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李白為什麼不給杜甫寫詩?

解開千古秘密:李白為什麼不給杜甫寫詩?

李白為什麼不給杜甫寫詩?這是千百年來人們一直糾結的問題。

一千多年了,人們對李白仍然耿耿於懷:杜甫給李白寫了那麼多詩,想念李白,懷念李白,為什麼李白就不回杜甫?李白為什麼就不想念杜甫?

千古之謎:李白為什麼不給杜甫寫詩?

大家熟悉的杜甫是不是這個樣子

下面我給捋捋,諸位看明白了。

李白(701-762),杜甫(712-770),簡單看二人的生卒年,李白比杜甫大11歲,幾乎大了一輪。

20歲前二人都是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李白在四川江油生活的有滋有味,讀書很多,詩作在當地已小有名氣,不斷獲得各種詩歌比賽獎勵,風光無限。杜甫因為老爹是政府官員,貴為兗州司馬,生活環境優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千古之謎:李白為什麼不給杜甫寫詩?

李白和杜甫在一起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年少時的生活富足安逸,青年時的奮鬥,中年時的苦悶,老年時的困頓,正是李白與杜甫的生活寫照。不過李白好像日子比杜甫過得好。論古代名人的生活況,最差冠軍應該就是杜甫了,其次是南宋的姜夔。與之相對的比如韓愈,晏殊,歐陽修們,都是年少時生活困苦,然後透過科舉考試改變了命運,再加上情商高,一步步走上人生巔峰。

千古之謎:李白為什麼不給杜甫寫詩?

李太白是這樣吧有點仙風道骨

風雲際會,是在公元745年的初夏,李白與杜甫的相遇,那可是重大歷史事件。不過當時李白已是盛唐名人,而杜甫只不過是個會做詩的文學小青年罷了。所以杜甫對李白的景仰如同滔滔江水連綿不絕,而李白對杜甫的賞識只能用夏天的一場雨來形容,來得迅猛,去得也突然。 臨別之時,他們相約在商丘再次同遊。秋天,兩人如約同至,還偶遇了另一位詩人高適。三人或入酒壚,或登吹臺,或遊梁園,飲酒賦詩,縱論天下,好不痛快。 李白寫給杜甫的詩全記錄:一共就三首,真的再也找不出了。 第二年春天,李白在山東任城安家,“日與同志荒宴其上,少有醒時”(《太平廣記》),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分開的日子裡,杜甫對李白念念不忘,接連寫下多少詩懷念在一起時的點點滴滴。終於有一天,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思念,專程趕到任城看望李白。 這一年的秋天,李白偶遇在飯顆山種田的杜甫,目睹老友的窘迫情狀,生性開朗的李白忍不住寫了一首詩調侃他: 《戲贈杜甫》: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這是李白寫給杜甫的一首詩,相比杜甫“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深情回憶,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千古之謎:李白為什麼不給杜甫寫詩?

還有一個是高適

這次二人分開後天各一方,從此就再也沒有見過面。然後杜甫的人生大幕就此拉開,苦逼的後半生就開始了》……困頓長安十年,安史之亂,小兒子餓死,右拾遺,華州司功參軍,遷移流離,終於來到成都,建設草堂,得益於嚴武和高適,還有其他朋友的相助,總算過幾年相對安穩的幸福日子。然後 嚴武死了,高適調走了,生活再次陷入困境,不得不再次遷移,離川東下。在奉節,夔州也度過一段舒適愜意的生活,因為這時杜甫成了個小地主,可見那時有地多麼的更要!

千古之謎:李白為什麼不給杜甫寫詩?

不一樣的老杜

無論生活怎樣,無論何時何地,杜甫思念李白確是真切實在。分開多年,杜甫寫給李白的詩多達十五首:天末了懷李白,春日了憶李白,贈李白,夢李白……反正就是一腔真情思念李白。

此時李白在哪裡呢?李白也在漂泊,此時的境遇比杜甫好不到哪去,也是貧病交加的,顛沛流離,晚年最後哪有心思寫詩,他也不知道杜甫的情況,杜甫一生關心世事人民,李白忘我縱情山水,到晚年卻走兩叉了!

千古之謎:李白為什麼不給杜甫寫詩?

形象不錯

也許李白給杜甫寫詩了,只是彼此漂泊,“寄書常不達”,杜甫不也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嗎?

李白當世就名聲大振,風頭甚茂,而杜甫是死後多年才被人發現是一位被埋沒的大詩人。好在杜甫就算兒子餓死,就算居無定所,就算貧病交加,詩稿確是不曾丟失,儲存完好。同時杜甫也是一位高產詩人,儲存下來的詩歌有2600多首,可見老杜對自己的才華是始終相信!相信自己作品的價值總有一天被世人所知!果不其然,還沒過多少年,到杜甫孫子的時候,大詩人元稹慧眼如炬,發現了老杜的詩稿:後來……再後來,杜甫就與李白齊名了,這恐怕是連杜甫自己也不曾想到的!李白也不會想到!高適也不會想到!真是造化弄人: 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千古之謎:李白為什麼不給杜甫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