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了,父母最不該做的事

-1-

對待犯錯的孩子,方法簡單粗暴

“讓你別爬了,非要爬!”

“摔了吧?活該!叫你不聽話。”

“真無語,這麼簡單的事情也做不好!”

“總是心不在焉,這下老實了吧?”

可是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下,孩子最直接感受到的是情感孤立,覺得自己不被接納,逐漸認為犯錯誤是很丟臉的事情,還要承擔被父母打罵責罰的危險。

孩子犯錯了,父母最不該做的事

當父母只顧著指責犯錯的孩子,孩子會把精力放在隱瞞、掩飾錯誤上;而當父母允許孩子犯錯,孩子反而會把精力放在改正錯誤上。

很多父母都在犯林永健的錯誤,他們不是不愛孩子,只是沒有意識到這樣嚴厲苛刻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一直處在恐慌中,逐漸變得膽怯而自卑,戰戰兢兢,看父母臉色行事。

-2-

犯錯的孩子,也需要父母情感上的迴應

很多孩子犯錯後,當下就已經能意識到自己犯錯了,並且產生自責、害怕、慌亂等情緒。

這個時候,父母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給予孩子情感上的迴應。

當孩子的情感得到父母的迴應,激動情緒得到安慰和平復,這時候,父母再來教孩子如何正確對待錯誤,從中汲取經驗,才是最有效果的。

孩子犯錯了,父母最不該做的事

然而現實生活中,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我們常常抑制不住地怒火呵斥孩子,卻沒有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

所以,很多孩子都是在這種被斥責卻沒有受教的環境下長大。他們覺得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如何改正。

講道理、訓斥,不如先教孩子改正錯誤的方式、領著他做對的事。

孩子犯錯了,我們可以走到孩子身邊,情感上支援他,理智上引導他:

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不影響我對你的愛;

但是做錯了事情,我們就要承擔責任,並且想辦法去補救;

這個過程,我會陪你一起去面對。

-3-

給孩子凝造寬鬆溫暖的生活環境

當父母的教育方式過於嚴苛,孩子一犯錯就會受到斥責打罵,長此以往他可能會透過”少做少錯“來避免犯錯,畏畏縮縮,什麼事情都不敢嘗試,甚至不惜以撒謊來隱瞞犯錯。

孩子犯錯了,父母最不該做的事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人生應當做點錯事。做錯事,就是長見識。”

每個孩子最初都是透過自己的好奇心來認識這個世界,透過犯錯,會不斷觸控規則的界線,也在這個過程中對規則的認識越來越清晰,由此產生內在的行為自律性。

犯錯,是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途徑之一,也是成長必不可少的環節。

不要因為我們急於糾正和責備,讓孩子害怕地把探索的腳步收回去,也把防禦父母的警戒線拉得越來越緊。

好父母,要允許孩子犯錯,重點放在如何幫助孩子面對錯誤,承擔責任,為孩子營造一個寬鬆溫暖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