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難慌不擇路?孔子“在陳絕糧”的故事,狠狠打臉現在人…

遭難慌不擇路?孔子“在陳絕糧”的故事,狠狠打臉現在人…

一個人處於困境中,要看他怎麼因應,而不是聽他說什麼。

「曾仕強每日箴言」

|全文共2500字,深度閱讀需9分鐘,受益終生|

遭難慌不擇路?孔子“在陳絕糧”的故事,狠狠打臉現在人…

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多趨向功利,攀比心和虛榮心也日益驕縱,更難接受窮困的挑戰。

一到艱難關頭,很容易為一己之私,就丟掉善良,放棄原則,不擇手段。

由此帶來了種種社會問題:黃賭毒、詐騙傳銷、企業缺少人性化、網紅無底線炒作、婚姻彩禮攀比瘋漲……

現在,幾乎每個人都要面對社會各種壓力,可謂困境重重,如道道魔障。

在這樣的境況才,我們應當何去何從?

其實,我們應該學習孔子“在陳絕糧”的精神。

“在陳絕糧”,是孔子一生中最為危機的一次,不僅僅是生命有危機,他堅守的理念,價值觀都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遇到困境,聖人是怎麼做的?我們又會得到什麼啟示?

1在陳絕糧: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論語》裡說: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意思是說,孔子走到陳國時沒有了糧食,跟隨的弟子都餓病了,無法起床。

子路心裡不快,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會這樣窮困嗎?”

孔子說:“君子窮困時固守著原則,小人窮困時就不守本分亂來了。”

在陳國絕糧受困,儘管大家飢餓不安,孔子仍然從容不迫。

子路的個性直率,又十分急躁,他不顧師生的禮儀,生氣地提出“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這樣的抱怨。

窮困是老天爺給人的一道關卡,考驗人們因應的態度,促使人們瞭解自己,是君子還是小人。

同樣絕糧,為什麼孔子和大家的因應態度不相同?這是子路應該深一層思慮的地方,可惜他缺乏這樣的修養。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不窮困。

若是一遭遇窮困便胡作非為,豈不是經不起考驗,也就是把握不住自己。這種只能處順境,不能處逆境的人,實際上相當可怕。

君子修養良好,意志堅定。在現實社會上,往往會受到排斥和輕視。但正是因為如此,才更加難能可貴。

把窮困當做一種考試的專案,不但要及格,而且還要使自己獲得滿意的成績。

2危困之中見人品:困,德之辨

《易經》困卦說: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有人說,君子怎麼那麼倒黴,老被小人困住?

其實我們應該這樣想,

如果沒有被小人困住,別人怎麼知道他們是君子呢?

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忠賢,多少好人,都是發起於困境中的。

一個人想有大的成就,必須能屈,才能夠談得上伸,這叫做能屈能伸。

困,是有解脫的辦法的,但要透過正道來變通,不可以不擇手段。否則就是小人了,小人到最後一定是兇的。

《易經》困卦正是告訴我們,當碰到危險、遭遇困境的時候,要看得遠一點,這樣自然能看到光明面,然後就能充滿喜悅。

當人充滿喜悅的時候,就不會昏了頭,反而容易找到出路。

“困而不失其所”。就是說

我們所應該做的事情,雖然處於困境,但也不能夠失掉泰然之心。

儘管這很難做到,可只有這樣,才會亨通。所以,“亨”字寫在“困而不失其所”後面。

小人會再三講自己要做一件事,可是一碰到困難,就躲起來,甚至跑掉了,這就是失其所。

一困就失其所,小人;處困而不失其所,君子。

所以,孔子才講“困,德之辨也”。

“辨”,即分辨的意思。

一個人處於困境中,要看他怎麼因應,而不是聽他說什麼。

其實,孔子讀了困卦以後,是很清楚這個道理的,所以每次遭遇困境,最後都能通達。

這也是困卦“其唯君子乎”的註解,即能夠做到這麼難的事情,那這個人真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君子。

遭難慌不擇路?孔子“在陳絕糧”的故事,狠狠打臉現在人…

3脫困之道: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不僅要能伸能屈,看到光明,並且要審慎研判,尋求突破,從而找到解除困境的方法。

困卦大象傳說: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澤無水”是什麼意思?

澤之可貴,就在於它裡面有水。若是長期不下雨,補充來不及,或者用水的人毫無節制,都會導致澤的水位下降。

這時候,如果大家還不理睬,最後澤裡面就沒有水,而變成一塊一塊裂土了。

難道真的沒有水嗎?不是,而是水滲到地底下去了。

君子看到這種狀況,就會想到自己受委屈不得志的時候,就像“澤無水”一樣。

這個時候小人和君子就能很好地被分辨清楚。小人的做法是放棄這個澤,去找另外一個澤。

現在人多半是這種態度,比如在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上,石油、煤都快用光了,還不知道節省,說什麼好不容易買了車,不用汽油,怎麼開呢?

所以,

全人類都窮於奔命,想尋找新能源,找到後再把新的能源耗盡。這種態度,就是小人了。

小人不會愛惜資源,反正水用完了,還有別的;汽油用完了,也還有別的。

這樣下去,人類必然缺乏資源,而且很快就會遭遇到這種困境。

君子會怎麼做呢?四個字:致命遂志。

“致”,捨棄的意思。“致命”,就是捨身取義。為了“遂志”,即完成自己的志願,命都可以不要。

當然,

若是一個人的志願很小,受困的程度也不會那麼大。

孔子如果只想當一個小官來養家餬口,根本就沒有困。

孔子的時代,周朝已經徒有虛名,所有的諸侯一個比一個霸道。孔子看不下去,認為自己不管替哪個諸侯國做事,都對不起天下人。

因此,他胸懷的大志就是要把周室恢復起來,使天下有秩序。這個志向很大,所以他才不斷遭遇困境。

幸虧孔子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堅持,才能夠一路走下去。

因為孔子所做的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困卦辭裡面特別提出兩個字,叫做“大人”。

如果孔子不是大人,老實講他遭遇的那些困境都是徒勞的。既然是大人,不遭受這麼多困境,後人怎麼知道他這麼了不起呢?

因此,我們就很清楚了,

困對小人來講是壞事,對大人來講其實是好事。

所以,看完困卦以後,我們就知道,當遭遇到困的時候,如果一直提心吊膽,認為會一直辛苦艱難下去,那就是不瞭解困卦的道理,或者自身的品德修養欠缺。

要知道困只是暫時性的,我們很快會有脫困之道。

所謂脫困之道,其實講起來很簡單,就是八個字: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行得通就行,行不通就停止。“止”不是放棄,只是休息一下,而休息一下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君子要承認自己所做的事情一定會有很多阻礙,但是不能遇到困難就改變初衷,要堅持、奮鬥下去,因為終究是會脫困的。

遭難慌不擇路?孔子“在陳絕糧”的故事,狠狠打臉現在人…

總之,人生前進的道路上,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事物上升發展的過程中,總會遇到種種困境。

當遭遇困境時,最重要是堅持正理,守住內心的誠善,不為外物引誘所動,調整好心態,坦然面對現實。

另一方面要尋找時機,當行則行,當止則止,主動採取有效的行動。

從而在“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時候,實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突破。

切記,

在困難面前,信仰就是因為相信,才能看見。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只有這樣才能擺脫困境,實現事業的發展和人生的飛躍。

遭難慌不擇路?孔子“在陳絕糧”的故事,狠狠打臉現在人…

本文策劃:賈歐本文內容:曾教授著述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