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歸納

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七章 力

7。1 力

一、力

1。力是物體對物體間的作用。

2。力不能離開物體單獨存在。

3。至少兩個物體,一個受力物體一個施力物體。

4。發生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要相互接觸,如:磁力。相互接觸的物體不一定產生力。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2。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速度快慢改變或運動方向的改變)。

三、力的三要素

1。大小、方向、作用點。

2。力的單位:牛頓 簡稱:牛

符號:N

3。力的示意圖: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的三要素,這樣的圖叫力的示意圖。

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歸納

四、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2 彈力

一、彈力

1。定義: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2。彈性:能恢復原大小

塑性:不能恢復原大小。

3。產生條件:①施力物體發生彈性形變②物體相互接觸擠壓。

4。

生活中常見的彈力:拉力、壓力、支援力。

二、彈簧測力計

1。工作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越大(即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拉力成正比)

2。使用:

①測量前,

先觀察彈簧測力計的指標是否指在零刻度線的位置,如果不是,則需

校零;所測的力不能大於彈力

②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和測量範圍,估計被測力的大小,被測力不能超過測力計的量程。

③測量時,拉力的方向應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且與被測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線。

④讀數時,視線應與指標對應的刻度線垂直。

⑤不僅可以在豎直方向上使用

⑥可在太空中使用

7。3 重力

一、重力定義:

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大小:

1。重力與質量的關係: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2。公式:G=mg

3。重力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同一物體在靠近地球兩極處重力最大,靠近赤道處重力最小

三、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2。應用:重垂線(鉛垂線),檢驗牆壁是否豎直。

四、重心:

1。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

2。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上。有的物體的重心在物體上,也有的物體的重心在物體以外

第八章 運動和力

8。1牛頓第一定律

一、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狀態。

2。牛頓第一定律是透過實驗為基礎、透過分析和科學推理得到的。

3。說明力是改變運動狀態的原因,不是維持運動狀態的原因。要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必須對物體施加力的作用。

4。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二、慣性

1。定義: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2。慣性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3。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是物體的屬性

注意:慣性只能說由於慣性,具有慣性。不能說受到慣性、獲得慣性、慣性力這些說法是錯誤的。慣性不是一種力

8。2二力平衡

一、平衡狀態

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叫平衡狀態。

二、平衡力

物體處於平衡狀態時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三、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於平衡狀態,這兩個力叫做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條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物體,同一直線上。(兩個力要成為二力平衡四個條件缺一不可)

3。二力平衡與相互作用力的區別

二力平衡是同一個受力物體,相互作用力是兩個受力物體。

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歸納

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歸納

四、受力不平衡:

做變速運動,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改變。(人造衛星)

8。3 摩擦力

一、摩擦力

1。定義: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2。分類:摩擦力分靜摩擦和動摩擦:動摩擦力分為①滑動摩擦力和②滾動摩擦力。

4。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5。條件:

①兩個物體相互接觸,相互擠壓。

②接觸面粗糙。

③兩個物體間發生相互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

6。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①壓力大小。

②接觸面粗糙程度。

7。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①增大壓力。

②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

③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

8。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①減小壓力。

②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

③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

④使接觸面分離。

9。摩擦力不全是阻力也有可能是動力,如傳送帶運送貨物。

第九章 壓強

9。1壓強

一、壓力

1。壓力: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的壓力

2。方向:垂直並指向被壓物體表面

3。壓力不一定等於重力,只有物體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壓力和重力大小相等。

二。壓強:

1。定義:物體所受的壓力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做壓強。

2。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公式:P=F/S

4。單位:帕斯卡 簡稱:帕 符號:Pa

5增大壓強的方法:

(1)受力面積不變時增大壓力 (2)壓力不變時減少受力面積。(3)同時增大壓力,減小受力面積。

6減小壓強的方法:與增大壓強的方法相反

9。2液體壓強

一、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

①液體受到重力。

②液體具有流動性。

二、液體壓強的特點

①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②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壓強相等。

③同種液體中,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④在相同深度內,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三、液體壓強的大小

1。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液體深度有關。

2。公式:P=ρgh

四、連通器

1。定義: 上端開口,下端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

2原理:連通器中裝有同種液體,當液體不流動時,連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麵高度總是相同的。

9。3大氣壓強

一、大氣壓強的存在

1。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①馬德堡半球。

②實驗覆杯實驗。

二、大氣壓的測量

1。托里拆利

一個標準大氣壓的數值=1。013×105Pa=760mm水銀柱=10。3m水柱→等效替代法。

2。大氣壓與高度、天氣有關:

晴天氣壓高,陰天氣壓低。

海拔高度越高,大氣壓強越小。在海拔3000米以內,大約每升高10m,大氣壓減小100Pa。

3。大氣壓與液體沸點的關係

大氣壓強越大,液體的沸點越高。

9。4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一、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二、飛機的升力

由於機翼上下表面不對稱,當空氣流過時透過上表面的流速大,壓強小,下表面的流速小,壓強大,機翼上下表面存在壓強差,因而產生壓力差,這就是飛機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10。1 浮力

