世也,其解在水。故水一則人心正,水清則民心易。人心正則欲不汙,民心易則行無邪。是以聖人之治於世也,不人告也,不戶說也,其樞在水”。

二、水勢與安宅原則

一般地說,在山巒之中,水來之處謂之天門,若水來而看不見源流謂之天門開,天門開則財源茂盛。水去處謂之地戶,不見水去謂之地戶閉,戶閉則財用不竭。這就是古人所說:“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關閉,去口宜關閉緊密,最怕直去無收。”

選擇好這樣的水勢,接下來便要求找安宅之地,一般要尋找“興汭”落基,所謂汭位就是環抱的一面,通常水的水邊不能落基。這很符合河水的力學原理。河的隈曲一邊,由於水的慣性衝力,時間越久得到的地越多,若在相反的方向,則久而久之宅基地都有可能被河水侵蝕。

(一)眾水所匯則氣聚

發源於萬山中的大江,彎彎曲曲流向此方,在北面匯合後入長江,入大湖。在風水名著《水龍經》中,這屬於難得的“聚水格”。

(二)山環擋風則氣不散,有水為界則氣止

風水寶地的西北方有環形山擋住西北風,符合“山環水抱必有氣”、“山環水抱必有發者”的風水定律。北方有九嶺山、連雲山、幕阜山等層層環抱,形與方向都恰到好處。“氣遇水則止”,風水寶地北面為大江中游,還有著名的大山,也有著名的湖泊,把本區域氣有效地止住,不使散去。

(三)南為氣口則生氣源源不斷

風水寶地較遠的南方、西南方有縱行遠山、近山等形成山川,成為來氣之口,妙就妙在這個川上,若將山的走向改為橫向,生氣進不來,氣場也就變壞了。

“大蕩大江收氣厚,涓流點滴不關風,若得亂流如織綿,不分元運也亨通。”

古都和近代大城市的選址也證實了古人的論斷。翻開世界地圖看便知,凡有大江大河的彎環處、入海處必有大都市,且往往作為首都或大商業中心。而不懂風水學的人只是看到其交通之便利,這是不全面的。

(四)挑選支流水,水流徐徐則氣聚

這個問題關鍵在於外氣流速是否與人體氣血流速相符合。猶如天公書符之速度應符合天之驕子氣血執行之快慢。

大江大河必然流速大。當然,有灣抱就是好氣場,即所謂“曲則有情”。但因流速較大,所以易散,或曰氣衝。正如古人在《水龍經》中說,“大江大河雖有灣抱,其氣曠渺。”所以古人又說:“須於其旁另有支水,作元辰繞抱成胎,則七氣內生,並大小之氣脈皆收攬無餘。”意思是說在大河支流上可選好氣場,其奧秘在於支流水量小,流速慢,比較接近人之氣血流速。而不應在江河干流旁選宅址。

當然,這是指老百姓住宅而言。如若建設一城鎮,大江大河附近則是難能可貴之處。由於城牆、院牆等遮擋及門的方位優選,也可將曠渺氣收攏而納入,而致使氣流之速最終接近體氣血速了。

(五)曲水收氣

“水抱”很重要,佔了風水學的大半個內容。尤其到了沒有山的平原,“水抱”的道理不可不知。

《水龍經》說:“龍落平洋如展席,一片茫茫難捉摸,平洋只以水為龍,水繞便是龍身泊,故凡尋龍,須看水來回繞處求之。”意思是說,風水學中稱為龍的山,到平原不見了,則應以水為準,但好氣場表現在彎彎曲曲的地方。

三、吉地水的作用

筆者認為,吉地不可無水。相度風水須觀山形,亦須觀水勢;甚至“未看山時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講究水的功用利害與其形勢、質量之間的關係,諸多論說,概稱“水法”。所以注重“水法”,首先因為水與生態環境即所謂“地氣”、“生氣”,息息相關。認為“山之血脈乃為水”,山之骨肉毛即石土草木,“氣血調寧而榮衛敷暢,骨肉強壯而精神發越”。俗謂:“山管人丁水管財”,蓋以農為本,水為農業之命脈,喻水為血脈財氣。凡耕漁、飲用、去惡、舟楫之利,以及調節水氣侯,莫不仰給於水。故風水理論認為:“水飛走則生氣散,水融注則內氣聚”;“水深處民多富,淺處民多貧;聚處民多稠,散處民多離”。至於“水是移人形體情性如此”,即水質與人疾病夭壽關係,種種事象,不惟風水家之言,見載史籍也甚多,不必贅引。

