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催乳師,新手媽媽少花冤枉錢

作為新手媽媽的我,花的最大一筆冤枉錢是辦了個催乳機構的年卡,整整5000大洋。而這一年裡,我只去了3次,這筆錢著著實實打了水漂。

1、我為什麼會想要去“催乳”?

和絕大多數新手媽媽一樣,剛當媽的我有著深深的“母乳執念”:母乳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是連線媽媽與寶寶的重要紐帶,不給寶寶餵奶的媽媽不是好媽媽……

奈何從寶寶出生開始,我的母乳餵養之路就困難重重:剛從產房轉到病房,就遭到護工暴力揉捏,擠出來一些奶水後冷漠地說:“你的奶水沒營養,看這顏色清的,太稀了,一點營養都沒有。”聽了這句話,我心情瞬間down到谷底,對接下來的母乳餵養充滿不自信,早早給寶寶安排上了奶粉。

更挫敗的是,我的乳腺管比較細,寶寶吸奶非常費勁,親喂他總是吃不飽,累得滿頭大汗哇哇哭。買了3個吸奶器,吸一小時都吸不到50ml,只能靠手擠。沒掌握正確的手法,手指擠到起繭才勉強擠夠一頓的量,奶粉越加越多。

而且由於剛出院回家的那幾天,由於生理性漲奶,胸漲到爆炸,疼得睡不著覺,翻不了身。身體的不適夾雜著對寶寶的愧疚感,整個人瀕臨崩潰。所以當我刷母嬰群裡看到有催乳師的廣告時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立馬體驗了一次。催乳師一頓操作猛如虎,擠出很多母乳,胸也沒那麼脹痛了。暈暈乎乎的我在鼓動下立即辦了卡。

現在回想起來,這就是典型的無知+衝動消費。

2、為什麼說我們並不需要“催乳”?

“催乳”只是一時爽,之後我的母乳餵養之路依然不見任何起色,時不時就堵奶,堵到痛得不行就去“通乳”。更要命的是,通完乳之後再用吸奶器,幾乎一滴奶都吸不出來了。我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再次陷入崩潰狀態。這之後才開始嘗試自己去查詢相關的科普資料,學習泌乳原理和母乳餵養的知識,終於實現了純母乳餵養。

簡單來說,世界上並不存在什麼“催乳”神器,如果非要說,那就是多吸多產。

乳汁的分泌量依靠的是“多吸多產”:嬰兒吸吮乳房時,刺激乳頭上的神經,大腦的腦下垂體分泌泌乳激素和催產素,刺激乳房中的乳腺細胞分泌奶水。所以嬰兒吸得多,大腦收到的產奶訊號就越多,乳房就製造更多的奶水,這就是乳腺產奶的供需原理。

而我因為過早、過多地添加了奶粉導致“供需失衡”,寶寶沒有頻繁親吮,奶粉吃得越多,我的奶就越少。

經過頻繁的親喂,合理的餵養姿勢,讓孩子吃到更多母乳,並循序漸進地減少奶粉餵養次數,最終乳汁量自然就慢慢增加,實現“供需平衡”了。

市面上的“催乳師”行業魚龍混雜,很多人都是自己拜師傅學藝,或者參加個為期十幾天的培訓班就匆匆上崗了。

翻看“催乳師”們的廣告,看到的大多是:孩子剛出生,需要揉奶才能下奶;哺乳期間覺得奶不夠,需要靠按摩催奶,喝湯輔助下奶;堵奶,要去按摩通乳;奶水正常,那也需要定期疏通乳腺管,讓乳房更年輕;斷奶,需要排殘乳,否則會得乳腺癌……

步步為營,環環相扣,只要是母乳餵養,無論你有沒有困擾,都必須花點錢找“催乳師”才能讓你的胸和你的寶寶平安度日。

這些其實都沒有科學根據,甚至會讓你的乳房遭到暴力對待,影響母乳餵養。更詳細的內容我們之後再找時間分享。

3、哺乳過程中遇到問題,我們怎麼辦?

遇到問題時,立即諮詢專業的泌乳顧問。在一些詢證醫療平臺,有專門的泌乳顧問,可以進行線上指導。如果乳腺炎等緊急症狀,可以去醫院掛專門的科室進行處理。切記,請遠離那些到處打廣告的“催乳師”。

最後,希望各位新手媽媽們都能快樂哺乳。大家不要帶有太大的心理負擔,母乳是我們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能夠親喂並純母乳當然好,但如果現實條件實在不允許,也請不要過度苛求。你的快樂,才應該擺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