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了10名北大,清華畢業生,總結出五大招拿高分的實用方法

很多人可能跟我以前一樣,喜歡挑戰極限,考前才開始學習,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讀才能比較快速又比較有效率,常常把自己搞到發瘋。所以今天我就要來分享拯救了我的5招方法。

方法一,上課認真聽。

採訪了10名北大,清華畢業生,總結出五大招拿高分的實用方法

認真聽課

好,很老套,我知道,但是真的很重要。上課其實是理解課程內容和重點的首要機會,畢竟老師講授的內容都是經過篩選出的精華,通常也都是出題的重點。

一項針對美國、香港、日本等地5000多位五年級到高三學生的研究顯示,聽覺學習型的學生事實上比視覺學習型的學生比例還要高出5%。如果平時聽課使用聽覺學習法,更能夠加強學習的記憶效果。如果發現自己上課容易分心,建議在老師講話的時候看著他。

關於筆記的部分,抄筆記,常常會導致無法跟上老師說話速度而漏聽課程重點,這時就不要記筆記,先認真聽,讓自己先聽懂老師在說什麼,再試著用自己的話把大意,重點和疑問寫下來,或者先用手機把老師寫的課程內容拍起來,課後再抄到筆記本上,也是一個好的方法。還可以當做課後複習。

方法二,把讀書變成一種享受。

採訪了10名北大,清華畢業生,總結出五大招拿高分的實用方法

讀書使我快樂

聽起來有點廢話,但是其實能夠帶來出乎意料的效果。

讀書有時候真的是一件令人壓力非常大,又耗精力的事情。這時候如果要選擇一個不舒適或容易令人分心的環境,難度就又大大提高,讓人想到就怕。

比如說想象一個你覺得最舒適的空間,可能是你最喜歡的圖書館,他的桌椅高度完美,很舒適,光線充足,放著輕音樂,其他人也都輕聲細語。選擇或打造一個會讓自己期待,而且容易專注的讀書環境,是一件非常重要而且幫助不小的事。

在選擇環境時可以注意光線是否充足,通風會不會太悶,讓人想睡,我房間的色彩是否容易讓人分神。身旁儘量不要放置會讓自己分心的東西,比如說手機電腦,如果需要用到網路的話,可以關掉通訊軟體的通知或者是開啟勿擾模式,桌上可以放一杯自己喜歡的飲料,或者是用自己喜歡顏色的熒光筆等等,來改善對於讀書的印象,把它從一種苦大仇深變成是一種享受,來提升讀書的動力。

在一個環境中讀累了,可以試著換個環境,換換心情,還能夠藉此提升記憶力。在一個實驗中,受試者被要求記住一些沒有關聯的單詞,一組受試者直到實驗結束,都待在同一間教室中背誦單詞。另一組先在比較昏暗狹小的教室裡背,一會換到一個明亮寬敞的教室裡面繼續背誦,直到實驗結束。

實驗結果顯示,第2組的受試者記得的單詞量相較第1組整整高出40%。

最後,如果對於讀的科目內容沒有太大的興趣,可以試著想象自己其實在讀一份電影臺詞或者是小說章節來提升大腦的興致還有動力。選好環境後要進入認真的狀態也是一種挑戰,常常看到厚厚的講義就會覺得信心大失。

方法三, 想到一讀就得坐兩三個小時,就讓人動力銳減,這時候就使用短時間多次的番茄鍾讀書法

採訪了10名北大,清華畢業生,總結出五大招拿高分的實用方法

番茄鍾讀書法

番茄中國讀書法將工作時間以25分鐘為單位,每工作25分鐘就能夠徹底休息5分鐘,4次為一大迴圈。第4次休息時可以拉長時間至20分鐘。

市面上有很多番茄鍾讀書法的APP,具有計時和紀錄的功能,或者是可以直接用手錶或手機的簡單計時器來計時。

工作時讓自己只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注意只能選擇一件事情,套用在讀書上的話,你可能就是讀完某一個科目的進度,休息時要做什麼都可以,站起來動一動,看影片或課外書,你可以小睡一下,補充體力,不要睡太久,這樣會導致頭腦混沌,透過25分鐘的工作限制,讀書不再受章節或是頁數的控制。

不是一定要全部讀完才能夠休息,導致每一次面對很多未讀文的內容或者是特別長的章節都令人倍感壓力,想要拖延,也常因為讀書時間太長,又沒有安排適當休息,反而變得沒有效率,更難專注。

使用過後,我覺得定出交替的工作或者休息時間,讓開始學習變得簡單很多。因為其實不用想太多,只要簡單地按下計時器,就知道現在要開始學習想,學習的時候也不會一心想著趕快讀完而導致效果不好。

我也發現,知道25分鐘後就能休息的安心感,完成一個迴圈所獲得的成就感,能夠大幅度減少讀書的壓力,降低焦慮感,而且可以幫助提高專注力,使人比較容易進入高度專注和充分投入的狀態。

除此之外,還能透過記錄迴圈的次數來掌握自己讀書所需要的時間,以便日後做讀書計劃的時候能夠比較貼近自己的需求,改善計劃排太滿,結果根本讀不完的這種問題。

使用這個方法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有時候25分鐘結束時,可能剛好讀到一個段落中間,或正處在人最關注的狀態。如果當下立刻休息,5分鐘後可能整段又得再重讀一遍,所以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的長短,可以依照個人的需求做一些稍微的調整,比如說如果覺得學習30分鐘休息8分鐘比較適合自己的話,那就這樣設定,畢竟最瞭解你的人還是你自己嗎。

