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後,房子是“供不應求”還是“無人問津”?內行一席話說透了

都說房子是個令人又愛又恨的事物,愛的人是因為房子不僅給他們帶去了一個安穩的居所,還讓他在住房的同時,分享到了房價增值的紅利,似乎這就是一本萬利的生意,誰人不愛誰人不喜歡。那為何有人會生恨呢?我認為主要還是因為想要但又得不到,結果因愛生恨,而非真的討厭房子。就好比一個小夥子從最初狂熱的追求心愛的女子,結果卻因為自身實力不濟,無法抱得美人歸,以至於心生恨意,心懷不甘。

10年後,房子是“供不應求”還是“無人問津”?內行一席話說透了

還記得馮侖在年終秀的時候,當時說過一段話引起挺大的爭議,他告訴人們“戶均一套房,人均一間房”的好日子就要來了。這話讓不少無房之人感到由衷的欣喜,甚至有不少人把這句話解讀成是,中國未來的房子會越來越不值錢,價格或許會掉到人人都買得起的地步,方能實現“戶均一套房,人均一間房”,屆時無人問津也不一定。

10年後,房子是“供不應求”還是“無人問津”?內行一席話說透了

而作為一個從業多年的地產內行人,我的理解卻是,住房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環境下的高階奢侈品一般存在,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10年後,都會有人買得起,也會有人買不起,永遠不可能掉到說“無人問津”的地步。因為房子的持有者,明面上是個人沒錯,但客觀上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全款購入的呢,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背後其實佔據著更大的份額,房價要是跌到無人問津的地步,那基本上已經是到了資不抵債的份上,最終只會留下一個爛攤子給銀行。容易引發金融市場的動盪,要不然金融監管層也不會多次將房地產,稱為最大的灰犀牛。因此多方調控的努力方向,其實都是為了穩定樓市,而非徹底打垮樓市。

10年後,房子是“供不應求”還是“無人問津”?內行一席話說透了

對於馮侖所說的“戶均一套房,人均一間房”,我的理解是,這裡面所提到的房,應該指的是無產權的房子,換句話說,你是擁有一套房,或許一間房,但可能只是擁有使用權罷了,這個從我國各地城市不斷加大租賃住房的供地,不斷完善長租政策,加大長租公寓的支援力度,未來租房或許會變得更加容易。但是商品房正常的穩定交易仍會進行,這跟“十四五”期間,促進住房市場的健康消費理念是相通的。

10年後,房子是“供不應求”還是“無人問津”?內行一席話說透了

那放眼10年後又會不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呢?我認為供不應求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針對的一定只是部分有著特殊價值的產品,比如學區房產品,比如城市稀缺的江景豪宅等,短時間無法被替代或者再生的住房產品,是可能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但是對於多數城市,多數住房產品基本很難出現這種情況,因為開發商蓋樓的步伐並未停止,而我國人口的增速跟老齡化問題正在不斷加劇,人口的增量估計很難趕上房子的增量。更何況國家還在不斷加大公租房、限價房、人才房、共有產權房等政策性住房的投入,未來購房者購房的選擇面也會更大,因此大部分房子而言,不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大家有什麼想說的請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