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漫話》引發的教育思考

《教育漫話》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J。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的教育代表作。 17世紀英國哲學家和政治思想家,又是唯物主義經驗論的著名代表之一。說明如何使用三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教育:發展健康的身體;形成善良的德行;以及選擇一種適當的學術課程。

讀《教育漫話》引發的教育思考

雖然洛克寫作此書原本只是作為一位貴族朋友的“一些思考”,但是,由於他的教育原則同樣激起了婦女和下層社會追求與貴族同樣的德行的渴望,洛克的建議最終產生了遠比他最初的寫作意圖要深遠得多的影響。

看了洛克的《教育漫話》一書,讓我對兒童的早期教育、家庭教育有了初步的瞭解。在我國,獨生子女的教育暴露出很多問題。我個人認為該書中的許多觀點至今仍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它對孩子的身體保健、道德教育、智育方面都有獨特的見解。接下來我想對這三個方面談談我的感想。

讀《教育漫話》引發的教育思考

身體保健被作者放在該書的首節,足見身體保健對兒童的重要性。在我國,有一句俗語“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看來東西方文化在身體保健方面的認同是具有一致性的。洛克認為孩子應該多呼吸新鮮空氣,要有充分的運動和睡眠,飲食要清淡,不喝酒或烈性飲料,藥物要少用或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頭部和腳部要保持涼爽,腳要習慣冷水並常常與水保持接觸。前面幾點我都贊同,最後一點常用冷水我並不十分贊同。因為據有關醫學家研究證明,人的腳部是是血管分支的末梢部位,腳部脂肪較薄,保溫性差,長期用涼水洗腳可能誘發關節炎、風溼病等。我也認為經常鍛鍊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體育鍛煉有利於人體骨骼、肌肉的生長,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迴圈系統;提高抗病能力等。抗病能力提高了就自然不用吃藥了。

近日,騰訊新聞上有一名女大學生半年瘦身50斤,多名籃球隊男生追求。這名女大學生叫何妍,是廣東一所大學的大三學生。她的體重最高飆至160斤,是個不折不扣的胖妞。後來,她參加學校的籃球比賽,經過一段時期的魔鬼訓練,體重銳減至108斤。原來圓圓的下巴變尖了,長腿也浮出了水面。同學不禁大呼“沒一個胖子都是一個潛力股”。所以鍛鍊不僅能給你一個強健的身體,也會帶來意外的愛情。

另外,中國親少年體質連續25年下降,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青少年體質有不小的差距。過去25年,韓國青少年的肺活量、運動能力等指標一直在提升中。日本青少年體質自二戰後也一直處於上升勢頭,其中身高25年間平均增長10多釐米。與日本相比,我國青少年超重率、近視率大幅上升,運動能力卻大幅下降。於此可見,加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已迫在眉睫。

讀《教育漫話》引發的教育思考

在道德教育中,洛克提出了很多意見。其中包括反對溺愛、放縱子女;寬嚴結合;獎懲結合;說理教育;榜樣教育等。洛克認為,在兒童早期教育中,使兒童遵從戒律,服從理性,教育兒童用理智去克服慾望。不僅是洛克德育觀點,盧梭在《愛彌兒》中的一些德育觀點也十分發人深省。盧梭認為教育的物件是人而訓練的物件是動物。盧梭說過“愛彌兒和別的孩子最大的差別是,別人的孩子會背地圖,而我的愛彌兒會畫地圖。”

讀《教育漫話》引發的教育思考

在洛克的書中,教育孩子是有很多方法的。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父母管教孩子仍然是棍棒教育。殊不知棍棒教育只會使孩子表面服從,內心反抗的更強烈。棍棒之下你可能治好一個放蕩不羈的少年,但卻換來了一個新生沮喪的孩子。對兒童的教育從一開始就要讓他們對自己的同類、身邊的小動物有同情之心。之前網曝南昌一初中女生99秒內遭人扇32記耳光,這不是我看到學生打架的第一例,問題是學生打架為什麼會屢禁不止,這些打人視屏居然還被上傳到網上。可見打人的孩子有多囂張,我國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多欠缺。自從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以來,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孩子長大也暴露出許多問題。

讀《教育漫話》引發的教育思考

首先,獨立性差。由於家長、尤其是隔代老人的過度保護,除學習活動外,孩子在家幾乎沒有什麼動手的機會。對於那些過慣了“呼風喚雨”的“小王子”“小公舉”們怎麼會理智的控制自己的需求。其次,耐挫性差。獨生子女一般都是在家長的讚美聲中長大,孩子做的什麼都是對的。即使孩子做錯了,也沒有原則的護著孩子。這樣長大的孩子是禁不住“風吹雨打”的。再次,自我中心特點顯著。在“眾星捧月”般的環境裡生活慣了,眼6只有自己沒有別人,是再自然不過了。事事只考慮自己不考慮他人,不就是自私嗎?現如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社會上的人越來越沒人情味不是沒有原因的。

