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對國王和偉人從不迷信,歐洲人受其影響,獲益多多|文史宴

文/陳利根

猶太人對國王和偉人從不迷信,歐洲人受其影響,獲益多多|文史宴

上古時代,猶太人在以上帝為終極裁判的背景下,對人間英雄相當挑剔,他們對國王很是苛刻,對先賢也絕不迷信,對於不稱職的暴君,猶太人寧願支援希臘人、羅馬人消滅之。這種精神影響了西方文明,與希臘、羅馬的民主共和傳統結合在一起,成為近代化的一重助力。

猶太人對國王和偉人從不迷信,歐洲人受其影響,獲益多多|文史宴

《聖經》雖然源於近東而非歐洲,但從羅馬帝國時代以來已經成為歐洲人的觀念依據,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頭,是瞭解西方文化的一個多彩的視窗,甚至可以從聖經裡找到許多西方和東方不同的行為邏輯。

相比於東方文化試圖把上位者裝飾得完美無缺,在《聖經》中我們可以發現:作者對其所尊敬的、所景仰的先祖、先賢、英雄等等的描寫,往往是秉筆直書。在描寫他們波瀾壯闊的事業的同時,對他們做過的那些不靠譜、不誠實、不光彩、甚至大逆不道的事情,毫不諱言。

當然,這些事情如果讓他們的上帝生氣,必定會受到嚴厲的懲罰。正是這種寫作風格,讓《聖經》的人物形象格外豐滿。

我們可以審視一下幾位《聖經》裡面高大上人物的罪與罰,或者是錯與過。並且粗淺地看看,這些《聖經》所傳遞的文化資訊對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影響。

闖埃及亞伯拉罕弄拙成巧

亞伯蘭(後改名為人們更熟悉的“亞伯拉罕”)是希伯來人的始祖,《聖經》裡第一位和上帝立約的希伯來先知,妥妥的一位高大上人物。按說這麼一位大人物,辦事應該很靠譜吧?但有時候情況不是這樣的。

猶太人對國王和偉人從不迷信,歐洲人受其影響,獲益多多|文史宴

猶太人的先祖亞伯拉罕

亞伯蘭剛到迦南不久,就出了一件大事:他遇上了饑荒,只能帶著妻子撒萊逃荒去了埃及。

他對撒萊說:“到了埃及,我們要兄妹相稱。”撒萊不解,亞伯蘭說:“你如此美貌,被人看上了,他們會殺了我把你搶去;如果是兄妹相稱,他們就會向我提親。這樣我們就都安全了。”

後來,撒萊果真被人看上了,看上她的人是埃及的法老。法老把撒萊接進宮,並熱情地接待了亞伯蘭,還賞賜了亞伯蘭許多財物。此時,亞伯蘭不但沒有稟明實情,還接受了財物。直到上帝降災於法老,才讓法老醒悟過來,並送還了撒萊。

猶太人對國王和偉人從不迷信,歐洲人受其影響,獲益多多|文史宴

亞伯蘭讓撒萊和他兄妹相稱

這件事,法老還是講理的,亞伯蘭的做法有點不靠譜。

意味深長是,這樣的事,後來又重演了一次。

那時,亞伯蘭已經改名為亞伯拉罕,寄居在一個叫基拉耳的地方。亞伯拉罕又稱自己的妻子(此時,撒萊已改名為撒拉)為妹子,基拉耳王也看上了撒拉並把她接到了宮裡。後來的故事和在埃及發生的大同小異,基拉耳王不但送還了撒拉,還送給亞伯拉罕許多財物。

儘管有解釋說,當時把妻子認作妹子,是在血緣上提升妻子在家族中的地位,但亞伯拉罕沒有及時消除誤會,並客觀上獲取了財物,這對於一個正直的人物來說,總歸是瑕疵。

欺老父雅各搶奪嫡長權

雅各在舊約裡面絕對是個大人物了,從亞伯拉罕、以撒到雅各,三代一脈相承。亞伯拉罕和以撒子嗣艱難,到了雅各就花開十二朵,後來形成了以色列人的十二個支派。所以雅各是希伯來人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

