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你我都能做到|成為溫和體貼又原則堅定的父母

不吼不叫,你我都能做到|成為溫和體貼又原則堅定的父母

在朋友圈,流行一句話,不輔導孩子作業,母親與孩子是母慈子孝,輔導孩子寫作業,那就是雞飛狗跳。

作為父母,我們不是不知道吼叫的不好,但怎麼才能控制得當,成為溫和體貼又原則堅定的父母呢?

本書可謂破解“父母吼”的秘籍,既不讓父母羞愧,也沒有試圖說教,只是教你追蹤吼叫行為,理解吼叫原因,明白自己與孩子氣質的區別,提供減少吼叫的策略。作者羅娜·雷納是美國著名親子教育專家,她曾先後在美國、非洲、印度的醫院與科研機構工作,參與多個精神健康專案,同時還是父母熱線的創始人。

理解吼叫

1、吼叫有多嚴重

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為人父母是一場曠日持久的修行。雖然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表現完美,但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人,都曾失去控制,對年幼的孩子吼過。只不過有人偶爾為之,有人成了習慣。

曾經因為婚姻和工作都不是很順心,我的心情很糟糕,對上小學的女兒很沒有耐心,女兒犯了小小的錯誤,我就會對她大吼大叫,而我妹妹對自己的孩子特別有耐心,我幾乎沒見她對誰發過火。我覺得應該向她學習。

有一年暑假,我帶女兒去我妹妹家玩,中間我對女兒發火好幾次,事後總是後悔。妹妹的兒子川川說:“大姨太兇了。”

過了幾天,因為輔導作業的事,川川磨磨唧唧,後來我妹妹大吼一聲:“不想寫,給我出去!”川川嚇得走出房間。我說:“川川,你媽媽也會大吼大叫,你跟大姨走吧?”剛上小學一年級的他理直氣壯地回答我:

“可是我媽媽發火的頻率比你少呀?”我臉紅了。

吼叫的後果

當我們大吼大叫時,始終觀察著我們、把我們看作唯一依靠的孩子,眼見最親愛的父母失去控制,可能會滿心恐懼,也可能會滿心怨恨,但唯一不可能的是,你所期望的:收穫愛與改正的動力。孩子如果長期遭到吼叫,會形成對自我、對世界的扭曲感受,而且它還會投下的長期陰影,讓他們在青春期時狀況百出。而你自己,朝孩子傾瀉怒氣之後,看到他一言不發、精神渙散又或者滿懷怨氣,也會陷入羞愧、難堪,甚至絕望之中。

我覺察自己吼叫的態度不對,我試著改變,再碰到不順心大家事情時,我深呼氣,暫時離開,對女兒吼叫的次數少了。可是我發現,女兒已經變得很膽怯,每次打電話就是有氣無力的聲音;小學六年級時,出現叛逆行為,給她說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可她偏偏不聽,每次坐在餐桌吃飯,我都給她糾正坐姿,可她就是不改。

改變的希望

吼叫的影響雖然惡劣,然而,這也並非意味著只要曾經吼叫,你就是個糟糕透頂的父母。作為父母,你很辛苦,你在盡力做好,雖然曾經或以後仍然可能犯錯,但改變永遠都不晚。不要一直自責,也不用羞愧,你意識到需要改變,就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觀察自己的想法,關照自己的情緒,然後追蹤到行為的根源,是減少吼叫的關鍵過程。

2、吼叫的“扳機和炸藥包”

是什麼讓你從目標中的完美父母,變成大吼大叫的模樣?前一秒你還跟鄰居開著玩笑,後一秒開啟家門,就立馬換一副“嘴臉”,衝你出門時還深情款款叫寶貝的那個他/她,怒火攻心,頓做獅子吼,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外部觸發器

