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與教育哪個更重要

姚策與郭威,兩個對換的孩子,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性格,又都表現出了與血緣父母出奇的相似。很多人都好奇,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究竟是基因重要,還是後天教育重要?

一、 能說與木訥

姚策與郭威最突出的對比,是一個能說會道,一個寡言少語。

我們看到,姚家人都不太擅長言辭,許媽比姚父表達多一點,但與杜媽的巧舌如簧比起來,也稱得上笨嘴拙舌。而姚策,口齒伶俐,滔滔不絕。顯然,姚策這一份能說的天賦,是遺傳自親生母親那邊,大腦中語言中樞神經系統比較發達。郭威這方面也是遺傳自親生父母,不長於語言表達。

而姚策的能說與其親生母親杜媽的能說,又有不同。

杜的能說會道之所以令許多人反感,是她說話時多表情誇張、口氣變換豐富,表演的成分太濃,顯得話不出自真心,還常用些心靈雞湯類的空洞語言;敘事時又目的性太強,一方面掩飾自己,一方面試圖引導聽者對他人產生反感。同時,限於文化素質,也常用語不當,比如面對已命將不久的姚策,竟然說出“我覺得你永遠在我身邊”,“大不了去另一個世界”,是已經在做臨終訣別嗎?還是沒話找話?一個將死之人聽了這話會是什麼心情?難怪姚策當時面無表情。

與之相對,姚策的能說,則表現得條理清晰,邏輯嚴密,措辭得當,語氣誠懇,情緒有分寸,表現出了很好的口才和素養。這就不能不說是得益於後天所受教育了。

郭威則像極了他的生父,但凡在鏡頭裡出現,幾乎總是在默默地做事,只有回答問題時才說話, 說也說得很少。

二、叛逆與順從

姚策與郭威另一個性格里的突出不同,是一個叛逆,一個順從。

姚策從小得到了養父母家從祖輩到親戚的一個家族的寵愛,如姚家舅舅所述,全家對他不能說是溺愛,但都比較遷就,不捨得讓他累,不捨得讓他情緒不好,上學時也不敢讓他太用功,不讓他學習到太晚。網上姚策中學校友和姚家鄰居對姚策一個不爭氣的叛逆的問題少年的描述,我們未經考證,但從姚策自己的敘述裡,也表達過一定的內疚,就是沒少讓養父母操心和生氣,當親生父母時無所顧忌,知道不是親生時,不再好意思那樣任性了。從養父母花高學費把他送進最好的重點中學,他仍然只考了一個大專,按他的聰明勁兒,可以看出中學時是沒好好學習的。他養父母給他找了一個穩定的工作,他則非要去辭職創業。養父母家花了兩代人的工資收入好容易把他保養成小三陽,他則用泡吧酗酒等無節制的生活方式把自己折騰成了肝癌,而且一發現時就已到晚期。

從這些都可以看出姚策性格里是有不喜歡受約束的一面,甚至有些叛逆、任性、放縱,不適應循規蹈矩的生活。這一點與他養父母家作為軍人世家的家風似乎格格不入。

而他的親生父母這邊,出身草根,經歷過下崗,在江湖上討生活,能在火車站立足,辦了一系列假證,一再地突破規矩。姚策不喜歡規規矩矩的天性,既可能有從小受寵而產生的驕縱,也與其本生家庭不謀而合。

再看郭威,沒有任何越矩的言行,而且表現得很“聽話”。養父警告他不要與找他的人接觸,他就會不接電話,跟找他的人說不認識杜媽郭父,幫著養父母躲避;在剛開始出現不利於杜媽的輿論時,他會在郭家親友團的要求下發表維護杜媽的宣告。

慶幸的是儘管郭父警告他不要接電話,看到是警務通的電話,他還是接了,因為這是他的職業要求,他對工作紀律的服從高於對家人的服從;面對初次見面的兩個“陌生人”,聽了派出所領導的開導之後,郭威主動說出,他就是那個92年出生的孩子,身份證日期是不對的,這時誠實戰勝了對養父母的順從。在親情與大義面前,大義為重。

而郭威的親生父母,兩邊都是軍人世家,服從命令聽指揮可能已經是融進血液的本能。郭威的性格,既可能有從小不知什麼原因養成的順從與隱忍,也與他親生父母家的軍人基因出奇一致。

巧合的是,雖然養父母試圖給姚策安排一個穩妥的按部就班的道路,但姚策仍然脫離了體制內生活而投身商業做一名個體戶。郭威被生活所迫小時候送盒飯長大了幹裝修一直經歷著個體戶的生活軌跡,但還是天性裡還是喜歡軍事化的生活,哪怕只是當一名月薪只有2千元的輔警而進入了公安隊伍。