讀《教育漫話》引發的教育思考

洛克重視智育方法,並提出了一些有意義的見解,包括不能強迫兒童學習,反對教師用斥責和懲罰的方法去使學生注意;主張啟發兒童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自己要求去學,把求學當成一種遊戲或娛樂去追求;教育孩子要在簡易的地方開始,一次不要學得太多,同時也要善於激發兒童的努力;應當鼓勵並儘量滿足兒童的好奇心,並提出具體的指導意見;培養動手能力,如引導兒童自己製作玩具,學習一種手藝或園藝等。這樣既可以調劑生活,又可以得到一些必要的知識技能,還可以防止兒童將寶貴的時間虛擲在一些無益的事情上。

讀《教育漫話》引發的教育思考

上述觀點中,許多事值得人們借鑑的。我想對最後一點談談我的看法。我十分敬佩一名叫塔莎·杜朵的女士。她是美國著名的生活藝術家、插畫家、凱迪克大獎的獲得者;女王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她一生有80本以上的著作。她九歲的時候,父母離異,塔莎被寄養在康涅狄克州有著鄉村田園的一位朋友處。美麗的田園生活使塔莎流連忘返,她從小就夢想在自己的一方田園裡作畫、養花。15歲那年她離開學校,迷上了繪畫和農業,農業生活的自給自足與美麗的田園風光,不但為塔莎提供了豐富的繪畫素材,同時也影響著她日後的生活模式。57歲,當孩子們獨立以後,塔莎獨自來到了佛蒙特州的一座山丘上,建造了一棟18世紀風格的鄉間別墅,開始了一個人正真的田園生活。她常常穿著自己縫紉的復古裙裝,頭上整齊的束著各種不同花樣的好看的頭巾。每天除了畫畫外,養花種菜,餵雞餵羊,織布手工。家裡所有的日用品都是自己手工製作的,如蠟燭、香皂、燈油等。她還熱衷於烹飪和享受美食,使自己的生活充滿情調。

讀《教育漫話》引發的教育思考

閱讀她的故事,讓我深深懂得,原來勞動可以這麼快樂,幸福可以這麼簡單,即使老去也可以這麼優雅。我們不一定要有塔莎奶奶那麼強的動手能力,但我相信只要你願意去動手嘗試,願意親近大自然,那樣我們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很愜意。了洛克的《教育漫話》一書,讓我對兒童的早期教育、家庭教育有了初步的瞭解。在我國,獨生子女的教育暴露出很多問題。我個人認為該書中的許多觀點至今仍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它對孩子的身體保健、道德教育、智育方面都有獨特的見解。接下來我想對這三個方面談談我的感想。

身體保健被作者放在該書的首節,足見身體保健對兒童的重要性。在我國,有一句俗語“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看來東西方文化在身體保健方面的認同是具有一致性的。洛克認為孩子應該多呼吸新鮮空氣,要有充分的運動和睡眠,飲食要清淡,不喝酒或烈性飲料,藥物要少用或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頭部和腳部要保持涼爽,腳要習慣冷水並常常與水保持接觸。前面幾點我都贊同,最後一點常用冷水我並不十分贊同。因為據有關醫學家研究證明,人的腳部是是血管分支的末梢部位,腳部脂肪較薄,保溫性差,長期用涼水洗腳可能誘發關節炎、風溼病等。我也認為經常鍛鍊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體育鍛煉有利於人體骨骼、肌肉的生長,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迴圈系統;提高抗病能力等。抗病能力提高了就自然不用吃藥了。

近日,騰訊新聞上有一名女大學生半年瘦身50斤,多名籃球隊男生追求。這名女大學生叫何妍,是廣東一所大學的大三學生。她的體重最高飆至160斤,是個不折不扣的胖妞。後來,她參加學校的籃球比賽,經過一段時期的魔鬼訓練,體重銳減至108斤。原來圓圓的下巴變尖了,長腿也浮出了水面。同學不禁大呼“沒一個胖子都是一個潛力股”。所以鍛鍊不僅能給你一個強健的身體,也會帶來意外的愛情。

