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為孩子花錢,都喜歡評估值不值,容易把焦慮傳遞給孩子,不妥

家附近有一所幼兒園,一學期學費4500左右,師資力量呢,一言難盡。

我們社群有兩位小媳婦在那裡幹幼師,這兩位幼師經常從社群路過,打扮得光鮮亮麗,走起路來英姿颯爽,頭抬得非常高,所以很少和我們社群的人打招呼。

偶爾從校車上看到這兩位老師送孩子下車,也是皮笑肉不笑的和孩子們說“再見”,看了覺得有點敷衍。

我個人是認為這樣的老師不具備親和力,很難吸引我把孩子送過去。

我覺得孩子上幼兒園學知識是其次的,關鍵是要讓孩子第一次上學獲得良好的體驗感,讓她覺得老師是和藹可親的,學校是團結友善的,要讓孩子透過老師的慈母形象而愛上上學這件事。

如果幼兒園的老師不具備親和力,沒有耐心,讓孩子心生恐懼,抗拒上學,那麼就算學再多aoe,數再多的123都於事無補,學習是個長跑的過程。

但我們社群大部分人考慮便宜實惠,離家近,就基本送這所幼兒園。

送就送了,我認為是既然把孩子送過去了,就不要質疑別人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方法等等。

但有的人偏不。

前幾天就看見社群裡一位70多歲、大字不識幾個、老年機也不會用的老太太,拉著幼兒園的司機開始談教育了,她的兩曾孫子都在這所幼兒園。

主要訴求是:

“花這麼多錢怎麼就是一天到晚的帶著瞎玩呢?咋個一點拼音和數學也不教呢?”

繼續抱怨:

“要是幼兒園僅僅是帶著孩子玩玩具、做遊戲、吃飯、睡覺,那我自個在家帶著不挺好,我花這麼多錢進去是嫌錢多嗎?”

這幼兒園的司機素質不錯,只是一個勁兒的微笑點頭,“我們學校老師自有安排的,您放心呢!”

司機著急走了,老太太還意猶未盡。

這戶人家呢?要說確實是困難時期,家裡原本在隔壁市做早餐店的,開了很多年估計沒啥改進,生意慢慢滑落了,小兩口就乾脆回來老家,在一陶瓷廠上班,工資嘛,夫妻兩估計能賺個八九千吧。

但是,這小兩口生了三胎,頭兩胎都是兒子,三胎是女兒,才一歲半左右,估計還在喝奶粉、系尿不溼階段。

兩孩子上幼兒園,一孩子雙向開支,確實正是用錢緊張的時候了。

難免連帶著家裡的70歲老太太都跟著操心就是:

“我們花的錢,分分要有所值”

家長為孩子花錢,都喜歡評估值不值,容易把焦慮傳遞給孩子,不妥

這可能是所有處在困難模式家庭父母的共性,就是錢花得心疼,心疼了就非常在意結果,甚至細節過程。

甚至導致家長焦慮,一焦慮就影響對孩子的態度,引起打罵吼叫。

比如這家人,我就經常聽見孩子母親歇斯底里的罵孩子:“花幾千塊錢在幼兒園連個a都不會寫,你腦子帶shi的嗎?”

確實很難,我說孩子,畢竟三年幼兒園,不就是花錢讓孩子玩的地方嗎?

我曾見過一位花15萬塊錢給孩子補課的家長,普通工薪階層,孩子這十幾萬花下來,就是某一科從原來的20幾分達到了60來分。

這家長就不幹了,說我花了十幾萬,家裡兩三年的積蓄,怎麼就還是徘徊在及格線呢?

照我們局外人來看呢?

孩子原本只能考20幾分,那基本就是靠“點子點菠蘿”,數到誰就是誰,全靠猜。

那60來分就完全不一樣了,說明孩子學到了部分知識,最起碼是基礎知識會了一些,這當然是補課的結果了。

念過書的人都知道,為啥都是一個老師教的,成績差距可以相差那麼大呢?

那肯定是個人智商和基因的差距了呀,要是補課能把一個學渣補成學霸,那這社會可能就是“以金錢來論英雄”的時代了。

家長為孩子花錢,都喜歡評估值不值,容易把焦慮傳遞給孩子,不妥

我經常在朋友圈裡看很多家長曬自家孩子花幾大千學的興趣班,比如某個家長花了3000多塊錢讓孩子學跆拳道,學了六招,一招500塊錢。

影片很火,就是很多家長有共鳴,說自家孩子學啥啥也是這樣,一招幾大百。

很多家長就是妄想通過幾個月就能達到專業水平,或者讓人看著賞心悅目覺得錢花得真值的水平,其實都是妄想。

很多矚目的舞蹈者,或其它,都是苦行僧般的練習,十幾年,幾十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才能到達的成就。

這其中,金錢是基礎,不心疼錢基更是基本。

所以,為什麼我永遠建議普人家的孩子別折騰,只管使勁讀書就好了,因為孩子好家長好老師好。

因為這是一條最省錢的路,九年義務教育花不了幾個錢,你少量花的錢,一年你能看到短期效果,三年看到中期效果,可以選擇是否繼續投資,再四年,你就可以開始取得收穫了。

要是選擇藝術培訓,可能十幾年的錢堆出來,都擲地無聲。

還有旅遊,特別帶孩子出門,很多家長是希望帶孩子出門增長見識的。

但很多孩子可能對家長所選的並不感興趣,上車睡覺,下車還是想去遊樂園、去折騰花花草草,去玩沙玩水,對所謂的景區並不感興趣。

那家長就不甘心,強行帶著孩子逛逛看看,矛盾可能瞬間就爆發。

這不就是花錢買罪受嗎?

家長為孩子花錢,都喜歡評估值不值,容易把焦慮傳遞給孩子,不妥

我們很多家長被洗腦很嚴重,包括什麼一定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於是乎,有錢沒錢的都跟風練鋼琴、學馬術、跳舞、畫畫、早教等等樣樣要俱全,就是別人有的咱一個都不能少。

甚至負債累累,也要讓孩子全方位發展。

我還聽說過借錢送孩子出國留學的。

說真的,養這樣一位孩子到畢業,幾百萬的花費,可能他這一輩子都賺不出來。

只是有錢人家為孩子做這些,並不在乎回報,但普通家庭父母為孩子做這些,一定是求回報的,金錢的回報。

孩子一工作,可能就是肩上有千金重,對未來選擇很難,路也會變得窄很多,因為他必須考慮生存、考慮回饋負債的家庭。

那與其這樣,家長何不順其自然,有多大的能力,就幹多大的事呢?

有錢送早教,送三年幼兒園。

沒錢送上一年多的幼兒園就OK。

有錢就讓孩子培訓興趣愛好。

沒錢就讓孩子一心鑽研學習,都很好。

每一條單一的路,走好了,持之以恆,都是出路和未來。

所以,放下執念,想為孩子花錢就花,但別追求你花錢的結果,因為個體差異,結果不盡相同,沒有參考的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