但是,他的嫡長權卻是用不光彩的手法騙來的。對此,《聖經》裡有詳細的記載。

雅各的父親以撒在60歲時,妻子利百加終於為他生下了一對孿生兄弟——老大以掃和老二雅各。根據希伯來人的習俗,老大以掃擁有嫡長權,將成為以撒的繼承人,但雅各卻對嫡長權心生覬覦。他曾經僅僅用一碗紅豆湯作為交換,讓忠厚的以掃起誓,把長子的名分賣給自己。

猶太人對國王和偉人從不迷信,歐洲人受其影響,獲益多多|文史宴

雅各冒充兄長騙取嫡長權

注意他手上、脖子和肩上裹著羊皮

當然,最關鍵的是要獲得以撒的祝福。

機會終於來了。

以撒年事已高,所以他決定為以掃祝福,正式確定其嫡長權。他讓以掃去打獵,做成美味。以撒對以掃說,我吃了你做的美味,就給你祝福。利百加在邊上聽見了,立刻去讓雅各搶在以掃之前,把美味準備好,因為利百加偏愛自己的小兒子,想讓雅各成為繼承人。

以掃渾身長毛(以掃就是有毛的意思),利百加就把羊皮包在雅各的手臂和脖子上。準備完畢,就讓雅各端著美味送給以撒。

雅各冒充以掃,請父親品嚐美味。以撒眼睛看不見,就用手撫摸雅各,摸到了羊皮上的羊毛,以為就是以掃,就履行了祝福的全部程式。

就這樣,雅各用不光彩的手段騙取了本該屬於以掃的嫡長權。

當然,雅各也為此付出了代價。為了躲避以掃的報復,當然也因為理虧,他背井離鄉二十年,才得以回到迦南地。

鑄大錯摩西痛別迦南地

摩西是希伯來人的大英雄,是他和埃及法老斗智鬥勇,最後帶領希伯來人出埃及,在西奈山上代表以色列人和上帝立約。

但就是這麼一位偉人,也犯錯,並受到了致命的懲罰。

當時,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已經在西奈曠野漂泊了近40年,即將進入迦南地了。就在這時,因為缺水,摩西受到了眾人的攻擊。摩西的內心一定是很憤懣的:每每遇上困境,眾人的怨氣總是往他身上傾瀉,但他必須承受,因為他和上帝有約。

《舊約》民數記篇記載:

摩西、亞倫離開會眾到會幕門口,俯伏在地,耶和華的榮光向他們顯現。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拿著杖去,和你的哥哥亞倫招聚會眾,在他們眼前吩咐磐石發出水來,水就從磐石流出給會眾,和他們的牲畜喝。於是,摩西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從耶和華面前取了杖去。

至此,摩西所做的,都中規中矩。但是,接下來——

摩西、亞倫就招聚會眾到磐石前,摩西說,你們這些背叛的人聽我說,我為你們使水從這磐石中流出來麼。摩西舉手,用杖擊打磐石兩下,就有許多水流出來,會眾和他們的牲畜都喝了。

猶太人對國王和偉人從不迷信,歐洲人受其影響,獲益多多|文史宴

摩西擊打磐石,水流出來了

各位看官有沒有發現,摩西做錯了什麼?