另外,中國親少年體質連續25年下降,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青少年體質有不小的差距。過去25年,韓國青少年的肺活量、運動能力等指標一直在提升中。日本青少年體質自二戰後也一直處於上升勢頭,其中身高25年間平均增長10多釐米。與日本相比,我國青少年超重率、近視率大幅上升,運動能力卻大幅下降。於此可見,加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已迫在眉睫。

在道德教育中,洛克提出了很多意見。其中包括反對溺愛、放縱子女;寬嚴結合;獎懲結合;說理教育;榜樣教育等。洛克認為,在兒童早期教育中,使兒童遵從戒律,服從理性,教育兒童用理智去克服慾望。不僅是洛克德育觀點,盧梭在《愛彌兒》中的一些德育觀點也十分發人深省。盧梭認為教育的物件是人而訓練的物件是動物。盧梭說過“愛彌兒和別的孩子最大的差別是,別人的孩子會背地圖,而我的愛彌兒會畫地圖。”

在洛克的書中,教育孩子是有很多

讀《教育漫話》引發的教育思考

方法的。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父母管教孩子仍然是棍棒教育。殊不知棍棒教育只會使孩子表面服從,內心反抗的更強烈。棍棒之下你可能治好一個放蕩不羈的少年,但卻換來了一個新生沮喪的孩子。對兒童的教育從一開始就要讓他們對自己的同類、身邊的小動物有同情之心。之前網曝南昌一初中女生99秒內遭人扇32記耳光,這不是我看到學生打架的第一例,問題是學生打架為什麼會屢禁不止,這些打人視屏居然還被上傳到網上。可見打人的孩子有多囂張,我國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多欠缺。自從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以來,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孩子長大也暴露出許多問題。首先,獨立性差。由於家長、尤其是隔代老人的過度保護,除學習活動外,孩子在家幾乎沒有什麼動手的機會。對於那些過慣了“呼風喚雨”的“小王子”“小公舉”們怎麼會理智的控制自己的需求。其次,耐挫性差。

讀《教育漫話》引發的教育思考

獨生子女一般都是在家長的讚美聲中長大,孩子做的什麼都是對的。即使孩子做錯了,也沒有原則的護著孩子。這樣長大的孩子是禁不住“風吹雨打”的。再次,自我中心特點顯著。在“眾星捧月”般的環境裡生活慣了,眼裡只有自己沒有別人,是再自然不過了。事事只考慮自己不考慮他人,不就是自私嗎?現如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社會上的人越來越沒人情味不是沒有原因的。

洛克重視智育方法,並提出了一些有意義的見解,包括不能強迫兒童學習,反對教師用斥責和懲罰的方法去使學生注意;主張啟發兒童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自己要求去學,把求學當成一種遊戲或娛樂去追求;教育孩子要在簡易的地方開始,一次不要學得太多,同時也要善於激發兒童的努力;應當鼓勵並儘量滿足兒童的好奇心,並提出具體的指導意見;培養動手能力,如引導兒童自己製作玩具,學習一種手藝或園藝等。這樣既可以調劑生活,又可以得到一些必要的知識技能,還可以防止兒童將寶貴的時間虛擲在一些無益的事情上。

讀《教育漫話》引發的教育思考

上述觀點中,許多事值得人們借鑑的。我想對最後一點談談我的看法。我十分敬佩一名叫塔莎·杜朵的女士。她是美國著名的生活藝術家、插畫家、凱迪克大獎的獲得者;女王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她一生有80本以上的著作。她九歲的時候,父母離異,塔莎被寄養在康涅狄克州有著鄉村田園的一位朋友處。美麗的田園生活使塔莎流連忘返,她從小就夢想在自己的一方田園裡作畫、養花。15歲那年她離開學校,迷上了繪畫和農業,農業生活的自給自足與美麗的田園風光,不但為塔莎提供了豐富的繪畫素材,同時也影響著她日後的生活模式。57歲,當孩子們獨立以後,塔莎獨自來到了佛蒙特州的一座山丘上,建造了一棟18世紀風格的鄉間別墅,開始了一個人正真的田園生活。她常常穿著自己縫紉的復古裙裝,頭上整齊的束著各種不同花樣的好看的頭巾。每天除了畫畫外,養花種菜,餵雞餵羊,織布手工。家裡所有的日用品都是自己手工製作的,如蠟燭、香皂、燈油等。她還熱衷於烹飪和享受美食,使自己的生活充滿情調。

讀《教育漫話》引發的教育思考

閱讀她的故事,讓我深深懂得,原來勞動可以這麼快樂,幸福可以這麼簡單,即使老去也可以這麼優雅。我們不一定要有塔莎奶奶那麼強的動手能力,但我相信只要你願意去動手嘗試,願意親近大自然,那樣我們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很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