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的來歷:陝西

陝西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

上古時為雍州所在,是炎帝和黃帝二帝的發源地。

春秋戰國時期,是秦國的治地。大

秦、西漢、隋朝、唐朝四個大一統王朝都在陝西省內建立都城。

地名的來歷:陝西

陝西省地圖

先秦古籍中,“陝”字出現在中《春秋公羊傳》中,相傳在周朝初期,

周成王年幼,由周公和召公輔政,為方便治理

將王畿分成兩部分,

以“陝塬”為界(今

河南省陝縣,三門峽市陝州區

),陝以東地區,由召公管轄治理,陝以西則由周公管轄治理。這個

重要的歷史事件,被稱為“周召分陝”。

《春秋公羊傳·隱公五年》:自陜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陜而西者,召公主之

《括地誌》記載:“陝塬,甘棠西南也,分陝以塬為界。”

”塬“是一種特殊的地貌形式,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高地,大至幾十平方公里,小至幾平方公里,地形是四邊陡,頂上平,當地習慣稱之為塬。

地名的來歷:陝西

周召分陝石柱

陝西之名,始於唐朝

唐朝

時期,唐肅宗上元二年(758年),安史之亂(755年)後,設立陝虢華節度使,下轄陝州、虢州、華州,治陝州(

在今

河南省

陝西省

之間

)。

760年改為

陝西節度使

。762年,改為

陝西觀察使

。陝西以行政區域名稱出現。

北宋

時期,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改為

陝西路。

轄區約為秦嶺以北、橫山以南、湟源以東、澠池以西地區,包括今陝西、甘肅兩省大部分,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青海省湟源以東地區,山西省運城地區及河南省三門峽市轄地全部。

元朝

時期,

實行

行省制

度,

中統三年(1262)始設“陝西四川行中書省”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四川立

行樞密院

。陝西,四川徹底分設行省,設立“

陝西等處行中書省

”。

明朝

時期,沿襲元制,

洪武九年(1376年)

陝西行省改置“陝西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

時期,實行行省制,將布政使司

改為行省,康熙六年(1667年),陝西省分成“陝西省”和“甘肅省”兩省。歷史上稱

為“陝甘分治”。

簡稱“陝”的來歷

陝西省是秦朝的發源地,陝西省使用“陝”字而不是“秦”字作為省份的簡稱,原因大概如下:

1、“周召分陝”的故事歷史悠久,使用陝字,表達了對召公治理陝西的懷念。

2、雖然陝西是秦朝發源地,但秦朝作為大一統的王朝,並不能代表陝西這一部分地區。而陝西自宋朝以來,陝代表了現在陝西省、甘肅省部分國土區域。到了清朝“陝甘分治”後,清朝的陝西省基本與現在的陝西省轄區差不多了,更加能代表陝西省。

其他知識

陝西省也稱為“三秦之地”

秦末天下大亂,項羽引兵入咸陽,殺了已歸降的秦王子嬰,自立為西楚霸王。封

劉邦為

漢王,封秦降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今東馬坊村遺址),轄咸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封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今西安閻良附近),轄咸陽以東;封董翳為翟王,都高奴(城址史有三說:富縣、安塞、延安)轄陝北。後人將項羽三分關中,

立秦三將為王,後人將三秦將封王之地,統稱為“三秦之地”。

地名的來歷:陝西

三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