請注意,耶和華要求摩西“吩咐”磐石發出水來,而摩西不是“吩咐”,而是擊打磐石出水。(在剛進入西奈曠野時,摩西曾奉上帝之命擊打磐石出水。)這樣,他在執行上帝的旨意時就打了折扣。面對這群忘恩負義的人,摩西很可能忍無可忍,情緒失控,結果鑄成大錯。

也許有人認為,這也不算什麼大錯。但是,上帝不這麼認為。

耶和華對摩西、亞倫說,因為你們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所以你們必不得領這會眾進我所賜給他們的地去。

就這樣,摩西失去了進入迦南地的資格,並死在約旦河邊的尼波山上。

貪美色大衛屢犯摩西律

和上面這幾位祖先相比,大衛所犯下的罪行,可謂大逆不道。

大衛是一位高大上的人物,這是沒有爭議的。

大衛少年成名,用牧羊人打狼用的甩石機打死了巨人歌利亞,幫助以色列人擊敗了強敵。著名的《大衛》雕塑,就是米開朗琪羅根據少年大衛的故事創作的。作品中大衛雄偉健美,左手拿著甩石機,目光炯炯,準備打擊敵人。

猶太人對國王和偉人從不迷信,歐洲人受其影響,獲益多多|文史宴

大衛雕塑

後來,他登上了王位,以色列聯合王國在他的手裡走向了輝煌。他,也成了著名的大衛王。

大衛多才多藝,會彈琴、會寫歌,類似於現在的創作型歌手。《舊約》中的《詩篇》傳統上認為是大衛的作品。大衛完成某一詩篇,就把它交給伶官,並標明是用何種樂器伴奏。

就是這麼一位偶像級人物,卻屢犯摩西律法,可謂大逆不道。

《聖經》記載,一天傍晚,大衛在王宮頂部的平臺上散步,看見一美女在自家院子裡沐浴(大衛的視力絕對好),就差人去打聽美女是誰。很快報告就來了:是約押元帥帳下的將領烏利亞的妻子,名叫拔示巴。大衛就差人把拔示巴接進宮,行魚水之歡。不想珠胎暗結,這讓大衛王頗傷腦筋。

此時,大衛只是想如何把這件事矇混過去,應該說良知尚存。

大衛命正在前線的元帥約押,讓烏利亞到王宮來見他。然後裝著對烏利亞熱心關懷,讓烏利亞“回家去,洗洗腳罷”。大衛的如意算盤是,只要烏利亞回家和拔示巴過一夜,拔示巴懷孕就理所當然了。

拔示巴沐浴

沒想到,烏利亞是一名鐵骨錚錚的軍人,他認為他計程車兵、他的上司都在前線,他不能獨自投入妻子的溫柔鄉。所以,當晚他和守衛王宮計程車兵一起睡在宮門外。

這是大衛始料未及的。他又心生一計,可這一次,他是計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良知完全泯滅了。他給約押寫了一封信,命令約押把烏利亞派往戰場上最險惡之處,然後讓部隊後撤,任由敵人把烏利亞殺死。

各位看官,這不是借刀殺人之計麼?這中國人的三十六計,大衛也是無師自通。

約押是大衛王的親信,自然服從命令。就這樣,忠誠的烏利亞,被他所忠於的大衛王害死了。他的妻子拔示巴也成了大衛的新人。

摩西十誡中,第六、七、十條分別是: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貪戀他人的妻女和財物。這位大衛王,一下子犯了三條誡命。

上帝對大衛的惡行當然“甚不喜悅”,所以大衛受到的懲罰也是十分嚴厲的。

大衛和拔示巴的偷情得到的兒子,剛出生就病重,大衛苦苦懺悔七天,孩子依然不治身亡。

之後,宮內兄弟相殘,父子反目,也是報應。

不過,以色列聯合王國在大衛王的治理下,空前強大。所以,大衛王,依然是偉大的君王。

避災禍彼得三次不認耶穌

前面我們所講的故事,都是在《舊約》聖經裡記載的。在《新約》裡,也有類似的故事。

像保羅這樣迷途知返的使徒,早年的表現當然很不地道,這裡我們暫且略過。我們要講的,是一位“根紅苗正”的使徒——彼得的故事。

彼得在耶穌的十二個門徒中位列首位,原名西門,是耶穌給他改名為彼得,就是磐石的意思,意為堅不可摧。但即便如此,彼得在耶穌被捕之時,仍表現出意志的脆弱。正如耶穌所說的:“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我們來看,作為耶穌的大徒弟,彼得是如何“軟弱”的。

