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度中秋佳節,共賞《水調歌頭》

中秋佳節如約到來,眾所周知,天上的一輪滿月即是中秋的代表,因為它承載了遠在異鄉的遊子對家鄉的那一份情緒。

共度中秋佳節,共賞《水調歌頭》

一輪圓月

對家人的思念,又何止今人才有呢?遠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便用一首接一首的詩詞,向家人,向世人,傳遞他們的思念。

而最為著名的詞,便是蘇軾的《水調歌頭》了。

共度中秋佳節,共賞《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時作下的,他與當時的執政人態度不同,便主動要求貶職,去到地方做官。他也是想著能離弟弟近一點,不想到了密州,雖近,但還是無法團聚,誰有曾想,之前的一別,即是到現在,兄弟二人便有七年未見了。而面對眼前的一輪圓月,思緒湧動,揮筆作下此詞,以表達他對弟弟的無限思念。

此詞上闕,有對明月的讚美與嚮往,十分含蓄地寫出了一種嚮往天上卻又留戀人間矛盾心理。

下闕則是對弟弟的無限思念,當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照進屋子,那一輪圓月,便讓人不禁聯想到人間的別離,而又感嘆人生的離合無常。

共度中秋佳節,共賞《水調歌頭》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此句是懷念弟弟的深情,是因懷念而難眠,但擁有這份懷念的何止他一人?在遠方,不知有多少個無眠的人。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為何月圓之時卻不能與家人團聚?這似乎更加重了詩人的愁苦,懷念之中多了一份埋怨,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前一句的埋怨,而後一句又像是在為明月開脫,但實質卻表達了詩人對待人間的樂觀,也藉此寄託了對未來的希望。

共度中秋佳節,共賞《水調歌頭》

月有陰晴圓缺

最後的千古名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句話的境界不只是“希望所有人的親人都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萬裡,也可共享這美好的月光。”這樣一句美好的祝願。更是上升到了要打破時空阻隔。此句表現了詞人精神境界的豐富博大。

共度中秋佳節,共賞《水調歌頭》

千里共嬋娟

最後祝大家:中秋快樂,闔家團圓!

共度中秋佳節,共賞《水調歌頭》

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