對,就是那個觸發器,你一碰就起火!哼哼唧唧,玩具一地,牆上的“大作”,還沒完成的作業……,這都是你惹我的,對不起。

不斷升級的想法和情緒

如果說外部觸發器只是炮仗的那個導火索,那麼不斷升級的想法和情緒就是炮仗裡的火藥。比如,你看到伴侶的內衣扔在地板上,開始想“他真是個懶鬼,我都說過一萬遍了”“他一點也不在乎我的話,我幹嘛事事都替他做呢”“他一點也不關心這個家”“他根本看不見我的付出,我怎麼找了這麼一個冷酷懶惰的人呢”。伴侶一進門,你醞釀已久的想法和情緒爆發,衝他大嚷。

吼叫成為習慣

要打破這種慣性,關鍵在於吼叫時要保持正念,觀察、覺知自己的吼叫和後果,觀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讓自己感受到這種行為對自己和孩子的影響,嘗試打破習慣。而且一定不要太苛責自己,改變習慣是艱難的,不要期望一夜之間徹底改變。

不吼不叫,你我都能做到|成為溫和體貼又原則堅定的父母

3、吼叫的深層原因

吼叫代代相傳

我的媽媽平時忙碌,對我們姐弟三人犯的小錯誤,不理不睬,等到哪天爆發,秋後一起算賬,對我們大吼大叫,我有了孩子,也把這種吼叫當做解決問題的捷徑,豈不知,這是最壞的方法,傷人傷己。

遷怒於人

曾經我在工作中被誤解,就會把這種怨氣發洩出來,回家不想說話,碰到孩子淘氣,對孩子沒耐心,就會無緣無故發火,傷害孩子。幸虧,我及時止損,慢慢修煉自己,平心靜氣溝通,一樣可以解決問題。

吼叫導致虐待

憤怒很可能導致大怒,無法控制情緒然後開始大吼大叫,如果孩子沒有聽從你的吼叫指令,那麼憤怒會升級,你有可能會虐待孩子。

我曾經看到一段影片,一位單親母親,因為生活壓力大,孩子作業做不對,她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被嚇得瑟瑟發抖,腦子根本無法思考,寫得更糟,媽媽氣得更厲害,嗓門更大,最後直接拿小木棒敲打孩子的腿,孩子哭哭啼啼,不敢躲閃。看到這一幕,我似乎看到我當年發瘋似的管教女兒的情景。真是旁觀者清,當你大吼大叫,失去理智,你已經忘記你要解決的問題,而只是宣洩自己的情緒。

藏在憤怒之下的感受

你在大吼大叫時的智商基本為零,它讓你無法感受除了憤怒以外的情緒,其實你可能還有著恐懼、悲傷、失望、羞愧種種情緒。尤其是羞愧,當你感到羞愧時,其實是在責備自己不夠好,此時,你對孩子也難以寬容,你會用吼叫孩子來掩飾自己的羞愧。而正視現實,意識到自己卡在哪,認同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你就可能得到療愈。所以,

如果當你感到羞愧,給你愛的、信任的人打個電話,告訴他們,你想聊聊自己陷入羞愧的事,重新找回對自己的同情與愛。

健康狀況

你總髮怒,可能是因為身體健康狀況出了問題。很多父母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夫妻不和,睡眠不足,匆忙吃飯,沒有時間鍛鍊。這些影響健康的生活方式,會讓你更加焦躁和易怒。

當我發現自己總是大吼大叫,我覺得自己幾乎抑鬱了,我開始改變。我找朋友聊天,讓朋友開導我;我晨跑,大汗淋漓之後,感覺輕鬆一些;我和朋友一起練習瑜伽,用關注呼吸來調節我焦躁的情緒;我和朋友打羽毛球或乒乓球,身體素質提高了,情緒也好起來。

4、相信每個人的氣質不同

比如為什麼別人家孩子總是安靜溫和,而你的孩子卻總急忙慌張?回到你頭上,為什麼有的父母總是溫柔細緻,而你卻一點就著?這裡其實涉及到三個因素:你的氣質、孩子的氣質以及兩者如何互相適應

每個人天生氣質就不同

,有的嬰兒哭聲輕柔,有的哭聲大得能吵醒所有人。人與人在氣質上的差異,表現9個維度上:活動量、節律性、接近或者回避性、適應性、敏感度、反應強度、情緒本質、注意力分散度、堅持度。

