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喊叫,媽媽要控制心中的“暴力鳥”

許多媽媽抱怨孩子喜歡和自己大喊大叫,無論怎樣勸阻都沒有效果。那麼不妨給孩子一個發揮的機會,媽媽可以裝作耳朵不好使,讓孩子喊出他每一件想做的事情。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包括如何表達情緒。

如果大人平時用大喊大叫的方式表達情緒,孩子就會慢慢學會這種表達情緒的壞習慣。 那麼,當孩子喜歡大喊大叫時,媽媽應該怎麼做呢?面對喜歡大喊大叫的孩子,媽媽與其大聲迴應,引起強烈衝突,不如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喊出自己想說的話。 程程是個3歲的小男孩兒,說話喜歡大喊大叫。

孩子愛喊叫,媽媽要控制心中的“暴力鳥”

尤其上幼兒園之後,因為他身材比其他小朋友要高很多,所以經常用對人大吼的方式欺負其他小朋友。他很喜歡別的小朋友見到他害怕的樣子。老師也經常為此懲罰他,但懲罰對他來說,沒有絲毫效果。回到家裡,程程對媽媽也是頤指氣使。

孩子愛喊叫,媽媽要控制心中的“暴力鳥”

幼兒園老師與程程的媽媽溝通後認為,既然他覺得喊叫是溝通的唯一方式,媽媽就可以讓他喊出每一件事,不要再強硬地迴應。程程的媽媽與老師制訂了一個改變程程的計劃。於是,就出現了下面的場景: 程程大喊道:“媽媽,把牙刷遞給我!” 媽媽沒有迴應。

程程再次大喊:“媽媽,我說把牙刷遞給我!” 媽媽還是沒有迴應。 程程再次喊道:“把牙刷遞給我!” 媽媽依然沒有迴應。 程程:“媽媽,請——把——牙——刷——遞——給——我!” 媽媽說:“哦,好的,給你。” 媽媽這樣的改變,讓程程非常不適應,經過一段時間後,程程就改掉了自己大喊大叫的毛病。因為,他懂得了一個道理,用平和的語氣才能與媽媽溝通大喊大叫只能讓媽媽耳朵不好使。

孩子愛喊叫,媽媽要控制心中的“暴力鳥”

當孩子對媽媽大喊大叫時,媽媽不妨站到孩子身邊去,告訴他“我已經離你很近了,不必大喊大叫,導致喉嚨痛了”。並且告訴孩子,“媽媽很愛你,也愛你的喉嚨”。與孩子對著大喊大叫,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 2.裝作耳朵不好使 工作了一天的媽媽筋疲力盡地回到家,還要面對孩子的各種吵鬧和斥責,很容易情緒失控。

孩子愛喊叫,媽媽要控制心中的“暴力鳥”

儘管孩子喊叫也是他們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但是,引導孩子學會用平和的語氣表達自己的需求更為重要。 如果家裡有一個喜歡大喊大叫的孩子,媽媽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告訴孩子,自己的耳朵被他喊得有點不好使了,當孩子下次喊叫時,就可以“誤解”他說的話了。不同的孩子,對媽媽喊叫的型別也不相同。

媽媽:“對不起,我的耳朵最近不好使了,你剛才說什麼?聽起來像是很奇怪的聲音!” 孩子:“我說,我恨您!” 媽媽:“你說什麼?媽媽再次聽到了奇怪的聲音,你確定剛才的聲音是你發出的?” 透過這種方式,孩子通常會忍不住大笑,不僅能夠緩和雙方的情緒,而且能讓孩子不再用這種方式向媽媽表達需求或者以此來壓制媽媽。

孩子:“您是這個世界上最壞的媽媽!” 媽媽:“你說你要幫媽媽掃地?真是個乖孩子!” 孩子:“我是說,您是這個世界上最壞的媽媽,不是要掃地!” 媽媽:“你喊得那麼大聲,媽媽當然聽清楚了,你能幫媽媽掃地,媽媽很開心!” 孩子:“那不是我說的,我不要掃地!” 媽媽:“那好吧,你快去掃地吧,而且地板也的確需要打掃了。”

如果孩子堅決不去掃地,那麼媽媽可以告訴孩子,接下來這一天,將會失去哪些權利。如取消去遊樂場的計劃、沒收他最喜歡的玩具等,這樣,孩子會明智地選擇掃地。透過這種方法,他們會明白,對媽媽喊叫會給自己帶來許多麻煩。

孩子愛喊叫,媽媽要控制心中的“暴力鳥”

如果媽媽將這個辦法進行到底,下次再有類似情況,那就再一次選擇“閉嘴”。這個辦法需要媽媽們耐心的堅持,可以給孩子足夠的教訓,很快孩子就會主動承認錯誤。

孩子愛喊叫,媽媽要控制心中的“暴力鳥”

現在大多數家庭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媽媽對孩子期望值過高是普遍現象。孩子到了3歲左右,媽媽就開始想著讓孩子學點什麼。如果是孩子的興趣所在,那就是好事;如果孩子本身不願意學,媽媽威逼利誘,就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