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的孩子情緒失控,亂髮脾氣,父母往往不敢直面自己

導讀:這是百篇【親子教練日記】的第十七篇,我會秉承【少說道理,多講故事】的原則,從日常生活中家長急於解決的具體問題入手,聊聊青春期的孩子教養中,身為父母的酸甜苦辣與教養盲點,今天聊的主題是《厭學的孩子情緒失控,亂髮脾氣,父母往往不敢直面自己》

今天在線上看到一個網友提供的日常生活段子,他媽媽總是跟他說:只有家中的親人才會真正關心你、接納你,爸爸媽媽一定不會嫌棄你。

他回答媽媽,在我最痛苦的時候,你只會罵我沒用,都是身邊的朋友陪伴我、幫助我。然後,他媽媽愣住了,小聲地嘟囔了一句,有朋友也是好的。

不知道你們看見這個段子做何感想?反正我是覺得挺真實的,同時也為過去的自己深感無奈。

為什麼我們的父母會“心口不一”?難道父母真的不允許孩子把他的痛苦展現出來嗎?

豔芳就是這樣一位“心口不一”媽媽,她的兒子上學期在一所國際雙語中學念初二,臨近生地考試前兩週,孩子厭學在家了。

豔芳找到我時,就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與我描述孩子厭學在家期間,孩子各種令她幾乎抓狂的各種行為。

比如,孩子每天作息黑白顛倒,整日沉迷於手機遊戲中,提到學校或考試的話題他就情緒失控、暴跳如雷,見誰都亂髮脾氣……

特別是豔芳看到兒子衝著自己大吼大叫,面目猙獰的樣子,她的內心就會崩潰。

豔芳的丈夫是位高知分子,看見孩子這樣的“忤逆”行為很是氣憤,好幾次都想狠狠揍這個“不聽話”的孩子,幸好豔芳都及時阻止了。

豔芳的閨蜜心疼她教養孩子如此辛苦,極力推薦她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或者帶孩子去上戒網癮的課程。

可是,孩子聽完後馬上炸了,衝著父母大聲叫喊:“我哪都不去,我就宅在家裡玩遊戲!你們硬逼我去,不如現在就殺了我!”

我聽完後跟豔芳說,孩子好勇敢啊,看來孩子不會屈服於你們的軟硬兼施,因為孩子不認為自己心理有毛病。

豔芳聽後極為不解,然後問我,難道孩子這麼痛苦想去死也不用安慰嗎?難道我們作為父母不應該去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嗎?

厭學的孩子情緒失控,亂髮脾氣,父母往往不敢直面自己

我反問豔芳:“你的兒子是不是從小就特別乖巧懂事,成績優異?”

豔芳回答:“是啊,從幼兒園開始,兒子就是那種讓其他家長羨慕嫉妒恨的孩子。”

我再問:“那在你心中,你的兒子應該是什麼狀態才會讓你開心呢?”

豔芳想了想後才說:“在外人眼裡,我是工作認真、為人熱情的職業女性,我當然希望兒子是陽光自信、品學兼優的超級學霸啊!”

聽完豔芳的描述,我不禁笑了,問她:“那你兒子現在上初中以來成績優異嗎?在班級裡好朋友多嗎?老師經常誇獎他嗎?”

豔芳沉默了不再說話 ,許久才問我:“難道我就只能無奈接受兒子天天熬夜玩遊戲,稍不順心就情緒失控,對著父母亂髮脾氣嗎?”

這裡你們就能猜到了,豔芳的兒子上初中後,學習與社交方面遇到了不小的挫折,只是她不願意去直接面對事實而已。

相反,豔芳卻要透過各種外在的途徑或方法,想盡辦法改變孩子符合她的期待,唯有這樣她才能感覺自己是負責任的媽媽。

稍微有點心理學基礎的父母都知道,豔芳的兒子厭學後種種表現,不過是一種情緒抑鬱後的自救行為,孩子透過在家中的情緒宣洩讓自己活得有點尊嚴而已。

於是,他在遊戲中尋找自我安慰來回避痛苦的感覺,在對父母發脾氣當中獲得多年來累積情緒的出口,雖然孩子情緒表達方式不怎麼健康,還有待改善。

我通過後續跟豔芳的交談又得知,起初她描述孩子的情緒失控、亂髮脾氣,僅是依據她個人標準的過度評判而已。

真實情況是孩子厭學在家這半個月,絕大部分時間就是躲在房間裡自個玩遊戲,既沒有自殘或輕生的行為,也沒有破壞家中物品的行為,偶爾還能吃完晚飯後,陪父母外出散步。

豔芳的丈夫對孩子也沒有跟她有同樣的評判,僅是擔心孩子通宵玩遊戲會熬壞身體,唯一不能接受的是孩子大聲跟父母說話,這樣會讓他感覺到不受尊重。

我知道此次豔芳尋求協助的目的,就是教她怎麼跟孩子有效溝通,才能讓孩子情緒穩定,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成為陽光自信、品學兼優的超級學霸。

厭學的孩子情緒失控,亂髮脾氣,父母往往不敢直面自己

我告訴她,如果父母始終抱有改變孩子的起心動念,提出的問題就自然是“偽命題”,在“偽命題”上用力,結果只會是親子關係日漸疏離,厭學復學不斷迴圈。

她反駁我說,憑什麼單親家庭媽媽教養出的孩子都是聽話懂事、成績優異,為啥她就這麼倒黴,有這樣一個讓她丟臉的兒子?