不要和孩子進行氣質方面的拉鋸較量。

無論你勝還是孩子勝,都可能損傷親子關係。如果你總是獲勝,孩子就容易與你疏遠,感到挫敗、無力,甚至變得叛逆。而如果孩子總獲勝,他將學會拉得更用力,叫得更大聲、更頻繁。

記住,作為父母,你是家中定基調的人。當你逐漸熟悉自己和孩子的氣質,就會明白什麼狀況會刺激到你們,也將認識到自己和孩子的力量所在。

不吼不叫,你我都能做到|成為溫和體貼又原則堅定的父母

減少吼叫的日常策略

你已經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吼叫,也明白吼叫對家庭的影響。現在要採取關鍵步驟,改變自己的行為和反應模式。

1、追蹤你的吼叫

第一步:記錄事件

從記錄簡單的事實開始,它們是非常有價值的線索。什麼事惹惱了你,把它記錄下來。什麼日子,某些特定的日子面臨更多挑戰嗎,找出這一天的不尋常之處。具體什麼時間,起床或入睡前孩子特別淘氣嗎?在哪裡更容易發火,家裡,還是公共場合呢?

第二步:記錄你的反應

吼叫之前,你的身體反應是什麼樣的,究竟哪裡緊張?注意你的體態、手勢、聲調以及呼吸。記錄你的情緒,怒火之下還醞釀著什麼情緒。記錄你的升級想法,你對自己說了哪些助長怒火的話,怎麼從孩子字型不太工整,到考不上大學會完蛋。

第三步:記錄你的迴應

記錄你是怎麼迴應的。注意,在這個環節,你只要觀察,不要評判自己的行為。

第四步:後續情況

一般爸爸媽媽們在發過脾氣之後感覺很糟。那就把你的感受記錄下來,儘量不要對自己太苛責,記下你自己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

第五步:記錄相關的氣質

你和你孩子的氣質有無數種可能,可能十分相像,也可能完全不同。記錄下吼叫過程中,你和孩子各自表現出的氣質。

第六步:記錄你的評估

記錄下你對事情的評估,你覺得還可以有別的處理方法嗎?

不要逼迫自己,任何時候,當你感覺這種追蹤壓力太大,你都可以只選擇其中某些步驟來做,當感覺好些了,再慢慢加上。不用著急,前進兩步,後退一步,再前進一步,你終歸是在進步。

追蹤吼叫,是要尋找一個時刻,在那一刻,因為孩子行為引發的煩躁轉化為一種激烈的、不受控制的情緒。如果你能在情緒變得激烈前,就注意到自己身體與內心的反應,就可能在情緒激化、損傷親子關係前平靜下來。

2、自我同情

在減少、告別吼叫的路上,自我同情是一個核心環節,即理解並原諒自己,而不是自責。自我同情不是找藉口,而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真正接納那個吼叫過的自己。人們編造藉口,是為了趕走罪惡感和羞恥感。如果你對自己充滿同情,接納真實的自己,你就不太可能為自己的吼叫尋找藉口。 如果你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你也就有可能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減少對孩子的吼叫。

想一想如果你的朋友吼叫了孩子,痛苦地向你訴說,你會揪著她的錯誤,不斷批評嗎?不會,你會看到,雖然犯了錯,但她仍然是個好媽媽,你理解她的感受,給她提出改正的意見,給她倒杯熱茶,抱抱她,讓她有勇氣繼續前行。你知道如何向朋友表達同情,現在要學著向自己表達同情了。

你已經明白,自我同情並不是要讓自己逃避責任,而是讓我們正視現實,接納自己,從而獲得改進的動力和勇氣。你很重要,

如果你能學會對自己充滿善意,也能夠將這樣的態度和方法教給你的孩子。

不吼不叫,你我都能做到|成為溫和體貼又原則堅定的父母

3、A-B-C-D-E法則

下決心不再對孩子吼叫也許不難,但是當你真的被激怒時,想要做出不同的反應就沒那麼容易了。這時,你可以嘗試以下5個步驟,把首字母連綴起來,稱為A-B-C-D-E法則:

A自問

·我現在感覺如何?

