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間最完美的逆襲:李德群怎樣由學渣晉升為院士

他留存在武漢一中的記憶當中,他還構成一個傳奇,讓人驚豔不已——

一門三兄弟,

都是名院士。

功勳存天地,

長江湧感激。

這“三兄弟”便是位於長江之濱

泰州市姜堰區溱潼鎮

李氏家族的

李德仁、李德毅和李德群

,其中李德仁和李德毅是親兄弟,李德群最小,和他們是堂兄弟。

看世間最完美的逆襲:李德群怎樣由學渣晉升為院士

弟兄三院士,左李德毅,中李德仁,右李德群

在溱潼鎮上的院士舊居,李氏80字家訓高懸廳堂:

愛我中華,興我家邦。少小勤學,車胤孫康。

絃歌雅樂,翰墨傳香。尊師益友,孝德永彰。

和親睦鄰,扶幼尊長。敬德修業,發奮圖強。

女紅針黹,嫻淑賢良。詩書共讀,蘭桂齊芳。

扶貧濟困,造福一方。克勤克儉,家道隆昌。

看世間最完美的逆襲:李德群怎樣由學渣晉升為院士

家訓由院士的曾祖父

李貞發

手書於1890年。溱潼李氏高祖

李承霖

,清道光二十年恩科進士,被欽點為

狀元

,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他一生為官清廉,節儉樸素。李氏曾祖

李貞發

,曾任溱潼商會會長。不僅與無錫

榮氏家族

、著名實業家

張謇

等商業大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而且古道熱腸、樂善好施,凡鄉鄰告貸,總是不吝資助。由於品德高尚,曾獲贈“孝德永彰”匾額。這一家訓體現了李氏祖輩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追求,表達了李氏族人“詩禮傳家”、“德才報國”的家國情懷,為其後輩確立了為人處世的信條,樹起了自我修養的標杆。

正是在嚴明家訓、厚道家風、家學淵源的薰陶之下,李門走出三位院士,更多子女在國防、教育等諸多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李德群院士

是武漢一中63屆校友,1945年8月7日生於江蘇泰縣,後舉家遷往漢口。從小學到初中,李德群都是老師和同學公認的差生,唯一的優點是喜歡運動。他經常到江邊的

海天俱樂部

去打球,玩累了就在俱樂部的閱覽室邊休息邊閱讀。“也沒看什麼正經的東西,熱愛體育就看體育新聞,當時最喜歡看的是上海的

《新民晚報》

和廣州的

《羊城晚報》

,這兩個晚報的體育都是整版的。”

不知不覺,李德群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從報紙到雜誌,從體育到文學,涉獵廣泛。“一直到初三的時候,有次語文課,老師把我寫的作文當範文拿出來宣讀、講解,這個時候我才知道我的語文、特別是作文有了非常大的進步。”

看世間最完美的逆襲:李德群怎樣由學渣晉升為院士

2017。3。16李德群院士回母校作報告

初三那年,不被看好的李德群像其他同學一樣,報考大家眼中的名校——武漢一中。“交檔的時候我看到好多同學都填一中,我心有不甘,心一橫,牙一咬,就把‘七’改成了‘一’,有時候一念之差決定了一生。”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當年中考,李德群成為黑馬,真的被武漢一中錄取了,而且,他所在的僅3名學生被錄取。

學渣逆襲得益於閱讀。

“中考作文題是向馬學札同志學習,馬學札是武漢市重型機械廠的車工,全國著名的勞動模範,當時,報道他的文章很多,我在海天俱樂部經常讀到,有些精彩的片段記得很熟。我寫作文的時候就文思泉湧,高分自然要垂青我。”

1960年暑假,如願以償考入武漢一中的李德群,欣喜過後又陷入恐慌之中。“考取一中的都是非常優秀的學生,我擔心會落後,在家裡坐立不安。情急之下,我就把三本初中數學書找出來,從頭再學一遍,之後又做了大量的數學習題。”

這樣一折騰,李德群萌生了對數學的愛意。

1963年高考時,清華大學在湖北省投放了30個招生名額,那一屆,武漢一中高三有4個班,有6個學生考取了清華大學,李德群就是其中之一。

“我深切體會到,閱讀改變了我的一生;自覺、自律和自信,讓我實現由學渣到學霸的逆襲。”

李德群特別感激一中對他的栽培,他深情訴說:

“一中濃厚的學習氛圍,優秀的師資隊伍,讓我如魚得水,進步神速。可以說,一中造就了我。”“一中的成功不是將所有的尖子生集中起來實行精英教育,而是透過精英的教師隊伍和濃厚的學習氛圍將源源不斷的普通生源培養成國家棟梁和社會精英,這是一中的神奇,一中的光榮,也是我們的驕傲。”

李院士特別感激一中的科任教師。他撰文深情回憶這些老師的培育之功:

呂西端先生擔任班主任兼語文老師,他說要以兄長般的熱情和責任幫助我們班每一位同學成才,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呂老師的教學特點是循循善誘,在因材施教的同時,對學習成績暫時落後的同學及時給予鼓勵和指導,充分發掘他們內心所蘊藏的巨大潛力。呂老師針對我重理輕文的傾向,設法為我申請到一張當時十分稀缺的武漢圖書館借書證,推薦了諸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居里夫人》、《青春之歌》等許多優秀中外書籍讓我閱讀。閱讀不僅提高了我的語文水平,而且拓寬了我的視野,增加了我迎難而上的勇氣和信心。

冷俊華老師教數學,他頭腦清晰、作風嚴謹,將數學的基本概念講述得十分透徹,特別注重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訓練,使同學們受益匪淺。他的嚴格也是出了名的。

吳蓮芝老師的俄語課是我升入高中後所上的第一節課,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學習外語,自然翹首以盼,又聽說吳老師是俄文小說《忠誠》的譯作者之一,期盼之中更平添了一份崇敬。當 吳老師亭亭玉立面對我們授課時,她那嫻熟的教學方式,優雅的談吐舉止,得體的穿著打扮,感染了班上的每一位同學,讓我們享受到認知和審美的雙重樂趣。

多少年過去了,我清楚地記得在炎炎烈日下,吳老師打著一把小洋傘,身著時髦的連衣裙,款款地朝我們走來,萬綠叢中一點紅,在當時的環境下無疑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15年12月29日,52年過去了,獲評院士的李德群撰寫

《師恩難忘》

一文,緬懷將自己送上成功之路的恩師。

2016年10月17日,李德群偕夫人專程看望健在的

冷俊華

老師,表達感恩之心。

看世間最完美的逆襲:李德群怎樣由學渣晉升為院士

李院士看望冷俊華老師

生活總是不按常理出牌,命運往往用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捉弄人

。清華大學畢業的李德群沒有走上開掛人生,反而落入社會的底層。

儘管畢業於清華大學,但李德群畢業後卻有10年當農民和工人的經歷。1968年,李德群下放到寧夏靈武農場當農工,李德群沒有自怨自艾,更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自己的知識回報當地人的友善。發現寧夏的農工們勞動強度大,李德群為實現農業機械化作了很多努力。隨後,又回湖北潛江當了5年工人,在短短3年裡,他把一個很落後的農機廠改造成一個比較先進的環保裝置廠。

1978年,遠離學術長達15年的李德群,拿著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錄取通知書迴歸本行。當時,他的導師

肖景容教授

結合學科前沿和實際需要,為李德群確定了

塑膠注射成型模擬

的研究方向。“科學研究一開始找準方向十分重要。”李德群認為,正是導師的高瞻遠矚和循循善誘,讓自己走上了研究的快車道。他從此步入了塑膠注射成型的科研之路。

1986年,李德群應邀前往

美國康奈爾大學

擔任訪問學者。一年多的美國之行,大大拓寬了他的視野,提高了他的研究能力,讓他認準了

塑膠注射成型智慧化

的發展方向。由於當時的塑膠注射存在多重缺陷,難於在工程中廣泛應用。帶著改變這種狀況的決心,從美國歸來的李德群帶領其團隊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率先開發出

國產塑膠注射成型模擬軟體

並實現了工程應用。

2005年,李德群將目光投到成型裝備智慧製造方向上。在成型模擬的基礎上,將工藝引數自動設定、自適應注射等智慧技術應用到注射機上,提出了線上反演的注射速度平滑最佳化、工藝曲線的二級閉環控制等方法,成功開發出

智慧型注射機

。目前,智慧型注射機不僅在國內推廣應用,還遠銷海外。2012年,塑膠注射機智慧技術及應用成果獲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2015年獲評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院士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自身努力外,離不開教師的循循善誘。李老師回憶了自己的學生生活,初中他在語文老師的鼓勵下,寫作水平突飛猛進,成為他考取武漢一中的一把利器。高中他在多位老師的關懷下,德智體全面發展。進入大學,清華基礎課老師高水平的教學給他今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當談到他的研究生導師肖景容教授時,李老師動情地說,肖教授和他情同父子,是他科研方向的引路人。

李院士在清華、華科、美國康奈爾大學求學進修過,對這三所學校有獨特感受:

“在清華,學生的志向高;在美國,自主精神強;在華科,團結互助好。每到一處,都要發現那兒的優點並加以吸納。”

李院士從教40年,桃李滿天下。談及教學生涯,李老師的為師之道是:要做一個教書育人的好老師,要注重啟發,要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品格,教學民主和教學相長相得益彰,

“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樹立自信,永遠是開啟智慧和提高能力的兩把金鑰匙。”

李德群從學渣嬗變為院士,堪稱世上最完美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