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孩子有希望逆襲嗎?中科院博士感謝生活,米桃的未來值得擔憂

前不久,

“農村孩子還有沒有希望逆襲”

這個問句作為關鍵詞登上熱搜,引發了超兩千萬人的熱烈討論。

農村孩子有希望逆襲嗎?中科院博士感謝生活,米桃的未來值得擔憂

這些年,隨著教育內卷化不斷加劇,眼看著城裡的孩子穿梭於一個個的輔導班、興趣班,一些網友不禁感嘆,有的孩子是家裡有條件“逼”著他們越來越博聞強識,可是那些偏遠地區的孩子呢?他們有改變命運,參與競爭的條件麼?

一篇中科院的博士畢業論文,最後的致謝部分在網上走紅:

作者出生在一個小山坳裡,12歲時母親離家出走,17歲時父親與婆婆相繼離世。

這位中科院博士畢業生,經歷了非常坎坷曲折的求學路:“上課的時候,因拖欠學費而經常被老師叫出教室約談。雨天溼漉著上課,屁股後面說不定還是泥。夏天光著腳走在滾燙的路上。冬天穿著破舊衣服打著寒顫穿過那條長長的過道領作業本。”

農村孩子有希望逆襲嗎?中科院博士感謝生活,米桃的未來值得擔憂

看完了這篇“致謝”詞,很多人淚目了,

一個學子在苦難中苦苦掙扎的狀態,即便身處黑暗仍能看見光的拼勁,再一次讓那些認為農村孩子無法逆襲的人對自己之前秉持的觀點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還記得多年前,

河北棗強縣貧困家庭女孩王心儀以707的高分考入北大中文系,她寫了一篇“感謝貧窮”的文章,也一度引發過熱議。

農村孩子有希望逆襲嗎?中科院博士感謝生活,米桃的未來值得擔憂

王心儀很小就品味了經濟條件貧瘠帶來的窘迫生活,姥姥患病沒錢治,母親和外公都有病在身無法工作,全家人的生計全部壓在爸爸頭上(王心儀還有兩個弟弟)。即便如此,她透過高考一舉奪冠,並深有感觸地寫下這樣的文字:“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我,選擇後者。”

看到那位中科院博士的致謝詞,以及王心儀的“感謝貧窮”,大家又怎麼看待“農村孩子還有沒有希望逆襲”這個話題呢?

只見評論區裡“畫風”相當一致,大多數人都贊同現在小地方尤其農村孩子想翻盤,太難了。有網友表示:“城裡孩子從小教育資源碾壓,在提倡素質教育的當下,創造力和實踐能力是最重要的教育中心。而這兩樣都需要大量的教育資源,使得農村孩子從起跑線就輸了!”

農村孩子有希望逆襲嗎?中科院博士感謝生活,米桃的未來值得擔憂

這段時間的熱播劇《小捨得》裡似乎也從側面印證了這個道理。農村孩子米桃本是留守兒童,爸爸媽媽在上海打工苦苦維持著一家人生計,終於得著一個機會把米桃接到城裡讀書,米桃是一個發奮讀書的好孩子,家裡沒錢送她上輔導班,更沒有資源讓她見大世面,但是米桃揹負著改變整個家庭階層的責任,在讀書時確實格外勤奮。作為一個小學五六年級的孩子,米桃透過勤奮在成績上“輕而易舉”地戰勝了不斷遊走於各個大神級培訓班的顏子悠。

農村孩子有希望逆襲嗎?中科院博士感謝生活,米桃的未來值得擔憂

但是,這是不是證明了窮人家的孩子透過努力學習就真能遙遙領先呢?答案卻是否定的,很快,米桃在

創造力和實踐能力方面的欠缺就表現出來了,學校要寫一篇題為《記一次快樂的夏令營》的作文,米桃立即捉襟見肘。一個從來沒有經歷過夏令營的孩子,如何才能將這個過程描寫生動呢?太難了!

農村孩子有希望逆襲嗎?中科院博士感謝生活,米桃的未來值得擔憂

有人評論說,這就是最扎心的真相:那個成績優異的米桃,未來可能還是會輸。

但是也絕不代表寒門真的就不能出狀元了,對於農村孩子來說也許學習、考試真的就是他們鯉魚跳龍門的唯一選擇,也許不能要求成績或者成就多高,但是隻要能堅持著往前多走一步,就算大大的進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