被捕後的耶穌被押解到大祭司該亞法的院子裡,彼得“遠遠的跟著耶穌”,並進到院子裡,表現出彼得“心靈固然願意”。這時有一個使女指認彼得和耶穌是“一夥的”,彼得不承認,說:“我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

彼得就打算離開院子,在院子門口,又有一個使女指認彼得和耶穌是“一夥的”。彼得又不承認,並起誓說:“我不認得那個人。”

不多久,站在彼得邊上的人對彼得說,你就是和耶穌是一夥的,你的口音我已經聽出來了。彼得就發咒起誓的說:“我不認得那個人。”

猶太人對國王和偉人從不迷信,歐洲人受其影響,獲益多多|文史宴

彼得為自己的軟弱痛哭懺悔

彼得出去後就痛哭,為自己的軟弱懺悔。

耶穌蒙難後,彼得成為教會的中堅之一,最後被被捕並被處死。他主動要求倒釘在十字架上,因為他認為自己不配和耶穌有相同的死法。

在人生的終點,他不再軟弱。

現在,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心——梵提岡的主要建築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聖彼得大教堂,還有聖彼得廣場。

猶太人對國王和偉人從不迷信,歐洲人受其影響,獲益多多|文史宴

聖彼得大教堂

《聖經》對西方人觀念的影響

《聖經》對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影響是公認的。本文僅僅就《聖經》對大人物的罪與罰的描寫,來粗略地看看《聖經》對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影響。

(一)不為尊者諱,不要求偉人是完人

縱覽這些《聖經》中的大人物,他們對希伯來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人們並沒有以道德楷模的標準來要求他們。同時,他們的品德上的瑕疵,甚至做人上的惡行,並沒有影響他們作為偉人的評價。如今的西方世界,同樣如此。

對於政治人物如此,對於一些娛樂和體育明星,就更是如此,這裡就按下不表了。

(二)犯錯甚至犯罪可以原諒,前提是——必須懺悔

縱覽《聖經》裡的這些大人物,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事後能真誠地懺悔,並回歸謙卑。

大衛屢犯摩西律,受到上帝的嚴懲。大衛苦苦懺悔七天,不吃飯,並且睡在地板上,祈求寬恕。

雅各在離鄉背井20年後回到故土,面對曾經仇視他的哥哥以掃,謙卑地稱以掃為“我的主人”,並自稱為“你的僕人”,贏得了以掃的諒解。

基督教的教義很明白:人是有原罪的,只有上帝是完美的、全能的。所以,以基督教文化為基礎的西方社會認為,偉人和常人犯錯,是一樣可以理解的。只要能懺悔,保持謙卑,還是好同志。

(三)不迷信大人物——西方文明的一個基調

因為明白先賢未必是完人,所以人們對先人不迷信,敢於質疑,這是西方文明的一個基調,這種基調,成為推進文明的重要動力。

此類例子不勝列舉。

比如,著名的天文學家開普勒,他繼承了老師第谷的職務和大量的觀測資料,卻對老師和其他天文學先輩(包括哥白尼)的行星執行理論產生了質疑。他的先輩們認為行星的執行軌道是圓的,而他透過對觀測資料的分析,認為應該是橢圓的。最終,開普勒建立了行星執行的三大定律。

猶太人對國王和偉人從不迷信,歐洲人受其影響,獲益多多|文史宴

開普勒建立了行星執行的三大定律

我們所熟知的愛因斯坦,也是在質疑牛頓的絕對時空觀的基礎上,建立了相對論。要知道,在當時,牛頓建立的經典物理學大廈,已經牢固地矗立了二百年了。

一本《聖經》,講述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也給人以很多啟發。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

最通俗

,通俗之中

最專業

熟悉歷史

陌生化

,陌生歷史

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