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網路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警惕網路對我們的改變

這個時代,網路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警惕網路對我們的改變

思考題:

網路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或許十幾年前的我們全然都是對科技便利的感慨,我們何曾敢想老子當年“不出戶,而知天下”的說法竟成為了現實。

但時至今日,恐怕我們大部分人都不免對網路

生出些許忌憚

了吧。

為什麼?

因為目前程式碼構建起來的網路世界,其發達程度已經足以使之被稱為一個“社會”了。

且這個“網路社會”與“現實社會”的關係正在朝向失衡的方向發展。

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下的“現實社會”已經形成了對“網路社會”的高度依賴性,如果我們驟然失去“網路”,那麼“現實社會”中很大一部分運轉機制恐怕都要癱瘓。

當然,這一點不是我們普通人該操心的,我們應該關注的是網路在人倫範疇造成的影響。

比如,“網路”為人與人之間建構了物理隔離,在手機或電腦螢幕前的我們,可以成為“

另一個人

”,甚至“

很多個人

”。

當然,這是網路的一種基本特性,也是其魅力所在,我們本必對此大做文章。

但從近年來的發展來看,網路顯然正在一步步侵佔“現實社會”,並大有反客為主之態勢。

人們漸漸感到現實是虛偽的,而網路才是真實的。

或許這麼說來依然沒什麼大不了。

但若以哲學視角來看待這個現象,就會發現這其實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因為這種現象的本質是網路對我們人類的綁架。

在哲學界有一個詞,叫

“異化”

這個詞人們普遍認為是馬克思發明的。

指代在資本主義之下,勞動成為商品,而勞動人民則失去了作為人的能動性,以致人的個性不能全面發展,只能片面且畸形的發展。

但實際上,這個詞是馬克思從黑格爾那裡借來的,這個詞本意指

主體創造了一個客體,但客體卻反過來控制和支配主體。

就好比網路本是我們人類透過自我能力創造出來的,它本應服務於我們,但現在卻漸漸在控制和綁架我們。

我們不妨具體來看。

首先是

網路遊戲

,這是個讓無數家長恨得牙癢癢的東西。

網路遊戲本質上是在給我們提供一種抽象的精神享受。

儘管遊戲世界的角色、面板、分值、段位等等都是是

虛擬的

,但這些虛擬資料給我們帶來的成就感確是

真實、直觀的

而且網路遊戲是“無限”的,簡言之這種遊戲你永遠玩不完。

但現實終歸是“有限”的,所以在這種反差之下游戲的“無限性”便足以麻醉你的精神,讓你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而當你脫離遊戲之後,你會發現自己除了一個空落落的內心,什麼都沒得到。

於是,你便又想要重返那個虛擬世界,那裡彷彿成了你的“

心靈避風港

”,這也就是“網癮”的開始。

而網路異化的另一個表現就是

“網路社交”

的泛濫。

隨著網路社交軟體的不斷完善,人們越發開始逃避真實社交了。

我們不妨反思,我們當下是否是能打電話就不願見面,能發微信就不打電話?

為什麼會這樣?

這個時代,網路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警惕網路對我們的改變

起初我們或許僅僅是覺得網路社交很方便,可後來漸漸發現,相比網路社交,現實社交似乎多了很多麻煩的地方。

比如網路社交我們可以字斟句酌,而且我們不用太過在意對方的情緒,不願聊了大不了找個藉口不回訊息就好。

這是現實社交不可能實現的。

為此有人可能認為網路社交是一種“

社交進步

”,它將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簡單化了。

這種說法其實是完全錯誤的!

因為這種網路社交的本質其實是“不完全社交”,它在將正常社交“殘缺化”。

所謂“簡單化”也不過就是對真實生活的逃避罷了,

它最終會損害我們健全的人格。

借孔子一句話說: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就是周全,“比”就是情私、偏私。

簡言之孔子告訴我們,真正有修養的人,在與人交往時考慮的是十分周全,用當代詞彙來講就是

情商很高、做事到位、豁達坦蕩

而小人與人交往,則是流於偏私,只與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

就比如很多人交朋友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別人讓自己順心就把別人當朋友,稍有不順便要絕交,內心容不下別人。

其實,

網路在社交方面對人的異化,就是不斷將人往“比而不周”的“小人行徑”引導

,長久如此我們民族自古傳承的豁達坦蕩的優秀品質恐要丟失。

而第三種異化則是

對人思想的異化

網路為人們的資訊獲取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這最初是好的。

但漸漸人們拋棄了書本,且喪失了自我思考的意識。

我們現在的人們張口閉口似乎什麼都知道一些。

但其實我們不過是被網路異化成了資訊“跑馬場”。

我們有著很多的觀點,但沒一個是我們自己的,我們看似越來越聰明,但實則思維惰性越發嚴重。

而且有一點更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那就是作為當代主流資訊載體的“短影片”,背後是一個非常絕妙的演算法,

它只會為我們提供我們喜歡的觀點

所以你自以為透過“短影片”學習了很多知識和觀點,其實你是被演算法禁錮了認知!

你接受到的資訊一定無法引起你的深度思考!

孔子說過:

“學而不思則罔。”

“罔”就是迷惑、迷茫,為什麼現代人都感到迷茫?

網路投你所好,讓你只能接受資訊,不讓你引發思考,這就是典型的“學而不思”!

所以我再次真心相勸,這個時代的我們一定要回歸書本!

最後一點,

網路言論

的問題。

當代的網路顯然成為一片情感宣洩的樂園!

最典型的,網路之上真可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個人發個求助帖人人都願意幫一把。

可現實中呢?

再有,大部分人在網路上留寫的評論都是不負責任的。

因為我們不可能僅僅透過一個影片片段或是博主的隻言片語就對一件事進行全面客觀的瞭解。

當然,大部分人也沒想負責,不過是想宣洩下積壓的情緒罷了。

這個時代,網路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警惕網路對我們的改變

畢竟有了網路這層隔離,只要我們的評論不涉及特別嚴重的立場問題,我們是不需要負責的!

但這其實是有危害的,孔子告訴我們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異端”就是執著於問題的一個方面,也就是片面之言。

要知道,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

網路言論已經形成了強大的社會監督力,我們如果不能夠儘可能客觀,那麼難保不會小題大做,若有人再借題發揮,恐怕有些人就要蒙冤“社死”了。

所以綜上,這些危害我們可能並沒有深刻的意識,畢竟網路的便利更加顯而易見。

但不可因其便利就忽略其“異化”的危害。

我們處在現實與網路複雜交織的當下,一定要對網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要明確網路永遠是我們的一個工具,而不是我們逃避現實的一個途徑。

我們一定要把被網路抽象掉的現實感性找回來,讓我們與網路的關係重歸自由。

畢竟網路再發達,你也無論如何擺脫不了肉體與現實的關聯,你終將在現實中直面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