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捱打”和“沒捱過打”的孩子,成年後差距明顯

問:“我家孩子今天不高興,連飯都不吃了,該怎麼辦?”

答:“小孩子家哪有什麼高興不高興的,打一頓就好了”

問:“我家兒子這次考試又沒考好,氣死我了,你家孩子學習怎麼那麼好?”

答:“唉,你打一頓,他下次保準考得好!”

……

這樣父母輩之間的對話,是不是有很多人和卡卡媽一樣,都是從小聽到大?

那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和卡卡媽一樣的疑惑:為什麼所有和孩子有關的問題和疑惑,父輩們的解決方法都是“打一頓”呢?

孩子真的能打一頓就聽話?打一頓學習就能變好?多打幾頓就成了優秀人才?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打一頓只能暫時性地讓孩子出於畏懼的心理,變得乖巧和懂事。

“經常捱打”和“沒捱過打”的孩子,成年後差距明顯

但對於從根本上解決養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並沒有任何幫助。而且,經常打孩子除卻會給孩子帶來身體上的疼痛之外,還會給孩子的心靈和性格造成不同程度的惡劣影響。

1、經常打孩子,影響親子關係

前不久剛收官的熱播劇《小捨得》中的男主夏君山扮演者——阿卡索代言人佟大為,就曾在微博上發表過自己對於打罵孩子的看法。

他認為,打罵是最失敗的教育方式,因為它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同時還會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甚至留下陰影,或許透過打罵,孩子會好好學習、不敢偷懶,成績也能因此得到提升,但這種提升是以孩子與父母進行漸遠作為代價換來的。

同時他還談到了打孩子的最直接壞處:破壞親子關係。

他認為當孩子與父母的心遠離,不再相信我們愛的是TA,不再依賴我們,不再每天和我們分享自己內心時,我們父母又該如何挽回?

眾所周知,作為未成年的孩子,心中和身邊最親近的人都是父母,若是父母經常打罵孩子,會讓親子關係變得疏遠,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愛,甚至對父母失去信任,對家庭沒有安全感。而隨著親子關係逐漸變得疏遠,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也會大大降低。

“經常捱打”和“沒捱過打”的孩子,成年後差距明顯

很多家長都向卡卡媽反映過這樣一個現象:孩子越來越聽話,也不怎麼和家長犟嘴,但是總感覺跟自己好像沒有以前親了,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就是經常打孩子的副作用,表面上看孩子是越來越聽話了,反抗現象也越來越少了,

但是孩子內心卻漸漸離父母越來越遠了,不怎麼和父母交心,只想著維持著表面上的和平狀態

多可悲吶!

2、經常捱打,讓孩子性格變得極端

著名影視演員馬伊琍曾講過這樣一件事,由於自己對待大女兒十分嚴厲,只要犯錯,就免不了捱打。久而久之,大女兒變得非常懂事,身邊好友都誇她教育有方。

直到有一次,大女兒和同齡小朋友一起玩遊戲,大女兒被要求演不喜歡的角色,但是大女兒卻沒拒絕。

馬伊琍就問她為什麼不拒絕,大女兒回答說“我不敢”。

這件事發生以後,馬伊琍思考了很久,明白了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因為自己經常打孩子,導致孩子習慣了順從和不敢表達內心想法。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經常捱打的孩子身上,非常普遍。由於做錯事就要捱打,所以出於保護自身就會變得非常聽話。

而聽話久了,做任何事情時都會首先考慮別人的要求,而非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為人也會變得越來越討好,反映在性格上就是沉默、順從。

“經常捱打”和“沒捱過打”的孩子,成年後差距明顯

但也有另一種極端,就是由於在家經常被父母打,內心需求得不到滿足、慾望得不到釋放,在家庭以外的場合脾氣就會變得非常暴躁。

更有甚者,還會把在父母那裡受到的打罵和暴力對待,變相施加到別人的身上,變成校園暴力的始作俑者。

比如電影《少年的你》中校園暴力事件的主謀魏萊,雖然家境優渥、長相美麗,但由於和父母之間關係較為緊張,便把內心壓抑的情緒轉化為了暴力,轉嫁到了同學身上,以至於最後給幾個家庭都帶來了悲劇。

3、控制情緒,和孩子進行理性對話

孩子天生都是好動的、頑皮的,犯錯更是家常便飯。父母將其打一頓只能解決當下的問題,對孩子長遠的發展卻有著諸多壞處,對於原有的和諧家庭環境更是直接起到了直接的破壞作用。

所以卡卡媽倡導所有家長們,都不應該再經常打孩子,而是應該學會控制情緒,和孩子深入溝通,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首先就是要明白教育孩子就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其結果就是要讓孩子變得更好,不是圖簡單省事,找到一個最快消滅問題的方法。

其次,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理性地同孩子進行對話。當情緒到了一個快要爆發的臨界點時,可以暫時將問題擱置,切莫被一瞬間的情緒左右,從而釀下大禍。

還有,學會換位思考,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時,嘗試著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思考、去考慮問題,這樣就會少了一些高高在上的指責,對於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也就能從容對待了。

“經常捱打”和“沒捱過打”的孩子,成年後差距明顯

最後,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大多數人都是缺點和優點並存的普通人,我們也不應該要求我們的孩子是集學習成績優異、懂事乖巧、性格開朗、愛好廣泛等等於一身的完美兒童。

我們要學會看見孩子的長處、接納孩子的弱點,不要太執著於把孩子培養為一個完美天才。

有教育專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的內心都是未被探知的海洋,只有深入海底才能看見他們內心的斑斕。

所有愛孩子、想擁有和諧親子關係,以及想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家長們,快放下你們手上的棍棒吧!

讓孩子少受一些皮肉之苦,讓家庭多一些溫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