我說,完整家庭結構是“你、我、他”三角關係,只要父親與母親的功能角色沒有缺失,孩子的情況壞不到哪裡去,千萬別去跟其他家庭亂比較,其實也沒有可比性。

其實,作為一個心理成熟的大人,在孩子上小學開始就要非常重視孩子的情緒與感受,唯有內在篤定、穩固的父母親才能教養出情緒穩定的孩子。

豔芳的兒子所呈現的問題,其本質不是孩子這個人的問題,而是反映出豔芳這個家庭文化當中對所謂的“負面情緒”不接納的問題。

如果家庭文化當中不允許成員有憤怒、難受、害怕、焦慮之類的“負面情緒”展現或流露,父母親通常就會壓抑、忽略孩子的真實情緒。

再加上媽媽豔芳又有對兒子很深的執念——孩子必須陽光自信、品學兼優,這種偏執的期待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自己辜負了父母,不值得父母去愛。

豔芳隨後說了一點也印證了孩子現在的內在狀態,孩子厭學在家期間,某天淚流滿面衝著她發火:“我為什麼有你們這樣的父母?我寧願自己的父母是清潔工或者農民!”

從這句話當中,孩子在這樣的教養環境下長大,可見其身體內累積的難受、憤怒有多深,父母明明想用心“愛”孩子,卻是在“害”孩子,這就是一種扭曲的“愛”。

我跟豔芳說,你知道自己的無知在哪嗎?她搖搖頭,表示不知道。我只好告訴她,任何情緒都是人的生命本能,這世界上真的沒有誰能做到無時無刻都是陽光自信的,除非你家孩子是超人或生化人。

從豔芳的兒子角度來看,當他發現父母只接納陽光自信的自己,不接納因為學業挫折而導致失落、孤單、煩躁的自己,孩子會有安全感與歸屬感嗎?這樣的孩子會敢於面對挫折嗎?

於是,孩子無法安心念書,面對即將到來的生地考試,害怕再次考差,唯有厭學在家來逃避。

厭學的孩子情緒失控,亂髮脾氣,父母往往不敢直面自己

孩子內心也知道這樣逃避是不應該的,他就很難受,同時也有很深的自責,這就是孩子情緒失控的起因。

如果我們能夠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一面鏡子,那麼就能從孩子身上發現的情緒失控問題,其實就是父母親自己內心沒有真正面對過負面情緒問題。

當然,這並不表示孩子沒有自己需要面對的問題。當我們透過孩子身上的情緒失控問題,並且很真實地面對了自己內心的問題時,其實,我們就是在真正地幫助自己的孩子。

通常,人都有一個最重要的心理及轉折的投射就是——習慣把自己的問題投射出去,從而認為那都是別人的問題,自己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可是,當我們認為問題都是別人的,我們內在就沒有力量了,當然就沒法幫助孩子了,只能安靜地閉上嘴,不去妨礙、不去影響孩子。

我跟豔芳這次溝通長達3個小時,快結束時,她突然告訴我,小時候因為奶奶喜歡挑家中的種種不如意針對媽媽,爸爸又很聽奶奶的話,夾在婆媳中間不出聲,媽媽總是找她倒苦水,讓她一直很難受。

從那時候開始,豔芳就非常討厭家中有負面情緒的人或負能量的事,發誓自己長大成家後,一定要有積極樂觀、健康自信的伴侶與兒女。

這裡,我想大家都看到了,豔芳透過直面自己,透過孩子情緒失控、亂髮脾氣的表象,勇敢在自己身上尋找問題根源,對於她來說,這就是一次很好的自我成長體驗。

最後,我想給大家一些忠告:作為成年人,要學會透過事物表象看本質,也就是先弄清真正的問題是什麼,然後再從自己身上去追根溯源,也就是問題是怎麼來的。

孩子情緒不穩定反映出父母對情緒的認知很膚淺,我們要允許孩子各種情緒展現或流露,當孩子的情緒來了,我們應該先同理孩子,再心平氣和跟孩子討論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

【作者】壹心大哥,叛逆期親子溝通教練,父母心靈成長顧問,1對1指導叛逆厭學的孩子父母,在智慧教養與自我成長方面,釐清問題真相,掌握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方法!

你若想了解可吸收的智慧教養方法,可操作的親子溝通技巧

,可踐行的自我成長策略,敬請關注壹心大哥後,私信關鍵字“1”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