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踢一下凳子,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腳癢,而不是發洩情緒

強有力的理由產生強有力的行動。

——莎士比亞

孩子踢一下凳子,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腳癢,而不是發洩情緒

家長要關注孩子的行為,並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其行為進行規範。

孩子踢一下凳子,家長不要直接判斷為孩子是在發洩情緒,因為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腳癢,踢一下只為了解解癢。

所以家長在孩子做出某些行為後,不要急於憑主觀想象對孩子進行判斷,而是要真正用心地去了解孩子到底是在想什麼。

孩子的每一個行為都隱含著內心的想法,家長更不要對孩子不理不睬。

家長要做到了解孩子的性格和他的喜好,這樣孩子在提出要求時家長便會有了一個可以判定的依據。如果家長曲解了孩子的思想,使孩子不能得到很好地理解,孩子就會做出令家長感到頭疼的行為。

孩子踢一下凳子,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腳癢,而不是發洩情緒

秦先生前幾天剛給兒子小志開完家長會,這是他第一次給孩子開家長會,平常都是小志媽媽給孩子開。小志現在上小學2年級,由於小志的學習和生活都是由媽媽負責,所以秦先生對小志的情況並不瞭解,只是偶爾小志媽媽和他簡單說說,並且都是報喜不報憂。

在開完家長會後老師把秦先生留下來單談,要具體地和他談談小志的情況,秦先生開始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因為他一直認為小志是個表現良好的孩子,怎麼出現要“單談”的情況了呢?原來,不是小志學習方面的問題,而是行為方面的。小志經常用鉛筆去畫他前桌同學的衣服,那個同學已經為此找過老師好幾次了,老師也說過小志好幾次但都沒有效果,所以希望秦先生回家好好說說小志。

秦先生回到家後生氣地把小志叫了出來,問他為什麼總是拿鉛筆畫前桌同學的衣服,小志不說話,秦先生急了,抬起巴掌就要打小志。小志一下就哭了,邊哭邊說:“是他先畫我的!”原來,在小志畫他衣服之前,那孩子總是亂畫小志的課本,於是小志要“討回公道”!

孩子踢一下凳子,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腳癢,而不是發洩情緒

【案例分析】

秦先生在聽到兒子小志行為有問題後,並沒有仔細去了解孩子為什麼這麼做,但這和他平時並不瞭解小志的情況有關,所以別人說什麼他便聽什麼。而小志在遇到問題後由于思想比較幼稚,所以便採取“以牙還牙”的做法,但這並不能解決問題。

方法一、瞭解孩子心理

很多父母面對孩子表現出來的異常行為感到疑惑,家長並不知道哪些是應該重視的,哪些是沒必要重視的。家長不要像秦先生一樣,對孩子的情況不去深入瞭解,即使家長工作很忙,也要儘量多拿出一些時間來陪孩子,不能讓孩子感受不到應有的關愛。

方法二、不要否定孩子的遊戲行為

每個成長中的孩子都需要遊戲,遊戲就是他們生活中的大部分,這也引導著孩子是否有健康的精神活動,同時還能練習孩子的反應和活動的能力,所以家長要支援孩子在遊戲中成長。

孩子踢一下凳子,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腳癢,而不是發洩情緒

【教育心理小貼示】

孩子的行動都是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的,也就是說行動也是由環境引起和決定的。家長首先要重視孩子所在的環境是否利於孩子的成長,這也是家長想要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為的最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