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軫朱弦瑟瑟徽,奔雷徵調奏知音 | 故宮博物院藏琴(13)

于山水之間,輕雲蔽月,薄霧渺渺,置古琴於古樸的石桌之上,一居士款款撫弦,兩旁白鶴引而起舞,琴音邈遠而不可晰聞,清冷奇絕、縹渺入仙之感令人心滌塵埃,彷彿兮若流風迴雪。

玉軫朱弦瑟瑟徽,奔雷徵調奏知音 | 故宮博物院藏琴(13)

奔雷琴全形1

“奔雷”琴,南宋,通長126。6cm,隱間117。2cm,額寬18。5cm,肩寬20cm,尾寬15。6cm,厚5。2cm。“在古代,古琴是文化和經濟地位的象徵。”揚州琴家朱正海也表示,很多揚州鹽商以及清代揚州大戶人家,即使不善彈奏,但都酷愛藏琴,顯示了主人的文化品位和經濟地位。

玉軫朱弦瑟瑟徽,奔雷徵調奏知音 | 故宮博物院藏琴(13)

奔雷琴全形2

靖康之後,宋室遷都臨安,雖然偏安,而江南經濟並未遭受破壞。隨著政治中心的遷徙,文化藝術的中心隨之南移。在北宋時,浙派就以濃麗悅耳為閭巷之民所欣賞,及至南宋,古琴文化更加興盛。因此,南宋時又湧現了一批斫琴名家,在制琴上進行了種種努力。

玉軫朱弦瑟瑟徽,奔雷徵調奏知音 | 故宮博物院藏琴(13)

奔雷琴款識1

如《雲煙過眼錄》說:“金淵,汴人。金公路所謂金道者,琴薄而輕,紹興初人。陳亨道,高宗朝,琴厚而近古。”“嚴樽、馬大夫、梅四官人、龔老、林杲”都是一時之彥。他們各有師承,所作自然各有不同,甚至在形制上發生變化,而其中最為有名的便是“奔雷”琴。

玉軫朱弦瑟瑟徽,奔雷徵調奏知音 | 故宮博物院藏琴(13)

奔雷琴款識2

“奔雷”琴,仲尼式,桐木斫,通體黑漆,紫漆修補。鹿角灰胎薄而堅,小蛇腹間牛毛斷。長方池沼,蚌徽,牛角足,象牙軫,紫檀嶽尾。亦是聳肩之琴,唯項逐漸坡下,是以聳而不覺其狹。亦非常例,尤怪者無鳳舌。琴為天津琴家宋鏡涵舊藏。

玉軫朱弦瑟瑟徽,奔雷徵調奏知音 | 故宮博物院藏琴(13)

奔雷琴全形3

這張琴的形制特點,與上述南宋趙希鵠《洞天清錄集》所述“聳而狹”的特點相合。趙氏前文中所謂“夫子樣”,即仲尼式。所謂“垂肩而闊”,是指項較長,肩自三徽始距琴首遠且寬,肩寬則琴面自寬。

玉軫朱弦瑟瑟徽,奔雷徵調奏知音 | 故宮博物院藏琴(13)

奔雷琴區域性

“非若今聳而狹也”,其聳,指項短,肩距琴首較近,約自一徽許始;狹,即肩較狹窄,是說琴肩高聳且窄。如是,說“奔雷”琴的形制特點是南宋後期新興的仲尼式琴的特點就無庸置疑了。

龍池上方刻古篆琴名“奔雷”,池旁宋鏡涵題詩二首:“南北東西幾度遊,名琴能遇不能求。奔雷無意欣相遇,宿願多年始得酬。”“久經風鶴不堪嗟,一撫奔雷興倍賒。三十年來成伴侶,怡情養性不離他。”

池下刻朱寶成跋一則並小印二。朱寶成跋:“周密《視聽抄》列舉北方名琴十七床,內一則雲‘奔雷樊澤民琴,當第一。’老友宋君鏡涵三十年前得之,時時撫弄未嘗相離,今年八十歲,為琴賦二詩,餘喜而鐫之,以志雪爪云爾。天峰居士朱寶成。”小印鐫“朱”、“寶成”三字。跋文右側刻“夏曆歲次己亥正月十五日”,左側刻“公元一九五九年時年六十有四”。1983年入藏故宮博物院。

伏羲琴院一直以來都致力於,研究古琴,保護古琴,傳承古琴,希望能把古琴文化發揚光大,在世界的音樂長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伏羲琴院成立於2014年,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祥霆大師任院長。琴院致力於古琴文化推廣與交流,是集古琴教學、研究、培訓、雅集、演出、斫琴、古琴銷售服務,相容名人書畫、太極導引為一體的高階藝術機構。

玉軫朱弦瑟瑟徽,奔雷徵調奏知音 | 故宮博物院藏琴(13)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苑路88號伏羲琴院

【電話】:010-67963600(小雨老師)

崔月院長:15710055013(手機號同微信)

琴潤一生:18511186189 (手機號同微信)

米奇老師:13439412843 (手機號同微信)

玉軫朱弦瑟瑟徽,奔雷徵調奏知音 | 故宮博物院藏琴(13)

琴韻悠悠,餘音繞樑

微信ID:fuxiqinyuan

玉軫朱弦瑟瑟徽,奔雷徵調奏知音 | 故宮博物院藏琴(13)

長按二維碼關注伏羲琴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