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不應該了——語文課本用錯成語

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小說欣賞》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歷史與英雄”,其導言云:“無數的民族英雄、家族英雄、草莽英雄,透過中國文人的禮讚,都在小說中盡顯其滄海橫流的本色。”在這裡,編者用成語“滄海橫流”來形容英雄的“本色”,是說不通的,是對該成語的誤用。

所謂“滄海橫流”,意思是海水氾濫,四處奔流。比喻政局混亂,社會動盪不安。含貶義。例如《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滄海橫流,玉石同(一作‘俱’)碎。”《晉書·王尼傳》:“滄海橫流,處處不安也。”可見,“滄海橫流”是用來形容社會政治狀況的,不能用以形容人特別是“英雄”。

編者之所以誤用了“滄海橫流”,可能與誤解了郭沫若《滿江紅》詞中名句“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有關:將其誤解為英雄只有做出“滄海橫流”的舉動才能顯出“本色”。其實,郭詞應理解為:只有在“滄海橫流”,即政局混亂、社會動盪時,英雄才有機會顯出“本色”。(類似於常言所說的“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

總之,“滄海橫流”是指一種社會政治狀況和時代特徵,且為貶義詞,故不能形容英雄的“本色”。根據編者本意,此處似可用“叱吒風雲”、“縱橫馳騁”等成語替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