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怎麼告訴你,我得了病

宇宙是有盡頭的,生命的起點就是終點。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混得不好就回鐵嶺老家吧。四捨五入,宇宙的盡頭就是鐵嶺。

小編覺得,這是繼李雪琴隔空喊話吳亦凡——“看,這是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之後,最有意思的梗。

這就是李雪琴,要麼懊惱的、要麼一臉喪喪的,說著讓你猜不著後半句的段子。

這種反差,總讓人隔一秒就禁不住笑出聲來——妙啊!

我要怎麼告訴你,我得了病

吳亦凡錄影片迴應“燈多亮”

李雪琴在脫口秀大會上還講過一個段子,老闆凌晨三點微信聯絡她,她沒回訊息,老闆的第一反應:完了,李雪琴死了。

接著老闆連打二十多通電話,最後那通電話接通了,老闆說了句讓人特絕望的話,他說:“大半夜的,你怎麼還睡覺了呢?”

一句“李雪琴si了”,大張偉立馬爆燈,可能是覺得這發言真是夠“神經病的”。當時我也當作笑話聽,莫名其妙又覺得諷刺效果拉滿。

我要怎麼告訴你,我得了病

後來看到一期李雪琴的個人採訪,瞭解到我們的搞笑網紅、脫口秀達人李雪琴,居然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嚴重的時候會自殘甚至企圖自殺。

再細品這個段子,是否老闆真的害怕她想不開,死了……

我要怎麼告訴你,我得了病

一切喜劇都有一個悲情核心。這是陳佩斯在講喜劇創作時反覆強調的理念。

笑是果,悲是因,即以對自我的折磨來換取他人的喜悅,以自我的低姿態引起對方的優越感。

如此想來,李雪琴的脫口秀讓人笑了,追根溯源,maybe就是熬了不知道多少個凌晨三點的夜,壓榨出來的一個看似荒誕、實則真切的自嘲梗。

我要怎麼告訴你,我得了病

電影《小丑》

我要怎麼告訴你,我得了病

為什麼別人不願意相信你?

如果你袒露心扉,而對方不相信,原因不外乎有兩種:缺少科普知識OR抗拒相信。

1.缺少科普知識

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慣性思維,搞笑的人=幽默的人=樂觀的人=不會得抑鬱症的人。

事實證明,這四種人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四類人。

抑鬱症,抑或是說心理疾病,包括雙相障礙、焦慮障礙、精神分裂症等等,它們是不挑人的,完全有可能發生在你身邊的任何人身上。

而心理疾病,通常是社會心理因素和生物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拿抑鬱症來說,全球有3.5億名抑鬱症患者,中國的患病率達2.1%,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命的第二大“殺手”。

如上資料足以說明心理疾病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更重要的是,患上心理疾病不是脆弱、矯情的代名詞;往往他們所承受的內在攻擊與痛苦、這種沒有具體原因的幾乎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感到低落的情緒,已經超出了他人能夠理解的程度。

就好像窮人無法體會富人的快樂,富人也無法體會窮人的生活。

我要怎麼告訴你,我得了病

2.抗拒相信

前者是信任的基礎,後者需要更多的感同身受。對於一個沒有心理疾病的人來說,難以理解心理疾病究竟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形式存在的。

更何況現代人許多是微笑抑鬱。

有人說:我在人前其實看不出來抑鬱,就是不能一個人待著。

也有人說:我正常上學、考試還能拿第一,就是偶爾想看到面板劃開、流出血來。

一如這樣的情況,即使把診斷書拿到父母、至親的好友面前,他們又怎麼能將診斷中描述的你和日常看到的你聯絡起來?於是,否認成了最好的防禦工具。

他們在抗拒/否認什麼?他們想要否認那個不完美的你,他們想要否認曾經自己的忽視;他們想要否認抑鬱症即將帶來糟糕的後果,他們還來不及說一句對不起,就急於去挽留一個表面正常的你。

我要怎麼告訴你,我得了病

我要怎麼告訴你,我得了病

既然這樣,要不要說出來?

