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華人被美國尊為數學皇帝,自傳裡怒罵北大教授,硬剛楊振寧

字數:2630字 閱讀時間:7分鐘

這位華人被美國尊為數學皇帝,自傳裡怒罵北大教授,硬剛楊振寧

作者:Ansel

編校:LIT。CAVE

配圖:Online

1949年,中國才剛剛迎來解放,一個男嬰在廣東蕉嶺哇哇落地,他不知道他在未來將創造一個又一個學術的奇蹟,沒人敢想,也少有人做到過,因為那時候的中國才剛剛擺脫困境,百廢待興,追英趕美都還只是憧憬。

但就在隨後的26年裡,這個看似不起眼的中國人將數學作為了自己事業的目標,並最終一舉破解了頂級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用自己獨特的學術成就轟動了世界。

在37歲時,他已然第3次收到了哈佛的邀請。

他的名字叫丘成桐。

實話說,傳記在當下並不受許多挑剔的讀者喜歡,因為成功人士自述奮鬥經歷往往有自我營銷的成分,作為史書來讀難免偏頗,作為勵志書來讀又難免落入倖存者偏差的圈套。所以一本好的傳記非常難得,尤其是當這本傳記是一本自傳。

丘成桐的這本《我的幾何人生》是由本人親自口述,再由史蒂夫·納迪斯筆錄而成的,原文是英文,所以再由夏木清譯成了中文,可謂是曲折了兩道,也算是一種遺憾。

這位華人被美國尊為數學皇帝,自傳裡怒罵北大教授,硬剛楊振寧

但是縱使是如此,讀中文版的讀者拾起這本書來,也未能覺得裡面有太多生硬的地方,反而覺得真實親切,縱使裡面有嘲諷、指責之處,讀起來亦是能完成而真切地呈現老先生的心聲,不可謂不難得。

古人云: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

時至今日,丘成桐已經七十又二了,似乎也是能坦誠地表達心中所想的年紀。所以我們可以斷定,在某種程度上,這本傳記所描述的內容,在老先生的角度來看,是忠於自己的。

01 漫漫求學路

對於大多數求學者來說,丘成桐的經歷不僅僅是傳奇的,更是勵志的。

整部傳記的前半部分是丘對於過去生活和求學經歷的回憶,因此作為個人記述的野史來看相對會顯得有趣一些。

雖然生在汕頭,但因為戰亂他才幾個月大,就隨著家人去了香港避難。

丘可以說出生在書香門第,雖然家庭逃難到了香港,但是丘的父親在不通英文的情況下依舊爭得了教職。

不過他的家庭依然是貧窮,丘如此回憶:

除了穿上平價的鞋子和衣服,貧窮給我們最深的印象仍是沒有東西吃,隱約的飢腸轆轆的感覺,有時或會成真。

雖然父親是知識分子,但是丘的一家人仍然生活在農村,和當時的許多其他的孩子一樣,他們也在稻田裡玩耍,找荸薺,抓田雞。

年少時的邱成桐並沒有比鄰里孩子顯得睿智多少,但教育卻改變了一切。

丘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才明白過來什麼是學習,但是他自己卻坦誠說他學得並不好,到了三年級還是隻能勉強及格。

在傳記裡,丘記錄了那麼一件小事,有次姐姐問丘考得怎樣,丘的夥伴答道非常不錯,姐姐繼而問,有多好?夥伴答道,他考了第三十六名嘞!想必小學的丘在當時也是心中既羞愧但是又覺得好笑的,因為他的夥伴在四十多人班級裡考了第四十名。

在進入初中以前,這些校園經歷大多是丘真正邁入刻苦學習階段的前奏,因為在進了香港的培正中學,而有人說那是香港最好的中學。

年少的丘因為身體原因,在音樂和體育上達標相對吃力,在學校裡也總是會往往會受人欺負,甚至他自己都自嘲是悶蛋。但是他發現自己在解決數學問題上的能力似乎賦予了他一種超越別人的力量,這不僅讓他找到了自信,更讓他獲得了在學校的存在感。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二姐意外重病早夭,父親受到同行排擠,憤然辭職後最終病逝。這一切都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

如果說以往的學習可能是為了獲得自己的存在感,那麼往後的學習,丘更視之為自己生存的方式。

02 養鴨還是學習?

