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成為孩子們的新寵,家長該怎麼辦?

盲盒,彷彿無聲無息之間滲透進了孩子的世界,成為孩子們的心頭好。

那盲盒到底有什麼魔力?讓孩子愛不釋手,讓家長心力交瘁?

小心孩子拆盲盒上癮

萬物皆可盲盒。

盲盒成為孩子們的新寵,家長該怎麼辦?

文具盲盒、玩具盲盒、零食盲盒、美妝盲盒,只有家長想不到的,沒有商家做不到的。當然,最受孩子們歡迎的莫過於玩具盲盒和文具盲盒。

玩具盲盒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也有的是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就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泡泡瑪特。

文具盲盒裝的則是孩子們平常會用到的一些文具,像水筆、便籤本、尺子、筆袋等等,將這些物品打包,配上精美的包裝,作為盲盒出售。

一個主題系列通常有12款,這12款也包含出現機率極低的隱藏款。如果按照每個盲盒 50元的售價來計算的話,即使運氣好,集齊全套也要花近千元。

盲盒成為孩子們的新寵,家長該怎麼辦?

其實盲盒根本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我們小時候非常喜歡的乾脆面集卡,跟盲盒原理相似。

曾經為了集齊水滸108將卡片,真正吃下去的面還沒有扔掉的多。

只不過卡片是乾脆面的贈品,現在它們搖身一變,成了包裝華美的精緻周邊,獨自登場了。

不到開啟盒子的那一刻,你就不會知道里面到底藏著什麼?

有心理研究表明,這種不確定性的刺激,會加強人的重複決策,讓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購買。

孩子心智發育不成熟,更容易受到這種影響。

盲盒真的能帶給孩子驚喜嗎

盲盒早已在生活中掀起了一股消費的熱潮。

有時候在影片網站上,可以刷到有些主播一次性購買100個盲盒,一口氣拆完。

盲盒成為孩子們的新寵,家長該怎麼辦?

主播們把鏡頭影片對準擺放玩偶的展示櫃,整整齊齊的娃娃超有震撼力!

這種影片孩子看多了,會羨慕,會模仿,希望自己也能擁有這麼多的盲盒。

為了買盲盒,孩子們動足了腦筋,自己錢不夠就跟同學借錢,身邊錢不夠了就打上了家長錢的主意。

曾有新聞爆料,山東一位12歲的小女生偷偷用手機轉出媽媽的存款,短短三天,花上萬元來買盲盒。

盲盒成為孩子們的新寵,家長該怎麼辦?

盲盒成為孩子們的新寵,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家境普通,卻對商家謊稱說“家裡有礦”,每週的零花錢上萬。孩子購買了大量的盲盒,拆開後將盲盒玩具藏在自己的小書包裡。

孩子媽媽在需要用錢時才發現自己賬戶上的錢沒有了,經過協商,商家退還了部分款項。

盲盒促銷,其實是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孩子在收集過程中所獲得的成就感。

對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攀比心來說,盲盒容易造成孩子的過度消費,誤導孩子的價值觀。

父母該怎麼引導孩子

孩子愛玩盲盒,有很多家長的做法很乾脆,直接讓孩子遠離盲盒。但是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真的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嗎?其實,簡單粗暴的做法只會適得其反。

面對盲盒,聰明的父母始終記得四個字:堵不如疏。

與其直接不允許孩子玩盲盒,跟孩子產生強烈的對抗,父母不如放下身段,跟孩子一起聊聊盲盒。

方法一:跟孩子聊聊盲盒的原理

“為什麼總是買不到自己想要的那個款式?”

盲盒成為孩子們的新寵,家長該怎麼辦?

跟孩子聊聊盲盒的售賣機制,像一些隱藏款或者熱款,為什麼老是抽不中呢?那是因為投放比例小,機率低,不要總是抱有幻想,認為自己就是那個幸運者。

至於文具,更應該挑選自己需要的,買文具盲盒開出來一堆用不上的東西,堆在家裡是一種浪費。

別以為孩子小,就認為他們不懂事,其實他們也有理解力和判斷力,耐心平等地交流孩子就會理解家長的用心。

方法二:跟孩子算算帳

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學習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宋少衛對於盲盒就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家長可以帶孩子算算賬,買一支自己真正需要的筆多少錢,抽盲盒抽到自己想要的筆要花多少錢?透過計算引導孩子做出更加理性科學的選擇。

方法三:降低孩子購買盲盒的刺激感

孩子喜歡盲盒,很大程度上也是追求開盒的刺激感。

有網友表示,自己知道孩子在收集什麼盲盒之後,直接去批發市場把全套盲盒買了回來,放在家裡讓孩子拆。

幾次下來,孩子玩膩了,以後也不想玩了。

盲盒成為孩子們的新寵,家長該怎麼辦?

電影《阿甘正傳》裡有這麼一句經典臺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個吃到的是什麼味道。

所以說,未知和不確定性,最吸引人,更何況意志力薄弱的孩子。

今天是盲盒,也許明天又換了其它東西。作為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合理消費的觀念。

很多家長認為跟孩子談錢沒必要,太俗氣。但是家長不談,不代表孩子就生活在真空裡,其實各種形形色色的誘惑依然存在。

與其事後補救,不如事前好好預防!從今天開始,和孩子好好聊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