方法四:找出對自己最有效的迴圈時間,在25分鐘內,可以用什麼讀書方式來達到最高的效率,方法是速讀加筆記方法。

採訪了10名北大,清華畢業生,總結出五大招拿高分的實用方法

學會速讀,精簡筆記

不要想在第1次讀的時候,就像之前背古文課本那樣,把內容全部記下來,導致速度非常緩慢。有時候看到後面就把前面的內容都忘了,以至於不能理解全文。

第1次讀的時候,應該要先找到課本內容的邏輯架構,而不是死記硬背。這樣讀書速度不但會加快,更容易理解內容和抓到重點,搞懂前後關聯後,記憶才能有效的加深印象。

到底該怎麼使用速讀法,抓取重點的筆記方法,這裡所說的速讀法不完全是那種追求一目十行眼球速度非常快的速讀法,而是有技巧的理順內容邏輯架構,然後找到閱讀重點,加速預覽、次要內容,這是任何人都能夠做到的。

一開始可以先看目錄中的大標題小標題,熟悉內容架構、分順序,接著分開章節看它的開頭段落,看結尾段落。通常都會在開頭的這個章節放重點詞彙和觀念,結尾則是章節的結論。

可以想成開頭,通常是提出問題,而結尾就是解答,再來快速掃過每段內容。這時候只專注看段落、小標題以及粗體字或畫線字型。

閱讀次數可以自己決定,在閱讀時也可以使用熒光筆,先將不熟悉的概念划起來,大概瞭解關鍵字和觀念後再開始瀏覽每個句子。

此時會發現段落內容其實都圍繞在小段落標題或者是加粗字型上所提到的概念,而沒有特別標示的句子,常常都是這些觀念的前言或舉例,也就是次要的內容。利用一支熒光筆和中性筆,就可以精簡書本內容並且加深對於重點知識的理解。

怎麼做呢?透過觀察一個段落會發現,其實重點只有幾個字,其他的就是次要內容。接下來只要去理解這些字詞的關聯,就能運用符號和標記來取代多餘的文字,而且加深印象,這樣讀起來更快速,而且容易懂!

在刪減或用符號代替內容時,要特別注意一些連線詞。如第一,第二,是某個概念的例子,最後 ,總之是整個章節的結論,以此類推來判斷架構和概念的關係。

第1次使用這個方法可能會不太習慣,可能會不敢亂畫書本,或者是沒有辦法那麼快速的改變,細讀每個字的讀書方法。建議第1次給自己一個充裕的時間,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閱讀速度、次數,還有刪減及符號的掌握,達到最好的效果。

我覺得使用這個方法讀書,真的更能夠掌握重要的觀念和關聯性,就算在考試的時候遇到沒有看過的題型,也能夠利用這些大概念綜合應用,寫出有模有樣的東西。

以前讀一次的時間,現在可以讀2~3次,而且不但記得更牢、更久,更容易理解課程內容,建議大家可以把這個方法當作實驗,讀書不但會更有趣,也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採訪了10名北大,清華畢業生,總結出五大招拿高分的實用方法

方法五 複習。

其實我以前也超討厭複習,除非是快考試了,不然根本不做。但用了新的筆記法,還有速讀法後,因為第1次讀的時間縮短,很多筆記也很精簡易懂,才發現複習其實可以簡單快速,而且相信我真的很關鍵。

先來說說到底為什麼要複習好,相信許多人都聽過艾賓浩斯提出的遺忘曲線,透過收集受試者看自身實驗的資料!艾賓浩斯得到的其中兩個結論就是:1、有意義相較於無意義的資訊,更容易記憶,有意義也就是能夠和深層記憶產生聯結的資訊。例如一首詩的內容,無意義,可能是隨機的音節組合,他發現進入1,2個無意義的音節,平均需要重複16。5次,而六首詩中的480個音節,大概40倍左右的音節,平均只要重複8次而已,這就凸顯理解的重要性。

第2點,遺忘的規律,遵循著先快後慢的原則,是一條負斜率的曲線,剛剛記憶完畢的時候,可能會有百分之百的記憶量,而過短短的20分鐘後只剩不到6成,而一小時後甚至少於一半了,沒錯,我忘得非常快,非常可怕。所以為了記住資訊,我們必須複習。

複習後遺忘曲線不但會重設,也就是回到百分百的記憶量,用的速度還會趨緩。

複習的最佳時機應該選在還記得一半以上的時候,也就是在學習後的20分鐘到一個小時內,這樣複習起來比較不會那麼吃力。

每種科目對每個人來說包含有意義,無意義的資訊比例不同,所以遺忘曲線也就不同了。

對於比較熟悉的專案,複習間隔可以長一些,比較不熟悉的可以短一點,可以在當天複習完第一之後,一天三天一星期測試自己還記得多少,找到最適合的複習頻率。

建議讓自己養成在某一個時間讀特定科目的習慣,比如說禮拜一早上讀微積分、財務管理等等,這樣有助於保持大腦的節奏、養成習慣。

複習,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累,可以很快速的簡單利用。

精簡的筆記,坐車,上廁所吃飯的時候,隨時都可以拿起筆記複習,當然,對於自己未來越有幫助的知識,越要多次的複習,這樣才能讓知識漸漸移動到長期記憶中。

就這些,覺得有幫助的話,記得點個贊,接下來我每週都會推出和學習相關的內容,有興趣的話,記得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