風水家相地重水,還在備水害的考慮。不惟水淹之虞,而由水流沖刷、浸蝕、淘切等而引起諸多災害,也為風水家注重,透過合理選址兼以城防、堤壩及人工河渠而避免之。最典型莫過河曲處的選址,認為:“大江大河一二十里而來不見回頭環顧,中間雖有屈曲,決不結穴。直至環轉回顧之處,方是龍脈止聚。”

水在風水中有重要的作用。它跟龍的關係密切。水是龍的血脈,水大,龍來長。水小,龍來短。水來處是發龍,兩水相匯,水盡處龍亦盡。水又是構成風水景觀的基礎。水曲則財祿聚,水直則貧賤夭亡。前水不宜直射,後水水宜直流,全以屈曲為貴。平洋地區水又代表龍脈。行到平洋莫問龍,只看水繞是真龍。水與氣有密切關係,水飛走則生氣散,水融注則生氣聚。眾水停注之地,為沼為涉,為池為湖,乃真龍憩息之所。氣為水母,水為氣子,子母相隨,環聚斯美。

水是自然界一種非常重要的物質,它對調節氣侯,淨化環境具有重要作用,人類更是離不開它。但選址不當或使用不善,它也可促羞無情的洪水吞噬莊稼和房屋,或者引起汙染,破壞生態系統。所以建築的選址中如何處理水的問題也就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之一了。

風水學中,擇水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風水理論認為“吉地不可無水”,所以“尋龍擇地須仔細,點穴先須觀水勢”,“未看山,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水受到了風水學家們的特別重視。認為水是山的血脈,凡尋龍至山環水聚,兩水交匯之處,稱為“水龍”,堪輿書《水龍經》就是專門講水系形勢與擇地之關係,其中彙總了上百種關於陰宅和陽宅的吉凶水局,以供人參考。在無山脈可依的平原地區,風水學家擇地便是以水代山,“行到平原莫問縱(山脈),只看水繞是真龍。”《水龍經》便專門討論了水經尋脈的要旨和法則。

“然水有大小,有遠近,有淺深,不貿然見水便為吉。當審其形勢,察其性情,別其吉凶,以作取捨之標準。”風水學家取捨水標準,主要是以水的源流和形態為依據的,“水飛走則生氣散,水融注則內氣聚”,“水深處民多富,淺處民多貧,聚處民多稠,散處民多離。”認為來水要屈曲,橫向水流要有環抱之勢,流去之水要盤桓欲留,匯聚之水要清淨悠揚者為吉;而水有直衝斜撇,峻急激湍,反跳傾瀉之勢者為不吉。

風水理論中對水的認識除了考慮了灌溉、漁耕、飲用、舟楫、發電之利外,還很注重對水患的認識。古人早就認識到了水的剛柔兩面性,水淹、沖刷、浸蝕等水害已使人們總結了許多合理選址和建築防禦水患等措施。較典型的例子是在河流的彎曲成弓形的內側之處,其基地為水流三面環繞。這種形勢稱為“金城環抱”,按五行,金象圓,且金生水;水亦為險阻,環抱之水故有“金城”、“水城”之稱。風水學中又稱其為“冠帶水”、“眠弓水”,是風水水形中的大吉形勢,所以皇家如故宮中的金水河,頤和園萬壽山前的冠帶泊岸,到民宅前的半月形風水池和眾多汭位住宅均由此衍出。

這種水局之所以被認為是吉利的除了近水之利外,主要於其基地的安全,不斷擴充套件和環顧有情。由現代水文地理學可知,河流奪形巖性的限定和地球自轉引起的偏向力,形成了彎曲婉轉的狀態,彎曲之處便有了許多河曲之處,由於水力慣性的作用,河水不斷衝擊河曲的凹岸,使其不斷淘蝕坍岸,而凸岸一側則水流緩慢,泥少不斷淤積成陸,既無洪澇之災又可擴大基地,發展住宅。同時,冠帶狀的水流曲曲如活,給人以良好的視覺感受。而反弓水被認為會“退散田園守困窮”,十分不吉利。