·我升級的想法是什麼?

·我能否接納自己的感受,並且改變我的看法?

B呼吸

·自問時,開始覺察自己的呼吸。

·從腹部開始呼吸,有意識地做3-5次緩慢、輕鬆的呼吸。呼吸的時候,感知自己的身體。

·只要孩子沒有面臨緊急情況,你在作出迴應前,都要儘量可能給自己時間去關注呼吸。

C平靜自我

·關注呼吸有助於調整你的情緒。

·用積極、現實的想法代替你升級的想法。

·等到自己平靜下來再來管教或者與孩子溝通。

確定孩子的需要

·想一想孩子的個性和年齡。你對他是否抱有合理的期待?

·他需要的是一個結果?一個擁抱?需要你重新為他指出方向?需要鼓勵?或者需要一個清晰的界限?

·他的行為向你傳遞了什麼資訊?

D

同理心

·將自己置身孩子的處境,嘗試感受他的情緒和想法,傾聽他想訴說什麼。

·告訴孩子你能理解他的處境和感受。

不吼不叫,你我都能做到|成為溫和體貼又原則堅定的父母

4、管教的4C法則

A-B-C-D-E法則能幫助你,在即將吼叫時,退後一步,頭腦清醒、心態開放地看待自己所面對的失當行為或者難題。除了擁抱和重新引導,有時候你還需要做更多,這時候就需要4C管教法。

溝通

√ 要簡短、具體和簡單

你說的話孩子聽得懂嗎?如果孩子犯錯了,你要解釋為什麼不能這樣做,但首先,更要清楚地告訴他,你希望他怎麼樣。“不要扔沙子,弄到別人眼睛會痛”就比“要聽話,不聽話的是壞孩子,我已經告訴過你,你知道扔沙子不好”好得多。記得一次給一個指令,一次說太多事,孩子很容易忘記你的需求。還要慢一點,用你最大的耐心說。

√ 示範和解釋

你想過嗎,孩子就像攝像頭,日夜看著你,從你的一舉一動中學習。你經常發火,孩子就學會了不耐煩,你細緻耐心傾聽,孩子就學會了同理心。

當你希望孩子舉止正確時,給他提供示範。對他說:“別扔沙子,你可以用鏟子挖一個洞。”拿過鏟子,做給他看。

√ 用鼓勵性的言辭

所有人,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需要獲得鼓勵才能應對重重挑戰。如果你想強調什麼,勤於鼓勵反饋吧。不止要在語言上讚揚,語調、表情和身體姿態都會透露你的感受。

√ “我”和“你”的力量

選擇

在適當的時候,提供選擇,將能夠減少吼叫和爭執,同時加強孩子做決定的能力,讓他感覺到自己的行為和想法是重要的,存在是有意義的。

√ 要真實

提供真實的選擇很重要。“你想現在洗澡還是吃完飯再洗?”孩子並沒有得到洗澡或不洗澡的選擇,不過,能夠決定什麼時間洗,也會讓不願洗澡的孩子感覺好一點。

√要簡單

不要掉入“萬事都要有選擇”的陷阱,選擇太多也是一種壓力。

√ 不要凡事都徵求意見

很多事孩子並沒有選擇,那就不要對他說“如何如何,行嗎?”大事小事都要加個“行嗎”,是在削弱自己的權威。當沒得選時,就要個平靜、權威的成年人。

√ 這是你的選擇

你是孩子正在學習著的榜樣,所以想一想,你的選擇將產生的後果,你的選擇會教給孩子什麼?

