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著《奶蜜鹽》讀後感(十):可以不完美,但要做有益的父母

張文質老師在書中對今天的父母提出一個要求,希望他們成為一個學習者,學習做一個有益的父母,千萬不要成為有害的父母。

“有益的父母”是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提出的,他說:

關注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而不是成績排名第幾。有益的父母會教會孩子做正確的事,也會引導他享受人生的樂趣。

教育專著《奶蜜鹽》讀後感(十):可以不完美,但要做有益的父母

張老師對此也深深認同,他也認為父母存在有益和有害之分:

有益的父母,通常都是那些自身精神質量高、一直處於積極狀態的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他們總是用鼓勵的方式去支援孩子,讓孩子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處於一種被肯定、被開啟的狀態,激發出孩子的主動性以及樂觀、勇於探索等品質。

有害的父母,則通常迷失在社會盛行的“成功學”裡,在家庭教育中也用成功學的標準去要求孩子,他們凡事只看結果,很容易就對孩子做出蓋棺定論式的判斷,而看不到孩子在嘗試、在成長,在透過失敗吸取經驗。這種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剝奪了孩子最甜蜜的成長,讓孩子的生命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性,總是遭受父母的否定,不斷地受挫,也讓他們對世界產生了失望和恐懼的情緒。

教育專著《奶蜜鹽》讀後感(十):可以不完美,但要做有益的父母

所以,我們每個做父母的,在迎接新生命到來之際,都應該首先思考這個問題:我希望我的孩子將來健康、活潑、陽光、勇敢、樂觀,還是自卑、消極、陰鬱、膽小、畏縮?

我想大家的選擇應該不言而喻,而獲得第一個答案的鑰匙就掌握在每一位父母自己手裡:選擇做有益的父母,多鼓勵、引導、相信、支援孩子。對孩子的鼓勵和認可,是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最好禮物。

教育專著《奶蜜鹽》讀後感(十):可以不完美,但要做有益的父母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都不可能是無所不能、完美無缺的全能父母。

我不擅長烹飪,不能像有些父母那樣365天不重樣地做早餐、晚餐,但是我炒的青菜、下的西紅柿雞蛋麵,女兒照樣吃得津津有味;

我不擅長整理,不能像有些父母那樣家裡時刻一塵不染、一切井井有條,只能保持基本的整潔,女兒仍然覺得我們的小家是充滿溫馨快樂的地方。

女兒對我這個媽媽並不挑剔,她從來不說別人媽媽做的飯好看又好吃,別人的家乾淨又漂亮,她總是快活地說:“我最喜歡媽媽了!”因為我有我擅長的:理解、鼓勵、支援孩子。女兒和我在一起,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心情輕鬆、愉悅、充實。

我們做父母的,無需擔心自己的身份地位、學歷文憑,要堅信自己身上具備這樣神奇的力量:我們的鼓勵,會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父母心中最珍貴、最驕傲的寶貝,這會賦予孩子無窮的動力和勇氣,繼而努力發展出更好的自我。

教育專著《奶蜜鹽》讀後感(十):可以不完美,但要做有益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