古代風水學中關於水的認識,大多是符合科學道理,故可多為今日選址所借用。如可選擇河流凸岸的臺地上,且要高於常年洪水水位之上,避免在水流湍急,河床不穩定,死水沼澤之處建房等等。除此之外,對水源水質也要詳加註意。就水源來說,不外有三種,其一是井水,井址的選擇應考慮到水量、水質、防止汙染等因素。儘可能設在地下水汙染源的上游,方便取水處。要求井位地勢乾燥,不易積水,周圍20~30米內無滲水廁所、糞坑、畜圈、垃圾堆場和工業廢水等汙染源。其二為泉水,常見於山坡和山腳下,水質良好和水量充沛的泉水不僅是適宜的水源,而且還有淨化空氣和美化環境的作用,所以住宅周圍有山泉者,當為吉利住宅。風水書也說:“有山泉融注於宅前者,凡味甘色瑩氣香,四時不涸不溢,夏涼冬暖者為嘉泉,主富貴長壽。”其三為地面水,如江河湖泊和蓄存雨水等,此類水汙染情況較井水和泉水嚴重,所以水的飲用取水點儘量選在聚落河流的上游,排汙點設在下游。如有條件飲用的水最好在岸邊設砂濾井,淨化水質,提高畫質潔衛生程度。

就水質方面來說,以觀察品嚐的簡單易行的方法來判斷時,當掌握水應清澈、透明、無色、無臭、無異味、味甘等。有條件的應當作化學生試驗,檢查水的軟硬度、礦物含量和細菌含量等。看來,對水環境的考慮不外注意水勢、水源、水質三方面而已。

風水中還有一個常見的因素謂水口。城市與村鎮一樣,一般都有水口,只因距城市較遠,常被人忽視。例如泉州市就有三大水口,以三塔層層引入,形成了城市的極為豐富的外部空間形態。第一水口為溜江石塔,第二水口為石湖之塔,第三水口為姑嫂塔,又叫“關鎖塔”,這三座塔構成了泉州市的門戶。

城市水口的位置與環境要求與鄉村大同小異,如泉州第一水口處的溜江石塔就與兩側的凌霄、寶蓋二山在鼎足之勢。而福建明溪縣城東面的水口,右岸為象山,左岸為獅山,兩山對峙,被形家稱為獅象交牙,足見其為風水寶地。

水口在村落中有極重要的意義,它象徵財源、前程等,往往引起村民的極大注意。

水口一般分為天門和地戶,它要求天門開而地戶閉,這樣才能聚氣,從而使財源滾滾、家丁興旺。最典型的例子是安徽績溪縣馮村的天門地戶之設,顯得十分規整。

水口的位置以具體情況而定,一般多選在山脈的轉折或兩山夾峙清流左環右繞之處。我國河流多源自西北流向東南,故水口多在東或東南方,即所謂“巽位”吉方。水口距村落的距離一般在一里至六七十里之間,它根據地氣的大小而定。

平原地區的水口常在去水中央立洲或土墩,並在其上建閣或廟同樣能夠達到保留風水的目的。如浙江烏青鎮在分水墩上建閣,即所謂“今又於水墩之左建一傑閣則風水愈固,財源愈美。”像這樣在分水墩上建閣建塔者,江浙一帶枚不勝舉。

風水術中尋水,不但要求水要環,要澄,要源遠流長,要從生旺方來,並且還要求水要朝對山脈的來龍。所謂“水口”,就是一方眾水的總出之處,也就是聚會之處。原來山的貴賤,格局大小,都和水口有關,比如祖龍開展,形成羅城樣的格局,而羅城餘氣,又各自延伸回環成關闌。這種術名為砂的關闌,不管是纏護周密,或起捍門,相對持峙,還是錦旗,或出禽曜,或如獅象蹲踞,都要有止水迴護前面而留得生氣的,才能身價倍增。如果在群山之中,又必須有互動水口的,生氣才有能力。如果尋找帝王落葬的山陵佳地,還必定要有北辰尊星坐鎮水口,高昂聳異,遠遠看去能夠驚攝住人的,方才能夠稱為“上格”。又有正局和偏局的不同。正局水口砂勢兩面合抱收回,偏局水口砂勢一面單卷,一面借輳。然而不管正局也好,偏局也好,那水口的砂勢,又要以“跌斷或星體”的為貴。以上這些,都是就總水口而說的。正水口也叫大水口。