父親走後,丘的一家人面臨的經濟問題就更加嚴重了。7口之家既要吃也要喝,他們面臨了最艱難的選擇。

但是丘的大舅正在新界養鴨創業,於是乎他提議,讓丘的兄弟們不用上學了,一起跟著他的打工。

寫到這裡,丘的鄙夷表達得有些直接,他說,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個大方的提議,對我的來說卻是噩夢。

雖說職業無貴賤,但是對於當時出身在知識分子家庭的丘來說,輟學去養鴨無疑是短視的。他繼而說,倘若母親接受了這個建議,他們的前途也就完了。

求知和修身比賺錢重要,這似乎是丘家人的信念,大概也是傳統中國知識分子的理念。

就這樣,丘成桐最終選擇了背水一戰,走上了這條艱辛的求學謀生之路。在1964年,為了生存和學業,他開始利用自己數學能力賺錢。

「莫欺少年窮」的廁所諺語讓他至今都銘記在心。

丘成桐說他像極了自己的母親,在艱難歲月和逆境之中,他往往也能像母親一樣展現出強大的力量和對認定事物的決心。

丘成桐當時只有十四歲,但是他下定決心在學術界闖出名堂。

03 盛名下的直言與博弈

丘成桐的漫漫求學征程雖然緊緊圍繞著數學,但是卻非常豐富多彩,從一個卓越的學生慢慢轉變為名校的導師,裡面有太多的值得學習和閱讀的地方。倒也沒有太多我可以評說的地方。

不過書的後半部分卻非常值得一說。

成為了教授之後,丘有了名利,亦有了學生,屢獲大獎之後,他更成了數學界的權威,無論他想要或是不想要,他都擁有了所謂的權力。

而有了權力,紛爭便產生了。

《紐約客》曾刊登了薩那和格魯伯合寫的《多重的命運》,在這篇丘認為過度戲劇化的文章中,佩雷爾曼成了為理想奮鬥的英雄,而他的對手,也就是丘,便被描繪成了卑鄙小人,一心想要阻撓他。

這位華人被美國尊為數學皇帝,自傳裡怒罵北大教授,硬剛楊振寧

圖片來自《紐約客》

丘對於文章前面的漫畫更是耿耿於懷,因為漫畫描繪了丘嘗試去搶佩雷爾曼頸上的菲爾茲獎。

在丘看來這無疑是抹黑,但是他也無可奈何。

國內人更為熟悉的應該是他與學生田剛的失和。

丘在文中直言,這位曾被他選中留學美國最終也創出名堂的田剛,很早就被蕭蔭堂指責品行不端,丘更是坦誠自己一開始堅持為田剛辯護,但是後來發現事情確實不如自己所想。

在傳記的後半部分,丘更是自述了自己與田剛失和的序曲,首先就是中國大學為了引進海外人才而設立的高價薪酬,雖然他自己反對這種形式,但是田剛卻率先成為了其中的代表人物,一邊在海外擔任教職,一邊在國內大學收取高額的薪酬。

丘在書中直言,許多訪問學者把錢收進了口袋,但卻沒有付出時間和精力。

當然除了抨擊實事,丘也依舊還是對薩娜在《紐約客》的文章耿耿於懷,所幸一篇以他為主角,題為《數學皇帝》的文章被刊登在了《紐約時報》。丘直接了當地說,文章裡洋溢著頌揚之詞,讓他稍堪告慰。

其實我們說在看自傳的時候,有趣的不是文章裡寫的是不是事實,而是作者看待自己所經歷的人生的態度。這是最讓人覺得鮮活的東西。

在這篇傳記裡,我不能確信丘講的故事是否真實而全面,但是至少他是忠於自己的。他敢於指責中國名校的人才引進問題,敢於直接批評諾獎得主楊振寧,這雖然有他個人情感因素,但是也不免佩服他的勇氣。

所謂人紅是非多,邱成桐成為了真正的數學大家和學界權威,難免經受議論,甚至是非議,但是讀他的傳記,我們或許就能穿過這些光環和迷霧,一窺他內心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