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正因為飽受精神上的困擾,對於“要不要說出自己的心理疾病”尤其謹慎、敏感。

擔心別人給別人帶來麻煩,造成額外的心理負擔,也害怕可能的排斥或嘲笑,於是更加努力地偽裝成正常狀態,選擇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

李雪琴起初也是這樣。在北京大學,讀到四年級的時候,她感到所有的事都像巨石一樣壓在自己身上。

單親家庭長大,與母親相依為命,她習慣了做一個好女兒、好學生。

直到她扛著所有壓力開始出現心悸、心慌和嚴重的自殺傾向時,她不得不向他人求助。她期望北大的心理老師能夠理解她。

然而不幸的是,心理老師轉頭告訴了學院,學院告訴了家長,順便再派了幾個同學時刻陪伴(看住)她。

我要怎麼告訴你,我得了病

我揭開傷疤給你看,你卻往上面撒鹽。

既然這樣,我到底該不該說出來?

有一個癌症病人,叫作葆拉。

葆拉經過漫長的治療之後還是復發了,隨之經歷了所有癌症病人所抗的十字架:放射治療室、室內上方懸著世界末日的金屬眼球、冷漠無情的技術人員、不安的朋友、漠不關心的醫師,而最叫她受不了的,是時刻無所不在的刻意迴避。

一如既往地,她打電話給結識二十多年來的外科醫生,結果只有護士告訴她不必來掛號了,因為醫師已經無能為力了。

她難以自抑地哭泣,難過的不是她無藥可醫,而是前所未有地孤立無援。

葆拉問道:“醫師是怎麼了?為什麼他們不瞭解,只要他們現身,就是對病人莫大的安慰?

為什麼他們不瞭解,就是在他們束手無策的那一刻,才是病人最需要他們的時候?”

我要怎麼告訴你,我得了病

心理疾病的致死率不如癌症,但它比癌症更難以啟齒。

這不是任何人的錯,而如果恰好你身邊的人生病了,請在原地多陪伴TA一會。

我要怎麼告訴你,我得了病

如何最恰當地表達自己的心理疾病

這個小標題實際上也暗示了小編的態度:心理疾病需要說出來。

至於對誰說、怎麼說,可依據以下的優先順序:

怎麼說:

1。患上心理疾病的意思就是說,我生病了。只有你對心理疾病“正常化”了,才能幫助身邊的人正常化你本身。

2。表達感受。事情有大有小,引起共情的不一定是事件本身,但一定是作為當事人你的主觀感受,因為真正的痛苦很難講出來,一旦講出來,便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共情。

3。表達需求。你的需求可以是1。傾訴 2。陪伴 3。鼓勵 4。其他物質或精神支援。如果你思考清楚了,請告訴身邊的人。當知道你需要什麼的時候,他們會感到安心許多。

我要怎麼告訴你,我得了病

對誰說:

1。找專業的精神科醫生診斷。小編通篇的用詞是“心理疾病”,不同於“心理問題”,心理疾病是需要診斷的,而在國內具有精神疾病診斷資格的只有精神科醫師。

2。找心理治療師或心理諮詢師。程度較重的心理疾病建議找心理治療師,同時需遵醫囑服藥。誰都想要有一個願意傾聽自己說話的人,心理師的職責之一就是傾聽。

不論是心理健康的人,還是遭遇心理困擾的人,都不應該小看傾訴與傾聽的力量。

3。學校心理老師(可選)。學校心理老師天然具有雙重身份——心理諮詢師和教師。

因此,學校心理老師的保密原則是與學校行政準則相匹配的。李雪琴有嚴重自殺傾向,僅憑這一點,不僅北大心理老師,任何學校的任何心理老師都有責任告知學院和家屬。

4。具備心理健康知識的親友(可選)。

5。團體中的陌生人(可選)。

笑是果,悲是因;反之悲是果,笑便是今後日月積累的追求。

願你能夠珍惜生活中每一件快樂的小事,它們都值得你笑一笑

我要怎麼告訴你,我得了病

我要怎麼告訴你,我得了病

今日測試

現如今大眾對心理疾病都有一定的認知,但對心理疾病的認知卻是很模糊的,讓我們做一個心理疾病的簡單考試吧。

指導語:以下問題,選擇A記2分,選擇B記1分,選擇C不計分

1、疾病代價:心理疾病如抑鬱症,對一個家庭的影響一般是怎麼樣的?