如果大格局裡不只一龍,不只一穴的,則必定每龍每穴之身,又各自有著自己的小水口。古人有云:“大水之中尋小水。”就是指由大水口中派生出來的小水口。因為水口和砂勢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所以對於兩者的巧妙結合,又有“專結”的說法。這種專結,就是說,不管小水口還中洋,外洋,周圍最好都要有一重重的砂勢收結,這樣水澄砂壞,以水口作為咽喉的門戶,墓地的風水自然就趨吉了。這用一句話來說,就是:“關門若有千重鎖,必有王侯居此間。”

然而,以上這些風水術中的問水方法,都是總體要求而說的。其實在自然界中,水的形態千差萬別,千姿態百態,因此,有關幹水、支水、順水、曲水、纏水、界水、湖蕩水等自然水法,以及所謂的“五星”分類和異形之法等等,也就引起風水家們的重視。

自然水法的範圍包羅很廣,這裡僅就幹水、支水、曲水順水等等,作一扼要的探討。

幹水:

所謂“幹水”,就是大江大河的主幹之水,就好比樹木一樣,粗大的樹身是幹,分散的樹枝是支。自然界的幹水,就風水的看法來說,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幹水成垣,另一種是幹水散氣。前者可用,而後者不可用。

幹水成垣。垣就是牆,風水家認為,迢迢而來江河之水,也只有形成了環形的“牆”,才能圍住地氣而為所用。在平原中看宅地或墓地,水也是龍。如果水流瀉而去,不見回頭環繞之處,那末流過之處即使偶然有著一些屈曲的處所,也決不可能結成生氣凝聚的吉穴。原來地中生氣,直至環繞回顧之處,才是龍脈止聚的地方,這就是古葬書所說的“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界水所以止來龍”了。如果水流迢遞而來,十里二十里處還不見水流回環成牆,那就說明以往的屈曲之處,就是行龍之處。古詩有云:

龍落平洋如展席,一片茫茫難捉摸。

平洋只以水為龍,水纏便是龍身泊。

因此,在地勢平坦之處尋找龍穴,必定要在水城大纏大回之處作仔細的探求,一些小許的屈折的回頭,只是真龍束氣結咽的地方,是形不生氣凝聚的結穴的。

幹水聚氣。幹水汪洋恣肆,斜行而來,中間看去雖有屈曲,然而卻又形不成環抱之勢,這時其間如果沒有支回水以作內氣,那就結不成凝聚之穴了。由於這種幹水未有迴環成桓,聚得生氣,所以人們便管它叫“幹水散氣”。

支水:

支水就是幹水的分支,就好比樹的有枝的樣。支水有種種情況,如果直流而去,不能交界回抱的,就結不成穴。交界的支水,有各種各樣的狀態。

幾種交界的支水,不是前後重重交鎖,就是左右重重交鎖,幾分幾合,說明束氣結咽,龍脈到頭,加之看去圓淨端嚴,形勢秀逸,這時如果再見局內龍虎前生左右,護衛周密,就可在此立穴了。

曲水:

水流曲曲迴環,形成牆垣,往往有結穴。其中又有兩種情況,一是“曲水單纏”。這種單纏,就是曲水一支,迴環纏繞,形成種種不同形式的牆垣。這是曲水單纏中較為有名的。據說葬得這種吉地吉穴,家屬爵尊福厚,富貴悠久,美不可言。

另一種是“曲水朝堂”。曲水不只一枝,或三曲五曲,回收周匝,各各包裹朝護著墓前生氣凝聚的明堂。曲水朝堂有多種形式,除了“風擺柳條”稍遜一籌外,絕大多數都能鍾秀聚神。

順水:

水流順勢而來,只要不徑直流去,到止息處有所回抱的,也能結穴而聚生氣。劉基《堪輿漫興》說:

順水之龍穴要低,有砂交鎖始堪為。

面前若見滔滔去,縱是龍真罹禍危。

綜上所述,水在風水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加上其科學性和實用性,值得進一步研究和發揚。

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點贊關注,收藏分享,感謝支援!

鼠年

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