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饋式餵養,是孩子養脾胃路上的第一步

很多媽媽最大的一個困惑就是,到底該按照什麼標準來養孩子?

西醫有西醫的標準,有的讓補各種微量元素,有的連微量元素都不建議去測。中醫也是,似乎看過的每個中醫的說法都不相同,有的讓少吃肉蛋奶,有的讓肉蛋奶管夠。有的讓嚴格忌口,有的卻不建議忌口。眾說紛紜,究竟誰說得對?

實際上,這些都是一家之言。養孩子,沒有絕對的標準。如果非要搞一個標準,那隻能是——

自家孩子身體的反應。

所以,無論是讓你一味忌口,或者敞開了吃,都是片面的。我們不能照搬任何人的做法,唯一可以參照的,就是自家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這也就是最具有辯證思維的餵養方法:反饋式餵養法。

反饋式餵養,是孩子養脾胃路上的第一步

而不是把孩子當成一個機器人,到點該喂多少奶,我就喂多少,其他什麼也不管。或者到處問別人,該吃什麼,該做什麼,然後我也這麼做。往往你會發現,為什麼你學著做就沒有用,甚至更糟。

那麼,究竟反饋式餵養應該怎麼做呢?總結來說其實很簡單,就一句話:什麼都可以吃,但吃完了以後需要觀察。

觀察什麼?主要是這幾點:

反饋式餵養,是孩子養脾胃路上的第一步

如果吃了一些食物以後發現,下一頓孩子沒有胃口了,吃飯不香了,舌苔變厚了,嘴巴里有味道了,那就說明吃多了,或者這個食物對他來說目前是消化有困難的,那麼以後就可以減量,甚至一段時間不要去吃。這一頓也要適當清淡飲食,吃一些好消化,減輕脾胃負擔,讓消化系統休息一下。

反饋式餵養,是孩子養脾胃路上的第一步

如果孩子吃完某個食物,或者某頓飯菜之後發現,特別口渴,特別要喝水,說明這些食物,消化起來比較耗損孩子的津液,那麼下一頓可以適當吃一些滋陰補液的食物,同時以後也要少吃這類的食物。相反如果孩子吃完某個食物之後,很長時間都不想喝水,舌苔水滑,胖大,可能就是代謝不了這個食物產生的水飲,中焦脾胃運化不了這個溼,那麼下次再吃這個東西的時候,可以減少食用量,或者暫時不吃。

反饋式餵養,是孩子養脾胃路上的第一步

也就是觀察孩子的大便,如果出現異常,比如吃完這個東西之後便秘了,乾乾的羊屎蛋了,說明孩子目前的消化能力運化這些東西,是有困難的,會加長食物在腸道停留的時間,耗損腸道津液,從而導致便秘,甚至上火的症狀。

又或者,孩子吃完某個食物以後,拉肚子,便溏,大便不成型了,那也說明,這些食物孩子同樣是運化不及的,可能是寒溼太重導致,也可能是脾虛無法消受。總之,就要適當減少這類食物的攝入量。

反饋式餵養,是孩子養脾胃路上的第一步

也就是小便。同樣可以觀察孩子每天大小便,顏色,數量,味道,如果發黃,味道很重,或者量少,也意味著之前吃的食物,可能讓孩子體內產生了鬱熱,或者耗損了脾胃津液,導致小便短赤。如果小便清長,比平時量多,也可能是攝入水量超過了孩子的負荷,可能會加重虛寒的體質。所以也可以根據這些身體的提醒,及時來調整安排食物。

反饋式餵養,是孩子養脾胃路上的第一步

睡眠也是很好的一個觀察點。如果孩子吃了某個食物之後,睡不安穩,翻來覆去,肚子鼓脹發硬,半夜哭鬧等,可能提示消化困難,會有積滯的可能性。又或者是吃完之後喜歡趴著睡覺,撅著屁股等等,可能提示中焦虛寒,吃了生冷寒涼更容易產生這種情況,所以我們就可以根據孩子的睡眠反應來判斷,哪些食物是暫時不合適的,可以減少食用量或者更換其他的。

反饋式餵養,是孩子養脾胃路上的第一步

反饋式餵養,是孩子養脾胃路上的第一步

其實餵養,就是一件非常細心的事情,很多人覺得中醫沒有什麼餵養標準,其實有啊,就在於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裡。做好每一個細節的觀察,及時調整,預防進一步的傷害,就這樣日復一日的慢慢養,細水長流,慢慢的,隨著孩子脾胃功能的完善,體質也就慢慢好起來了。

沒有任何人的餵養方法可以照搬照抄,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需要有一份獨一無二的餵養。除此以外,我們再適當學一些常見問題的處理,比如小感冒啊,小咳嗽,減少對孩子身體的傷害,那麼就已經是一個非常完善的餵養方式了。這棵小苗,就會在這一天一天的養護中,逐漸強大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