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生物鐘,提高學習專注力

合理利用生物鐘,提高學習專注力

怎樣用最短的時間休息好,怎樣透過最少量的休息提高學習的精力,是學生們很關心的問題。我總結了一下,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早上儘量不要過早起床,六點多起床就足夠了。起床後如果低強度鍛鍊十幾分鍾,一天精神會特別好。早讀一般安排兩科朗讀、背誦(側重安排語文、英語,其他科目也可安排讀一讀),儘量不要在某一科朗讀或背誦上花費過多的時間,否則對長時記憶不利。

中午要儘量午睡40到50分鐘,但不要午睡過長,這是整個學習過程最重要但最易被忽視的環節。為什麼要著重強調午睡呢?透過我二十多年課題跟蹤研究發現,大多數學生在沒午睡的情況下,下午3點左右如果坐著不動的話就易進入淺睡眠狀態,上課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上下午3點左右學校常安排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需要動腦思考的科目,因此學生課堂吸收率普遍極低。想靠自己課後弄清楚課堂內容往往要多花兩到三倍的時間,且知識運用很難熟練。

另外,中午沒有午睡,晚上6點到8點這段時間又會進入淺睡眠狀態,而這段時間是課外學習時間中邏輯思維運算的高峰期,當人有睡意時,這一高峰期便容易被錯過,對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等學科的學習極為不利。若在晚上6點到8點這段時間裡伏案小睡,不但容易把其中一兩科的學習時間打亂,同時又會使邏輯思維時間延後,使得晚上11點後很難入睡,直接影響睡眠質量。很多學生還會因此在第二天上午9點左右再次進入淺睡眠狀態,而許多學校的數學課正好安排在這段時間。長期這樣下去,不可避免會出現惡性迴圈的狀況,感覺自己總跟不上別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這幾科的學習會越來越吃力,越來越力不從心。

在安排晚上的學習時,要注意將思維科目(數、理、化)與識記科目(語、英、史、地、生)錯開,睡前不要安排思維科目的練習,適當安排閱讀一些課外內容幫助入睡。如果一週下來感覺很累,則有必要安排星期六晚上或星期天白天好好休息一下。

總之,想保持好學習的節奏,就必須做到勞逸結合。而“勞”和“逸”的過程,又各自有各自的節奏可以遵循。

“勞”時要全神貫注,充分利用每

一點

時間;“逸”時要嚴控時間,懂得怎樣用最短的時間得到充分休息。

只有這樣,才能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下學習,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起到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