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的背後,你真的懂他嗎?

孩子厭學的背後,你真的懂他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作為家長,常常要應付孩子各種各樣的狀況,例如孩子的健康狀況,有時候孩子有個發燒感冒,比自己還緊張;又如孩子出現學習上的問題,注意力不集中,成績急速下滑,甚至是厭學的情緒。一旦出現厭學情緒,如果不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也許會毀了孩子的前程。但許多家長在解決這類問題時,往往會從孩子的身上先找問題

然而作為家長的我們是否有找過因我們而起的原因?

—————————————

❶厭學,因家長而起的原因

—————————————

1.孩子對「學校」說不,還是對「學習」說不?

當孩子對上學說不,家長往往會把孩子的狀態視為「厭學」,然後開始苦惱該怎麼讓孩子不要討厭上學。一般而言,孩子厭學的理由很多,常見的理由是在校跟不上學習,進而因為學習挫折,影響學習意願。

除了學業表現之外。其他厭學的孩子,他們都有一種相同的情況,就是在學校的時光變得不那麼快樂了。只是有的孩子是因為學習壓力,有的因為人際關係,有的孩子則是受到校外因素干擾。總之,一個厭學的孩子,厭學可能只是症狀,而不是問題的本質。

就像外傷發炎、感冒等許多疾病,都會引起發燒。發燒是症狀。我們透過醫療手段退燒,不等於病就好了。想要解開厭學煩惱,重點不僅是孩子遭遇了什麼事,而是他對這件事的心態。其中最主要的心態,就是「失望」。

從心理學來說,失望是一種情緒,是一種自我「期望」或「希望」落空,或不如預期的結果。

比如一個孩子參加學校的運動會,在決賽前,對自己的表現,以及比賽的結果有很高的期望,當期望落空,就會產生失望的反應。換言之,對於那些原本對自己期望不高的同學,參加比賽就算輸了,通常也不會太難過。要是贏了,反而會有意外驚喜的感覺。

2.是否正確引導孩子使用電子裝置

春節期間最大的感觸就是去親戚家拜年,孩子們不是人手一臺手機就是人手一臺Ipad,放寒假的休息時光是否真的應該這樣。有時候我們也不應該責怪孩子的自制力差,看看我們這些家長,也還不是人手摸著手機,甚至玩著手機,卻又教育著孩子你不要玩手機,這樣對眼睛不好。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會讓孩子失去專注度,進而當他們走進校園,重新轉換思維模式時,往往只想著遊戲、影片,常常心思不在學習上,最終導致出現厭學的情緒。

3.家庭關係是否和諧

和諧的家庭關係對孩子的成長極其重要,父母之間的感情再怎麼破裂,也不要在孩子的面前顯露出來。看似您的孩子並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其實孩子心裡什麼都懂。這個時候孩子往往會表現出一些極端的情緒,開始變的孤僻,不愛與家裡人交流,厭學,逃學,甚至開始接觸不良青年,這樣一來,家長之間不和,孩子與家長之間也開始不和。

4.是否經常關心孩子,與孩子交流

有時候,我們下班回家不應該只提,今天在學校怎麼樣?有沒有好好上課?吃完飯趕緊去寫作業啊。什麼是與孩子的交流,那肯定不是像這樣命令式的問答。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應該是一種共同的分享,讓孩子分享他的故事,你也分享你的故事,這樣長此下去,孩子會慢慢地有勇氣把他心裡的想法告訴你,你也開始能夠理解到他的感受,能夠很好的判斷出下一步孩子的成長教育計劃。

5.父母的支援與鼓勵是否到位

有點家長總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別人家的孩子多優秀、多勤奮、多努力。但仔細想想,那是別人家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也拿你和別人家的家長做比較,你會覺得是什麼樣的滋味,你又會怎麼回答你的孩子那。不要以為這樣的方式是對孩子的一種激勵,其實這都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家長一味打壓自己的孩子,往往會讓孩子出現牴觸情緒,他們可能會做出極端的事情,你們家長這麼想讓我好好學習,我偏不,我就不好好學習,這樣常此以往,家長還可以是孩子不努力,上課不認真,但其實往往是家長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孩子的想法。

—————————————

❷出現厭學怎麼應對

—————————————

1、家長正視自己的教育觀念

首先父母應該在教育上改進自己的方式,這裡強調一點,孩子學習的好與壞,很多時候取決於家長,所以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不要只會怪孩子。負責任的家長,他會自我反思看看別人的家長是怎麼教育孩子,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教子能力。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如果總是拿自己家孩子的短處跟別人家孩子的長處相碰撞,那麼就是最不明智的選擇。這裡家長最主要的任務是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他會在學習中進步而不是厭學。

2、讓孩子感到老師和家長的關愛

師生或家長與孩子的關係,會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態度與積極性,其一融洽的師生關係,會讓孩子覺得老師喜歡他、欣賞他,家長的換位思考鼓勵孩子,會幫孩子端正學習態度,這樣孩子也會盡快的從厭學的情緒走出,對學習有了熱情。

3、把過去的事件視為「舊」事件,把改進都當做「新」事件

當我們調整期望,打算採用嶄新的方法繼續工作。

比參加運動員遭逢比賽失利,師長著眼於把這個當成學習的機會。那麼之前的失敗就屬於舊事件,從中學習則成為新事件。

簡單說,對孩子的表現少翻舊帳。人的表現都會有高低起伏,你翻孩子舊帳,如果不能給孩子帶來新的體驗,提供克服問題的新方法,對彼此又有什麼幫助呢?

所以我們的努力不是彌補過去,而是創造未來。這可以避免攜帶過多上次失望造成的壓力,用更積極的心態應對新的挑戰。

4、跟孩子一起合理失望

面對厭學的孩子,他們大多把失望的原因歸咎給自己,因為大人經常會對他們訓斥:「你這裡不好!」、「那裡不好!」

失望雖然會帶來負面情緒,但不全然是壞事。最好的策略,就是從小幫助孩子培養存在感,幫助他們透過失望的考驗,提升自尊與自信。

5、就事論事,就人論人

我們可以重新檢視期望和結果之間的落差,以及造成落差的原因。這些原因往往是複雜的,有些來自我們自身,有些來自他人,有些來自不可抗力的種種因素。

把事件和人理清,可以避免過度的自我貶抑或卸責。

比如因為孩子一次考試沒考好,就說孩子「笨」,這就把問題從事件轉移到對人的評價上。要是孩子不信你的話還好,要是他原本自尊低又不太自信,他可能真的會覺得自己笨。結果以後遇到困難,他想自己既然這麼笨,努力也沒用。徹底放棄學習,家長更傷腦筋。換言之,失望在於我們難免會遭遇挫折。學習也是如此,不可能每題都答對,老師說什麼我們都馬上聽懂。當孩子有了失望的心理,產生對問題的逃避。

6、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孩子的厭學情緒讓家長感到束手無策時,可以與我們專業的心理諮詢專家溝通,結合每個孩子的不同性格,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

❹努力才能選擇想要的生活

—————————————

就像龍應臺對兒子安德烈說的:“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