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父母的PUA,就是把標籤貼進孩子心裡

端午放假窩在家,看了部幾年前的電影《沉睡魔咒》。

童話裡,總是女巫給善良美麗純潔的公主施加魔咒。

於是我們武斷地給女巫貼標籤:“女巫是壞人。”

但是,女巫真的是壞人嗎?不盡然。

當代父母的PUA,就是把標籤貼進孩子心裡

電影用上百分鐘的故事告訴我們:

凡是果,皆有因,不要隨隨便便給人貼標籤

可就像給女巫貼上“壞人”的標籤一樣,我們也在給孩子貼上各種標籤。

孩子一學不會,來一句“你怎麼這麼

?!”

孩子磨蹭,來一句“你怎麼這麼

?!”

孩子挑食,大人:“胡蘿蔔就是很

難吃

,孩子不想吃就不吃了。”

社交場合,孩子不想打招呼。大人解釋:“我家孩子就是

內向靦腆

哈。”

我們那麼隨意地定義著孩子,就像女巫給公主下的魔咒,影響著孩子前半生。

標籤會讓孩子認為這就是他自己

標籤是什麼?

標籤是標誌,用來標記一個人的長久特徵,方便大家識別。

一個人的長久特徵包括他們的頭髮顏色、身高、住在哪裡、最喜歡的食物是什麼、家人是誰等等。

當我們給孩子貼標籤時,比如抱怨孩子“笨、脾氣犟”或“總是添亂、搗蛋”,它傳達的資訊是:這些也是你長久的特徵。

於是孩子覺得,“我天生就笨,我天生脾氣犟,我天生愛搗蛋。”

當代父母的PUA,就是把標籤貼進孩子心裡

要知道,孩子並非天生就具有積極的自我形象,他們每天都在吸收與自己有關的資訊,來搭建出自我。

我們給孩子貼的標籤,正在創造孩子認為“我是誰”的永久特徵。

無論我們是直接對孩子說,還是當著孩子的面對別人說,當我們大聲說出來時,我們——在孩子心中影響最大的家人們,是這樣看自己的,他們會相信這就是他們自己。

經典電影《霸王別姬》裡,小豆子被再三強行貼上了“我本是女嬌娥”的標籤,最終他真的心理性別變成了女的。

當代父母的PUA,就是把標籤貼進孩子心裡

給孩子貼標籤,實際上就是給了孩子一個“專屬劇本”,他會按照你的設定去表演,演著演著就成了真。

“你把標籤貼在紙箱上,標籤會一直留在上面,即使東西已寄到,標籤也很難撕下。”

貼標籤,更是給孩子貼上了片面的思維方式

標籤通常只會展示部分資訊,而不是全部資訊。

給孩子貼上什麼標籤,就覺得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就好像一個詞可以完全描述一個複雜的孩子。

“樓下的小明

總是很小氣

,咱最好離他遠點。”

儘管小明需要很多次類似行為才算“總是小氣”,但是我們只看到了一次,就武斷他小氣。

發現沒有,標籤上還經常會出現“總是”或“從不”這些絕對的字眼。

“小男孩

就是

很調皮,咱不和他們一起玩兒。”

“女孩子

就是

特別嬌氣、愛哭。”

“天黑了

就是

很可怕。”

“胡蘿蔔

就是

不好吃”

我們給孩子貼上了性別偏見的標籤,給夜晚貼上了“可怕”的標籤,給胡蘿蔔貼上了“不好吃”的標籤。我們給身邊一切貼標籤。

隨著這種思維方式慢慢滲透,最終,我們教會孩子的是極端地看問題,片面、武斷地認識這個世界。

當代父母的PUA,就是把標籤貼進孩子心裡

不貼標籤,怎麼管教孩子?

可能會有的父母在嘀咕,我這是在指出問題所在呀,不允許批評了?不能說不能打,以後怎麼管教孩子?

首先,讓我們回到問題本身,當我們給孩子貼標籤的時候,我們在做什麼?

“你怎麼怎麼樣。”

“你這個人怎麼怎麼樣。”

發現沒有,我們一直在評價的是孩子這個人本身。

而不是觸發這種後果的行為和情緒。

給孩子貼標籤,不是給孩子本身貼標籤,而是給他的行為和情緒貼標籤

我們不說“你是個壞孩子。”

而是隻說“你這次幹了什麼壞事。”

比如孩子扔了一個玩具,弄壞了相框,這並不會使他成為壞孩子,對他來說,這只是他選擇釋放自己激烈的情緒和不受控制的行為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次情緒失控,和他一直是個壞孩子,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事情,對不對?

同樣的,

我們不說“天黑了就是很可怕。”

我們說“現在天黑了,孩子害怕。”

我們不說“胡蘿蔔就是不好吃。”

我們說“這次孩子不想吃胡蘿蔔。”

我們只描述當下的事實,而不評價孩子本身

。用那句爛俗的大道理說就是“對事不對人”。

當代父母的PUA,就是把標籤貼進孩子心裡

其次,再進一步,描述完事實,再多問一句為什麼。

孩子發脾氣扔了玩具,我們不說他是壞孩子,只說他現在很生氣。

然後進一步弄明白,孩子為什麼生氣,導致他扔玩具?

在孩子被觸發激烈情緒行為之前,他在想什麼?做什麼?

在電影沉睡魔咒裡,我們發現女巫給公主施加魔咒背後的原因,是國王先陷害過她,她報復到了公主身上。

這個時候,你還會覺得女巫只是個壞人嗎?她的報復雖然不對,但能被人理解。

同樣,孩子的行為雖然不對,但是多問一句為什麼,你可能就理解了他。

你提前一步干預,會改變孩子下一次的行為。

你的態度也告訴孩子,不管他們的行為和情緒如何,他們仍然是一個好孩子,你愛他們。

只對事不對人,凡事多問一句為什麼。

理性的母愛父愛,大抵就是這樣吧。

願我們都能摒除偏見,做一個理性平和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