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童年期的孩子,該怎麼教育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童年期是指孩子在六七歲到十一二歲之間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孩子剛好處於小學階段,學習是他們的主導活動,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一個認識或認知的過程。

作為父母要想辦法教會孩子學會學習。

因為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讓孩子在最短的時間掌握更多的知識。學會學習遠比學習本身重要的多,正所謂授孩子以魚,不如授孩子以漁。

心理學:童年期的孩子,該怎麼教育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比如,教會孩子遇到問題如何思考,教會孩子如何合理安排和分配好自己的時間,以及學習的一些方法與技巧。這樣孩子在遇到問題後才知道從哪方面著手,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問題。

這一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會得到很快的發展,家長們要重視對孩子自我意識的正確引導和培養。

在心理學上,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評價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與情感有密切的聯絡。喜歡自己的兒童,情緒是積極的,而對自己評價不好的兒童則經常產生一些消極的情緒,從而影響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家長和老師應該為孩子營造一種良好的成長環境,從而為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評價提供最有效的社會支援。

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協調人際關係的能力等都受自我控制能力的影響。大量實驗研究表明,兒童的延時滿足能力隨年齡的增長而有顯著提高,這也說明自我控能力的發展過程主要表現在孩子的童年期。

心理學:童年期的孩子,該怎麼教育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家庭是孩子的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要想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首先得自己先做好榜樣。

其實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跟著大人學的,如果連我們大人都做不好,那麼怎麼要求孩子做好呢?

在教育方式上,父母應該採取獨立自主和民主的方式,

讓孩子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和機會,這樣容易讓兒童形成抗拒誘惑的自我控制能力。以下三種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

1。採取獨裁製的做法。

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大人,一切自己說了算,小孩子懂什麼,就不尊重小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如果那樣的話,小孩表面上雖然順從,但是內心是比較抗拒的。

2。 採取懲罰制的做法。

相信很多家長都用過這個方法,孩子不聽話,就對孩子做一些懲罰,甚至打罵。這樣孩子只會形成一種條件反射,聽你的話,只會是怕受罰,而不是真的同意你的做法。

3。 對孩子過度溺愛。

太過溺愛孩子,其實是在害孩子,孩子會失去獨立判斷事物的能力。孩子要什麼家長就給什麼,許多事情都提前給孩子做好了,孩子不但會養成依賴父母的心理,還會以自我為中心,認為所有人都要聽從自己的命令。可是孩子一旦進入學校,別人可不會由著他的想法來,這樣勢必會讓孩子和同學們產生矛盾,而且別的家長也會認為你的孩子沒有教養。

童年期的孩子步入小學,除了多扮演一個學生的角色,還要扮演同學的角色。童年期的同伴交往對孩子有著重要的意義。

心理學:童年期的孩子,該怎麼教育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1、他可以從同伴中得到友誼,支援和尊重,如果被同伴們所孤立,那將會對他心靈上造成一定的傷害。

2、他可以從同伴的評價中瞭解到自己的一些資訊,在與同伴們的交往中逐漸會認識到自己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從而有利於提升自信心。

3、他可以從同伴身上學到一些好的品質,有利於自身以後的發展。

作為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同伴關係,千萬不要阻止或者進行粗暴的干涉。儘量幫助和引導他們建立一個很好的同伴關係,這樣孩子的個性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最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夫妻要相處融洽,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如果夫妻之間經常吵架,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而且還會給孩子心靈上造成很大的傷害,可能會使孩子更加叛逆或者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