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糧票的故事續

小品我以為,有了電視才有的一種劇種。當你參觀陝西曆史博物館時,你就會知道,最早起源於佛經 ,可見歷史之悠久。當每年看春晚的小品,咋們捧腹大笑的時候,其實小品韻含了大道理。像趙本山說“眼睛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一輩子過去了”,當時給咋們帶來了開心時候,你慢慢仔細想想,就是那個到道理。我今天要講的小品《一張糧票的故事》和我的現實的故事,所以我叫了一個續,雖然不是糧票的故事,但是故事雷同。

小品《一張糧票的故事》,以一張糧票為開頭,講老年人養老的問題。講爺爺反覆給孫子講:撿到一張糧票,還回去的事,當時30斤糧票,很重要,是一家5口的一個月口糧,爺爺那種複雜的心情。其實《一張糧票的故事》真正講患上老年痴呆的爺爺,家庭兒子,孫子如何去面對,如何去處理。孫子對這個故事,聽爺爺講無數遍糧票故事的一種無奈。如何理解老人,年輕人,孩子的一種心態。我的另一個和糧票雷同的故事才開始。

我後來和母親在一起時間長了。每天做飯的時候,我在忙,母親就在旁邊說話。母親就容易講的,就是她柿子樹的故事。我感覺好像我也聽了無數遍了。昨天姐姐送來了柿子,今天中午做飯,母親有開始講她的柿子樹的故事。那個時候她在豬圈旁邊,栽了一顆柿子樹,請四“老嘛”(商洛方言父親的嫂子,四老嘛就是父親的四嫂)給嫁接好。柿子樹長勢很好,不知道誰,今天給她削一個樹枝,明天給她削一個樹枝,差點就削沒有了。她坐在豬圈旁邊,狠狠的高聲罵了一通,以後在也沒有那個好事的,砍她的柿子樹了。不幾年,柿子樹就掛果了,每年夾柿子的時候,她要撿最好的,先拿給四“老嘛”嘗。“吃水不忘挖井人”。現在豬圈上已經蓋起了房子,小樹已經長成大樹,四“老嘛”已經過世好多年了。母親好像對這件事,記憶猶新,反覆講,我也不知道聽了多少遍了。

這就是和糧票雷同的故事,我也面對,年齡越來越大的母親。好像母親越來越懷舊了,面對行動不便的母親,只有她講著,我聽著,左邊進,右邊出。我也不忍心打斷,她的回憶,她高興的事情,只有默默的陪伴。讓她儘量回憶過去,老年痴呆在某種程度上減緩一點。姐夫的父親80多歲,直接不認識自己兒子,自己孫女。不敢讓獨自出門,給帶有定位系統。面對老齡化,我們只有共同努力,讓老人安享晚年 ,讓老人活的自尊,活的體面,活的開心。以後糧票的故事可能還會,越來越多……

一張糧票的故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