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厭學玩手機,無助的我,在一次主動後迎來轉機

“只要願意改變,什麼時候都不會晚。”這句話,之前我以為這只是諮詢師對我隨便說說的雞湯而已。

現在我不那麼認為了,因為我真正體會到了改變。那個厭學、玩手機和我對抗的兒子,現在與我相處甚歡,心思也重新放在了學習上,一切都是我期待的樣子。

故事還得從一個多月前說起。

兒子厭學玩手機,無助的我,在一次主動後迎來轉機

那是在與兒子的一場紛爭後,我焦慮得不行,晚上睡不著刷到一篇關於父母育兒焦慮的文章,點開一看行文口氣很大,說分享的方法可以一勞永逸解決育兒的根源問題。

一看作者,是一個三級諮詢師,頭像還怪怪的,像是算命的營銷號,這能有啥水平?再看其他內容卻是情感方面的文章,更是加重了我的質疑,我倒要看看他會寫些啥。

帶著質疑和好奇,我繼續把文章讀完,結果內容深深吸引了我。他說很多父母學了很多育兒知識,但在實際運用上永遠都是錯。為什麼呢?因為大家學的都是套路,又沒有內功,實戰必敗。

我反思自己的過往,深以為然。

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合格的母親,處處為孩子著想,把最好的東西、最好的態度都給了他。但一旦和孩子交流溝通,卻時常不歡而散,事與願違。看了文章才認識到,溝通都是隨機應變,套路是行不通的,得真正地去練內功、學原理。

文章建議父母們多學點心理學的知識,但我有點迫不及待。大概是晚上11點多的時候,我給作者留了一條私信,希望他能給我提點建議或給點指導。

我也是抱著試一試的心理,之前也給好幾個作者發過私信,但估計人家很忙都沒回復,我想這位不溫不火的三級諮詢師回覆的機率應該比較大,且看他有什麼主意。

我簡單地介紹了我兒子的情況,高二,厭學,無故請假、沉迷遊戲、無法溝通,問如何改善。

諮詢師應該是個夜貓子,12點多的時候竟然給我回了第一條資訊,內容一個字:“忍”。

難得遇到回信的作者,但這也太不專業了啊!估計是我免費諮詢吧,人家惜字如金,於是我提出可以付費諮詢。

這次他的回覆讓我意外,他說,開始給我回復一個“忍”字,只是試探我,想看看我是什麼樣的人,並沒有要付費諮詢的意思。

如果我根據他的回覆,繼續向他請教“如何做?”的問題,那麼說明我屬於比較理性的母親;如果我直接放棄追問或提出與解決問題無關的疑問,那麼我可能就是一個比較情緒化的母親。

很明顯,我是屬於情緒化的母親。用他的話來說,這也許是我與兒子溝通不暢的原因,因為我太容易自以為是了。

一上來就被指出問題,我有點下不來臺,但他緊接著說,容易情緒化的人有很強的共情基礎,方法得當會讓溝通事半功倍,這既安慰了我,又讓我有了期待。

由於很晚了,他建議第二天下班後再聊,讓我白天把更詳細的情況發給他。我冒昧地問了一下他的工作,他說他只是某單位的兼職諮詢師,不提供線下諮詢,在網上能幫到一個算一個,還真是個熱心腸。

兒子厭學玩手機,無助的我,在一次主動後迎來轉機

第二天白天,我把兒子的情況及家庭情況洋洋灑灑、詳詳細細地整理出來發給他。在期待中,我熬到晚上十點半左右,終於等來諮詢師的回覆。

他先向我說了聲抱歉,他說訊息早就收到了,只是一直沒空細看,怕有疏漏,就只好等到真正空閒下來回覆我。他的真誠讓我對這次對話抱有更大的期望,也覺得他還算“靠譜”。

他回覆我說,訊息中,孩子的情況、丈夫的情況、公婆的情況都說到了,為什麼我的情況卻幾乎沒有介紹。

我趕忙補充,說自己是個全職媽媽,現在兒子讀高中,以陪讀照顧兒子生活為主,空閒之餘打理家務、照顧爸媽公婆,很少有其他的社交活動。

他回覆我說,我是整個家庭紐帶和中心,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獻在家庭建設中,犧牲很大,地位舉足輕重。這讓我很受用,覺得自己的付出受到了肯定。

接著,他詳細詢問了兒子逃學、玩遊戲時我的做法、公婆的做法以及老公的做法,並對我們大人之間的日常關係進行梳理。

我直言自己對公婆袒護孩子的不滿,對老公忙於工作疏於兒子教育有怨氣,對自己全職陪伴孩子成長,卻沒把孩子管教好而充滿挫折感。

他分析說,公婆寵愛孩子、老公無暇顧及孩子,兒子的教育重任就落在了我的肩上。孩子學習不好,出現不良習慣、品行等問題,直接責任人就是我。

雖然我也在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但沒看到實際效果,這會給我更大的壓力,這個壓力還包括公婆、老公給我的壓力。