結果

結果是真的,結果會讓人們明白規則。遲到,會趕不上那列火車。

√ 定製家庭規則

孩子長大一些後,家庭會議十分有用,讓孩子參與定製規則,收集想法,徵求同意,每個人都做到心中有數,他們就更願意遵守。

√ 結果要與行為相關

讓孩子接受自然後果即可。承擔結果可以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會讓你不發脾氣。

聯結

如果孩子感受到聯結,相信自己獨一無二,他就有安全感,也就更容易聽從你的要求。

一對一時間

抽出時間與孩子單獨相處,給他你全部的注意力。可以帶孩子去看場電影,或者陪孩子去放風箏。

規劃家庭會議

一起商量,制定公約。

放低聲音

當你聲音低下來,孩子反而更認真地聽。

用道歉修復過往

如果你已經衝孩子大吼大叫了,真心地道歉可以很好的修復你與孩子的關係。

而且孩子透過觀察你來學習如何對待他人,如果你在發脾氣之後向孩子道歉,孩子也就學會了犯錯之後,要向別人道歉。

每次我心情好時,我對女兒說:“對不起,下次我再也不對你大吼大叫了。”女兒都會說:“我不信。”我說:“媽媽也會犯錯,如果你不相信媽媽,你怎麼能讓媽媽改錯呢。”後來,我再給女兒說:“媽媽再也不對你發火了。”女兒就會說:“我相信你。”雖然我偶爾也會發火,但頻率降低了。

首先,原諒自己

用幾分鐘弄明白什麼刺激了自己,提醒自己目標是什麼。記得錯誤是可以被原諒的,誠實地承認你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內心接受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原諒自己反應強烈。

真誠道歉

√ 後悔

當你朝孩子吼叫時,傷害了他的感情,自然會感到後悔和難過。表示後悔,是很好的一步。“我很抱歉今天對你發脾氣,我知道這樣讓你很難過。”

√ 責任

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很關鍵。“我很抱歉衝你吼叫,說你笨,我不應該罵我愛的人。”不要推卸責任,指責別人,不要說“我就是因為你沒有完成作業而煩躁。”

√ 補救

當你打算修復你們的關係時,要想辦法補救你吼叫造成的傷害,讓孩子知道你會努力不再犯同樣的錯,你願意承擔責任。“

我會更加努力控制自己的脾氣,放學以後我們一起去吃點點心,一起談談你的日程安排和週末計劃。”要等到自己不再生氣或煩躁再道歉

,不要說了“對不起”又不以為然。最重要的是以同理心看待整件事,而不是空洞地說聲對不起。

不吼不叫,你我都能做到|成為溫和體貼又原則堅定的父母

特殊情況

1、吼叫的不是我

家裡不止你一個家長。也許在你家吼叫的人不是你。

有時候,是你的伴侶喜歡吼叫。那麼。你可以與他做一次坦誠的交流,告訴他或她吼叫對你有怎樣的影響,不要指責,只是談論你的感受。

認真思考你的伴侶需要從你及其他人那裡獲得什麼,才能夠朝正確的方向調整自己。你不能讓別人停止吼叫,但是可以增加自己的同理心,多多關注別人面臨的問題和需求。

你還可以示範如何在尊重的基礎上與人溝通

,也可以向伴侶建議,共同參加父母課堂,獲得專業的幫助。

2、生活如此艱難

有的家庭孩子有某種特殊問題,障礙或疾病,你很容易感覺孤立無援,壓力上升,羞恥感增加,控制不住情緒。這時,你可能需要了解更多相關的專業知識,甚至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特殊的孩子,需要你付出更多精力與耐心,同樣,你也要認識到,你的孩子也比其他孩子,更需要你的關注和愛,

你的愛是任何專業人士都無法提供的良藥

不吼不叫,你我都能做到|成為溫和體貼又原則堅定的父母

無論是因為何種理由:他做錯了,為他好,我天性就這樣,我控制不住,這些都不是理由,因為吼叫本身就是錯誤的!

我們對待朋友,陌生人都要比對待孩子要好,我們經常對待自己的孩子太過於苛刻。如果你能把那些寬容和耐心用在家人身上,就會做到不吼不叫。

教育孩子不吼不叫,試著對自己的關照,學會對孩子接納、寬容,你會發現生活原來可以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