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教育專家”鄭強?平時講得自己很懂,那他自己娃成才了嗎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育兒一直都是一個廣為熱議的話題,在日常生活當中,有關育兒的文章和專家講座不計其數,不少新手父母也的確從這些頗有心得的人們口中學到了一些育兒知識。

還記得“教育專家”鄭強?平時講得自己很懂,那他自己娃成才了嗎

但是,那些擁有育兒心得的人,自己真的把孩子培養得特別出眾了嗎?我們不妨看看鄭強的例子。

提到鄭強相信很多父母都不會感到陌生,他曾是浙江大學的黨委副書記,後又曾擔任山西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在育兒方面,鄭強曾參加過諸多講座並上臺發言,每次都會滔滔不絕地講出許多育兒的道理。

那麼,這樣一位“教育專家”,他的孩子究竟培養得怎麼樣了呢?

據瞭解,鄭強和妻子一共育有兩個孩子,但由於夫妻倆平時工作比較繁忙,所以很少有時間真正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培養,孩子至今都生活在散養的狀態之下。

雖說現如今鄭強的兩個孩子都順利考上了大學,但是這樣的成績在很多人看來並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這也直接導致鄭強反覆強調的放養式育兒理論飽受質疑。

還記得“教育專家”鄭強?平時講得自己很懂,那他自己娃成才了嗎

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不單單是鄭強,還有一些專家也同樣沒能特別成功地將孩子培養好,例如知名教育專家李玫瑾,她雖然在育兒方面享有盛名,但是她的女兒學習成績並不突出,最終選擇了學藝道路。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育兒專家沒能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期望當中的樣子呢?

教育專家育兒“失敗”的原因

·本身工作繁忙

我們都知道,育兒專家的基本工作,就是為新手父母提供一些育兒方面的意見與建議。為了能夠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這些育兒專家往往需要將大部分的時間與經歷放在出席講座、出版書籍等事務之上,所以其實很少有時間對自己的孩子進行針對性培養。

還記得“教育專家”鄭強?平時講得自己很懂,那他自己娃成才了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教育專家雖然擁有更為豐富的育兒經驗,但在沒有實踐機會的情況下,他們的孩子其實也很難得到充分的培養,他們的表現自然也就有些不盡人意。

·客觀期望過高

除了缺乏必要培養之外,教育專家的孩子在被評定時,還會被按上高於一般孩子的樂觀期望。畢竟在大多數人的認知當中,教育專家既然擁有如此豐富的育兒經驗,他們的孩子肯定也接收到了很多積極的正面影響。

不論是鄭強的兩個孩子還是李玫瑾的女兒,他們現如今取得的成績其實並不算差,甚至在散養式的教育氛圍之下,他們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還是比較成功的。只不過這些孩子的頭上被安上了“教育專家子女”的稱謂,所以他們現有的成績就遠遠達不到要求。

還記得“教育專家”鄭強?平時講得自己很懂,那他自己娃成才了嗎

由此不難看出,要想把孩子培養好,父母除了需要學習育兒技巧以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多花費一些時間陪伴孩子。那麼,工作比較繁忙的父母該如何做到更加高效地陪伴子女呢?

父母高效陪伴子女的方法

·出席重要活動

那些平時工作特別繁忙的父母往往沒有特別充裕的時間可以一直陪在孩子左右,因此,要想避免孩子因為缺乏陪伴與管教而難以成才的問題,父母就應該有效提高陪伴效率,而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出席與孩子有關的重要活動。

一般來說,對孩子意義比較重大的活動有校園親子活動、大型比賽或演出、家長會、畢業典禮等等。對於這些重要的場合,父母應該儘可能到場,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家人給予的陪伴與安全感。

還記得“教育專家”鄭強?平時講得自己很懂,那他自己娃成才了嗎

·善用通訊裝置

科技的高速發展讓現如今的通訊方式變得越來越多樣,倘若父母沒有辦法陪伴在孩子身邊,應該善用通訊裝置跟孩子保持聯絡,例如打電話、影片聊天等等。

雖說不能實際陪伴在孩子身邊會難免引發一些消極情緒,但只要父母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親人的關懷,他們也就能夠更好地體諒父母的苦衷,從而認真學習,提升自我。

·組織家庭活動

平時工作繁忙的父母在節假日休息時,應該多組織一些家庭活動,讓自己和孩子能夠擁有更多接觸的機會。

還記得“教育專家”鄭強?平時講得自己很懂,那他自己娃成才了嗎

透過這些活動,父母不僅可以儘可能緩解此前孩子因為陪伴缺失所產生的負面情緒,而且能夠拉近與孩子之間的感情,讓此後陪伴缺失的負面影響逐漸減小。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