因為他們會把失敗的教育歸咎於我,即便他們不這麼想、不這麼說,我也會有這種想法,導致壓力疊加。

在這種壓力下,我會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因他們的不作為而與他們爭論、爭吵,一方面是釋放自己的壓力,另一方面是發洩自己的不滿。

另外,對孩子的要求會越來越急迫、急切,對孩子的行為、想法更加敏感,與孩子的衝突會越來越多。

我對諮詢師的分析表示完全贊同,他每句話都說到了我心坎上,把我的壓力源和矛盾點都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更覺得他是個“婦女之友”或者是“算命先生”。

“可有破解之法?”我這樣問他。

他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每個人跳出事外都會看到問題的結症,我是因為關心則亂,用情緒化的視角看待這一切,才會一步步陷入漩渦。

解決孩子問題,關鍵是去情緒化。

第一步是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我在家庭中處於“中心”地位,自己的情緒波動會波及家人和孩子。

第二步是讓自己更理性。這樣會更利於與家人和孩子的溝通,增強互動與互信,把事情攤開了,矛盾衝突自然就少了。

我跟他說,這些理論太空洞了,有沒有具體做法,要見效快、事半功倍、一勞永逸的那種。

諮詢師沉默半天,回覆我說,有。不過非常考驗我的忍耐力,關鍵一個字還是“忍”。

兒子厭學玩手機,無助的我,在一次主動後迎來轉機

“請大師明示!”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怎麼做。

等了大概十多分鐘,他發來一大段訊息說,見效最快的是在說話的時候,要杜絕使用負面的“評論式”“結論式”語句。

他說我是一個比較情緒化的人,在介紹家庭情況的時候,對每個人都進行了不好的評價,比如,孩子不聽話、不愛學習、沒有上進心;老公不顧家、不關心孩子、不尊重我的意見;公婆袒護孩子、對我挑剔、只顧自己等等。

這些都是負面的評論式、結論式的語句,說出來就傷害人,誰聽了都會不高興,直接導致矛盾激發或加劇。

另外,這種語句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變式,就是在陳述語句中加上“還”“又”“也”等,讓人顯得不耐煩的字眼。

比如一句正常的“你在玩遊戲”加一個“還”或“又”字變成“你還在玩遊戲”“你又在玩遊戲”,就把陳述變成了結論。比較一下,後者語句就讓人反感了。

諮詢師讓我在日常交流中,必須杜絕做負面評論和結論,先從一般性陳述語句開始練習,慢慢養成正面評價的習慣,只需要一個月時間,整個家庭氛圍就會改變。

我仔細回憶了自己在日常中所說的那些話,想了想自己內心那些不滿的想法,我覺得諮詢師說的方法一定會有效果。

作為家庭的“中心”,我的言語似乎把每個家庭人員都傷著了,自己卻還一點都沒有察覺,恍然大悟的同時,我為自己的愚蠢感到羞愧。

我向諮詢師道謝,表示自己一定要改正,不管結果如何,一定不要再做一個充滿“負能量”的人。

諮詢師回覆說,很高興自己能讓我的認知有所改變,並解釋了為什麼我會成為一個“負能量”的人。

他告訴我,我為整個家庭操勞,注意力都在其他成員身上,特別是孩子。就像在購物的時候,導購員一直跟著你、盯著你一樣,我的關注會讓孩子不舒服,越是關注他,越會給他壓力。

而我的關注重點就是,孩子聽不聽話,學習認不認真等,一旦出現讓我不滿意行為、想法或結果,我就會出來干預。

兒孩子的教育是整個家庭的事,一旦我對孩子無計可施時,就會把責任外歸因,公婆、老公就成為我眼中分擔教育失敗的責任人。

總的說來就是,我一直揪著家人的缺點,忽視了他們的優點,讓我常常處於不滿意、不滿足的狀態,成為了一個經常抱怨的負能量。

他建議我,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減少家庭成員,特別是孩子的壓力。可以在多餘的時間看看書、做運動、打扮打扮自己,讓自己變得更陽光。

其實我也曾想過要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但一直又覺得照顧家庭孩子的時間都不夠,想了想就放棄了。聽諮詢師這麼一說,我才發現自己的想法真是一廂情願、錯得離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空間,過分干預還真不是好事。

