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勸阻孩子的某一項行為時,越不讓他做,孩子卻偏就是去做

家長勸阻孩子的某一項行為時,越不讓他做,孩子卻偏就是去做

有很多家長有這樣的困惑,你制止孩子的某一項行為時,你越不讓他做,孩子呢偏偏就是去做!經常讓家長大為惱火。

下面是一位家長髮來的求助私信:

家長勸阻孩子的某一項行為時,越不讓他做,孩子卻偏就是去做

網友的求助私信

家長困惑不知自己講的話,在什麼時候會對孩子起作用。有時候,明明是溫和誠心地對孩子發出邀請,孩子卻並不買賬。而有些時候,明明是用我們常常看起來最極端最有力的恐嚇。是想阻止孩子做某件事情,不想卻又成了孩子不端行為的邀請函,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對孩子來說,恐嚇會刺激他們重複做一件不被允許的事情。當孩子被告知如果你再做這件事時。他聽不到“如果”這兩個字,他聽到的只是“再做一遍這件事”。

家長勸阻孩子的某一項行為時,越不讓他做,孩子卻偏就是去做

比方說,孩子拿媽媽的口紅在牆上塗鴉,媽媽直接情緒失控,衝孩子發火,呵斥孩子,“你再塗一下試試?我就打你屁股開花”,

這句話的意思本來就是讓孩子立刻停止塗鴉,但是孩子的理解卻是,媽媽讓我再塗一下,媽媽希望我再做一次,要不然他會失望的,現在都已經開始發火了。

這樣的警告對於成年人來說可能很合理,但對孩子來說不但無用,反而更糟糕。孩子肯定會再犯那些讓人討厭的行為,

這是理解上的偏差

家長勸阻孩子的某一項行為時,越不讓他做,孩子卻偏就是去做

孩子無辜的眼神

另外,越是嚴重的警告,對孩子的自主權越是挑戰。如果他有一點點自尊的話,他就會再次做一遍,以此向別人展示他不懼怕任何挑戰。

有這麼一個例子,五歲的豆豆,不停地向陽臺的窗戶玻璃上扔球,爸爸多次警告他依然沒有作用。最後爸爸說,如果你再把球扔到窗戶上,我保證會打你屁股,但是一分鐘以後,一聲玻璃破裂的聲音告訴豆豆的父親,他的恐嚇沒有任何效果。

家長勸阻孩子的某一項行為時,越不讓他做,孩子卻偏就是去做

下面的事件正好相反,處理不端行為時並沒有威脅和恐嚇,讓我們看看效果如何[機智]。

同樣是一個五歲的小男孩,用玩具槍朝還不會走路的弟弟射擊,媽媽說不要朝弟弟射擊,要朝靶子射擊。但是男孩再一次向他的弟弟射擊,媽媽直接拿走了他的槍,並告訴他,槍是不能對著人射擊的。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做曉得會不會讓男孩誤認為你是在袒護弟弟。

情況或許是這樣,但重要的是,媽媽一定要在此時做自己必須要做的,首先,媽媽要放棄恐嚇。

家長勸阻孩子的某一項行為時,越不讓他做,孩子卻偏就是去做

在案例中,媽媽沒有使用通常的呵斥來禁止孩子行為,

比如:

“你除了朝你弟弟射擊,你就想不出更好的玩法了嗎”?

“你不是有一個更好一點的靶子嗎”?

或者她憤怒地說,“如果你再這麼做,我就折斷你的槍”!

除非孩子特別溫順,否則對於這樣的警告,孩子的行為大多數重複被禁止的事情。

其次,媽媽需要要透過簡潔的語言和行為告訴孩子什麼是不可以做的,什麼是可以做的。

更重要的是,要在危險發生之前保護好不會走路的弟弟,媽媽用行為保護了小嬰兒,她做了自己必須要做的。他確保了嬰兒在沒有受到傷害的前就制止孩子的行為。並且

媽媽也給了孩子很明顯的兩個選擇,要麼朝靶子射擊,要麼沒有玩具槍玩。

家長勸阻孩子的某一項行為時,越不讓他做,孩子卻偏就是去做

所以廣大的寶爸寶媽,要了解孩子的這一心理特性,制止孩子的時候不要說“你再做一遍,我就怎麼樣怎麼樣”,孩子只會按照你的要求,再做一遍。

家長勸阻孩子的某一項行為時,越不讓他做,孩子卻偏就是去做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可以為大家帶來幫助!

請關注博爸育兒,定期分享“聽得懂、用得上、實用”的育兒方法,

本文的影片版:

越是制止孩子,孩子偏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