一、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力,這個力叫做浮力。

2。方向:豎直向上。

3。產生浮力的原因:上、下表面收到液體對其的壓力差(F浮=F向上—F向下)。

4。稱重法測浮力:F浮=G-F示

二、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①物體排液體的體積。

②液體的密度。

注意點:浮力與浸在液體中的深度,物體本身的質量,體積,密度無關。

10。2 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收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2。公式 F浮=G排

二。浮力計算公式 F浮=p液g∨排

10。3 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一、物體的浮沉條件

1。F浮>G,物體上浮

2。F浮=G,物體懸浮

3。F浮<G,物體下沉

二、浮力的應用

1。輪船:空心法,增大排水體積是浮力增大。輪船自身的G=F浮。輪船從大海開到長江,F浮不變,V排變大,輪船下沉一些。

2。潛艇:改變自身的重力實現上浮與下沉。

3。氣球和飛艇:

內充有密度小於空氣密度的氣體。

4。密度計:始終漂浮在水中,露出部分越長,液體密度越大。

第十一章 功與機械能

11。1 功

一、功

1。定義: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2。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一定距離。

3。沒有做功的情況:

①有力無距離。

②有距離無力。

③力與移動距離的方向垂直。

二、功的計算

1。功等於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乘積。

2。公式:W=FS

11。2 功率

1。定義:功與做功所用時間之比叫做功率。在數值上等於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2。物理意義: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P=W/t

4。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時間比較功

②相同的功比較時間

5。功率推導式: P=FV

11。3 動能與勢能

一、動能

1。定義: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2。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1)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

(2)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越大

(3)實驗方法———控制變數法。

(4)影響動能的因素:質量和速度

二、勢能

1。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於受到重力並處在一定高度時所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

(2)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質量和物體被舉高的高度(實驗還是用控制變數法)

2。彈性勢能

(1)定義: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

(2)影響彈力勢能的因素:彈性形變。

3。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是常見的兩種勢能。

11。4 機械能及其轉化

1。機械能

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稱機械能。

2。動能和勢能可相互轉化。

3.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機械能是守恆的。

第十二章 簡單機械

12。1槓桿

一、槓桿

1。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O

轉動的硬棒叫做槓桿。

2。槓桿的五要素:

(1)支點:槓桿可以繞其轉動的固定點,用“O”表示。

(2)動力:使槓桿轉動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礙槓桿轉動的力,用“F2”表示。

(4)動力臂:從支點O到動力F1作用線的距離,用“L1”表示。

(5)阻力臂:從支點O到阻力F2作用線的距離,用“L2”表示。

注意點:①槓桿一定是硬棒,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

②支點固定不動且一定在槓桿上。

③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線段,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連線,且力臂不一定在槓桿上。

先明確支點,再作出使槓桿轉動的力和阻礙槓桿轉動的力即動力和阻力,要注意這兩個力都是槓桿受到的力,作用點都應在槓桿上,再由

支點向這兩個力的作用線作垂線,分別標支點到兩個垂足的距離,即為L1和L2

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歸納

二、槓桿的平衡條件

1。槓桿平衡狀態:槓桿保持靜止或勻速轉動狀態。

2。槓桿的平衡條件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注意點:①決定槓桿平衡的因素不是力,也不是力臂,而是力跟力臂的乘積

②由槓桿平衡條件可知,力和力臂的大小成反比,即力臂越小,力就越大

③計算時單位要統一,即動力和阻力的單位要統一,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單位要統一。

三、槓桿的應用

1。三類槓桿的比較:

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歸納

2。判斷槓桿是否省力關鍵是比較動臂和阻力臂的長度,並可結合槓桿使用的目的來綜合分析。

3。槓桿動力與阻力的方向:支點在一端時,動力與阻力方向相反。支點在中間動力與阻力方向相同。

12。2 滑輪

一、定滑輪和動滑輪

1。定滑輪定義: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定滑輪。

2。特點:不省力,但改變力的方向。

3。實質: 等臂槓桿

4。動滑輪定義:軸隨被拉物體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5。特點:省力,但不改變力的方向。

6。實質: 動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槓桿

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歸納

二、滑輪組

1。定義:由若干個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成的機械叫滑輪組

2。使用目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3。用滑輪組提起重物時動滑輪上有幾段繩子承擔物重,提起物體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幾(不計繩重和摩擦)。

12。3 機械效率

一、有用功和額外功

1。有用功:為達到目的必須做的功,用“W有”表示

2。額外功:使用機械工作時,克服機械本身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力等因素影響而多做的一些功,這部分功叫做額外功,用“W額”表示

3。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叫做總功,用“W總”表示。

4。關係式:W總=W有+W額

5功的原理: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二、機械效率

1。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

2。公式:n=W有/W總x100%

3。特點:機械效率總小於1,用百分數表示。

4。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

物體的重力,機械自身的重力,繩子的重力,摩擦力等。

注意點:滑輪組機械效率的高低與是否省力、滑輪組繩子繞法、物體提升高度以及速度等無關。

5。決定機械效率的因素:有用功和總功決定,分析機械效率的高低時不能只考慮一個因素。

6。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

①減小摩擦(加潤滑油)。

②減輕機械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