A、十分嚴重:會付出相當的經濟、時間和情感代價

B、有些影響:可能會牽扯一段時間的精力,但最終會恢復正常

C、幾乎沒太大的影響,就像普通感冒一樣很快就會過去

2、療愈過程:心理疾病很多時候能夠自愈,這是真的麼?

A、通常很難自愈

B、有些能夠自愈吧,我也不確定

C、心理疾病是小問題啦,肯定能自愈的

3、易感人群:一個性格外向活潑開朗和一個性格內向靦腆害羞的人得抑鬱症的機率是一樣的麼?

A、是的,抑鬱症不分人群

B、不確定,應該有區別吧

C、不是,絕對是內向的人更容易得抑鬱症

4、汙名效應:你是如何看待因為心理疾病而去找精神科醫生或者心理諮詢師這件事情的呢?

A、沒啥大不了的,就跟感冒發燒掛打針差不多

B、這個人可能有點啥毛病,但不好說

C、這個人完了,都去找心理治療了,離他|她遠點

5、易感人群:心理疾病是能力差的人才會得疾病,有權有勢的人才不會得心理疾病?

A、完全沒關係,有錢人家也有跳樓自殺的好吧

B、不好說,明星不是也有抑鬱症麼

C、肯定的,只有差勁的人才會得心理疾病

6、遺傳狀況:心理疾病會遺傳

A、完全沒有證據表明會遺傳

B、可能吧,畢竟精神病都能遺傳

C、必然會遺傳的

7、治療代價:拿抑鬱症來舉例,一般來說,要將抑鬱症症狀控制住,通常會需要多久?

A、需要很長時間怎麼也得6周以上

B、說不準,抑鬱症類似於情緒感冒,兩週差不多能好吧

C、現代醫療這麼發達,肯定一週以內就能解決的

8、治療過程:心理疾病的治療,如果去找心理諮詢師,還需要病人自己努力才能改善麼?

A、需要,治療自己心理問題,終究還得自己去努力

B、不確定,應該也需要自己積極配合吧

C、不需要,都花錢找心理諮詢師了,我幹嘛還要自己努力

結果解釋:

得分12分以上:

考核及格,您對心理疾病的瞭解比較充分,對心理問題的瞭解十分清楚,如果你身邊的人染上心理疾病,相信你能夠給出必要的支援和理解。

得分12分以下:

考核不及格,你對心理疾病並沒有一個相對客觀的瞭解。心理疾病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1、病因不明,正所謂,同樣的表現背後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病因,心理疾病也是這樣。

2、汙名化嚴重,心理疾病的治療有相當一部分困難在於“諱疾忌醫”不只是病人,還包括病人的家屬和環境氛圍。

3、稍微叫得上名字的心理疾病或者心理問題,都需要一段不短的治療時間才能康復,並不像發燒那樣會短時(3-5天)間退燒,更像是牙齒塑形或者減肥那樣,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才會痊癒。

4、很多心理疾病並沒有明顯的易感人群,跟這個人本身的特質和性格以及家庭地位和環境關係並沒有顯著差別。

得了心理疾病你應該向誰傾訴可選物件:

1、精神|心理科醫生(優點:可以透過藥物快速控制症狀)

2、心理諮詢師(優點:保密性較好,能提供較為優質的心理服務)

3、學校心理老師(優點:能夠與學校與家長聯動,責任性較好)

-END-

策劃:流沐

作者:安安

編輯:雪梨

設計:多納

(文中所有圖片均來源網路,侵權可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