兒子厭學玩手機,無助的我,在一次主動後迎來轉機

我全盤接受了諮詢師的建議,最後他提醒我,孩子現在逃學、玩遊戲,很有可能是在逃避什麼,讓我溝通的時候多留意,並送上了本文開頭的那句話。

結束談話,已經快凌晨兩點了,我為諮詢師的熱情和耐心感動,更加堅定了我要改變的決心。

第二天是我最煎熬的一天。一早我就看見兒子躺在房間裡刷手機、玩遊戲,忍了半天才把要說出口的話憋回去。

一天下來,我無數次提醒自己不要張口就來,同時我也為我之前的每一天說了多少負面評論而感到恐懼。

要是有人對我說類似的話,我估計也早就跟她反目成仇了。

想想我的兒子,也只是不想和我溝通而已,頓時覺得兒子可愛多了。我心裡狠狠地罵了我一頓,我真的感受到了兒子所受的委屈與無奈,眼淚情不自禁就流了出來。

吃晚飯的時候,我對兒子說,自己以前做得不對,我決定要改變了,並向他誠懇道歉認錯,請他監督我的言行和態度。

兒子一頭霧水,沒有理會我的請求,說讓我自覺就行了。這都是我之前說給他聽的,現在直接還給了我,真是孩子氣。不過我並沒有生氣,我會用言行告訴他什麼是自覺。

接下來的日子,我時刻監控著自己的情緒,面對那些以前經常激怒我的場景,及時按下暫停鍵,把要說出去的評論語句換成陳述性語句——只說事兒,不下結論。

這麼做過後,我發現至少有兩個好處,一是聽我說話的人,不會因被下結論而情緒波動。二是當我說陳述性語句時,自己的不好情緒頓時就消散了。

在兩方面的加持下,一週後,我就能與兒子進行友好的談話了。他也發現了我的改變,用他的話說,我變得好像“知性”了。

不再急躁、不再咄咄逼人、嘮嘮叨叨,也更願意傾聽他在說什麼,而且還不會過多幹預他的想法,對他的言論進行點評,這讓他覺得很輕鬆隨意。

兒子的話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也說明諮詢師的建議真的有效。我內心很是歡喜,舉止上也有了一些變化。公婆見了我也都說我的氣色好了,給人感覺不一樣了。

我繼續潛心修煉,真的網購了幾本諮詢師推薦的書來看,還把塵封多年的日記本翻了出來,準備隔三差五寫寫日記,記錄一下生活。

隨著我越來越熟練的使用陳述性語句,我與兒子的溝通也漸漸地變得理性,當然我也謹遵諮詢師的建議,利用我偏情緒化的性格,特別注意兒子的表述內容,多揣摩他的想法,慢慢接近他的內心世界。

最終我們幾乎無話不談。在很輕鬆的氛圍下,他告訴我,他逃學是因為學習太吃力,每次考試都考得不好,不但要受我們家長的責罵,還要受到老師同學都鄙視、嘲笑、譏諷。

他學習上碰壁,轉移注意力迷戀上了班裡的一個女孩子,多次表白卻被對方以學業為重拒絕,遭受更多的恥笑、嘲諷。多重壓力下,選擇逃避學校,沉迷虛擬世界。

我知道兒子數學不好,每次都不及格。他初中的時候其實數學成績一直冒尖,我相信絕不是智力原因導致成績不好。所以我一直認為是孩子在偷懶,一遍遍逼著他用功用心。

他告訴我,他是因為看不慣數學老師的行為舉止,只要是數學課他的注意力全在老師的一舉一動上,心裡控制不住地厭惡。

數學老師其實對他很好,教學能力又強,但他就是看不慣,他也很苦惱,知道自己一直這樣下去肯定成績提高無望,但就是改不了。

要是在以前,我肯定會責怪兒子,要讓他別找藉口或改變看法,一切拿成績說話。但現在我不會了,我看著他,對他說,其實我也沒有辦法來幫助他解決這一問題。

我讓他知道,其實我也有很多問題自己不懂,特別是在教育孩子方面,之前有很多方式是錯的,但自己放不下面子不願承認。現在我要承認自己的不足,不知道的、不瞭解的,要說出來,不能不懂裝懂。

我和他仔細溝通,讓他保持平常心,告訴他只要他願意學,考上什麼學校我都高興。如果覺得自己底子薄,可以選擇從高一再讀一遍,或者高三複讀一年,換批老師換個環境。

我不再催著他要用功努力,趕不上大夥兒也不用那麼急,讓他用一個“五年計劃”來讀高中,該學就學紮實、該玩就玩高興。畢竟人生很長,快樂很短,我更希望他每一次選擇都是快樂的。

一翻交流,我卸掉了兒子的學習壓力,也把選擇權給了他。他選擇回校上學,他說,他要是真呆不住了就留一級。

這段時間,他的頹廢感不見了,放學雖然也玩遊戲,但也會悶著頭啃書本。他笑著對我說,他要每天懂懂幾個知識點,用五年時間打好基礎。

他給自己找好了退路,但我看他就沒想過要退一步,他是真的成長了。這是我最意外的收穫。

這段經歷讓我悟到一點:教育問題更多的是溝通問題。如果父母能跟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諮詢師給我的方法,我建議大家也可以試試,或許也能有所收穫。

好久沒更新了,真是對不住。最近雖然動手寫得少,但腦子卻沒休息,一直在思考某位鐵粉的建議,要多來一些乾貨。思來想去,我覺得經歷分享應該能把故事和乾貨都能兼顧到,這次來個嘗試,希望能更多地幫到大家。

我是

@知命不煩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請記得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