楊木做不了案板,柳木做不了柱樑。稻米種不成麥子,穀子磨不出豆漿。本來可以各自因料成才,因才成器,奈何都被錯換了軌道。江河的終歸江河,湖海的終歸湖海。

二、 自我與奉獻

姚策與郭威還有一個突出的對比,是一個自我中心意識很強,一個總是為他人著想。

姚策在成家立業後,還房貸、還信用卡甚是小家庭的開支都仍是找許媽出錢的。得知不是姚家親生後,姚策的第一反應是:可依靠的大樹沒了,以前的任性以後不好意思再有了,也不再可以對許媽姚父無所顧忌地索取而當做理所當然了。甚至,許媽跟郭威通電話,他也是嫉妒的。

而郭威,有網友透露他上學時就擺攤賣東西自己開始掙錢。認親後,姚策忐忑不安,郭威則是主動給姚策打電話,安慰他不要擔心,就當多了一個兄弟,多了一戶家人。

姚策的自我,也許有從小受寵養成的習慣,對他親媽也不無遺傳。

認親後,很長時間裡姚策的醫藥費仍是許媽在掏,連他許家舅舅都在掛賣房子給姚策籌措醫藥費,這時候他的親媽杜某在出錢問題上是否主動過不得而知,但眾所周知她是守著房產去依靠網友的捐款,獲得醫院賠償後,也沒有把許媽出的醫藥費歸還;從一段影片裡,看到許媽在給郭威打電話,姚策在病床上玩手機,姚策也自述過,有時哥哥給許媽打電話被他看到了來電會嫉妒,可見在認親後有一段時間裡,仍是許媽在醫院裡照顧姚策。而還有一段影片,是姚策在打電話討好地邀請杜媽到他住院的地方來,可見杜某照顧姚策的主動性不能不令人懷疑。圍繞姚策“遺產”問題的紛爭,就更不用多說,網友們都已熟知了。更令眾多網友憤怒的是,把已進入安寧療護階段的姚策千里顛簸運去北京且封鎖了訊息,剝奪了姚策與養父母見最後一面的機會,這一冷血做法突破了人倫底線。而假如偷換嫌疑是確有其事,那本性裡的自私就人神共憤了。

郭威的親爸媽家在親情裡則更多地表現出肯自我犧牲的特點,許媽老父親的退休金也大都花給姚策治病,許媽的割肝救子,房本寫兒子的名字,替兒子還信用卡,連舅舅都試圖賣房籌措醫藥費,許家為給姚策治病不惜借債也沒有到網上籌款,連姥姥都為姚策買房墊付二十萬。可見許家親人間,沒有算計,注重奉獻,尤其對於孩子,可以說能做的都超額去做。

而也要看到,姚策在得知非親生後,一方面失落,一方面對以前的任性和索取感到不好意思。在自知已錯過換肝機會後,主動提出把房子還給養父母,表現出了他知道感恩和為他人著想的一面,這無疑是得益於後天的教育和家庭環境的影響。這也是他的幸運。

郭威不可能一點也不受後天養父母家的影響,比如,第一次被親生父親聯絡上時,因為受過養父的警告也撒謊說不認識郭杜,也想躲避被養父說的“騙子”聯絡。如果從小是在剛正誠實的環境下,又身為公安人員,更應該合理反應是迎著“騙子”而上,正面與“騙子”過招,而不是躲避和撒謊。可慶幸的是,老天爺幫了他一把,他的好同事和好領導幫了他一把,天性幫了他一把。

四、就連倆人找的媳婦,也截然不同。

熊某,據網上說曾被單位開除,紋身,出入酒吧,啃老不工作,用名牌開好車,阻止姚策還房子,對婆婆出言不遜,挑起矛盾爭端,給姚策送葬時穿著紅色調的衣服,敗盡了在網友中的人緣。難怪有人說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田靜,則是生了兩個孩子而仍然堅持上班,說話慢條斯理,不摻和是非爭端。安心於簡樸的生活,在郭威沒有穩定工作和較好收入的情況下選擇了郭威,現在要搬出杜家的房子,自己買了一個很舊的小房子,還要還貸款。一直是自己孃家幫著看孩子,但也從未流露過對杜家的不滿,與親婆婆一家相處得其樂融融,盡顯孝心。從影片裡可以看出她家人和睦,家庭溫暖,兒女活潑,而且頗注重對孩子進行傳統文化的薰陶,背古詩、唱兒歌、表演手語,都是很積極向善的引導。田靜是那種典型的普通良善人家的女兒,展現出的是一個自食其力、自尊賢良、傳統本分、養娃養家兩不誤的職業女子形象,贏得了大量網友的喜歡和支援。

相對於許媽,熊某似乎與杜媽更投緣。而相對於杜家,似乎田靜孃家與許媽家家庭氛圍更相近。原本格格不入的錯位,認親後才找到了更相稱的親家。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結束語:

基因是天賦的心性與習氣,教育給予後天的方向與信念,相輔相成,而人算終抵不過天意。只有多行善事,才能逆天改命。也只有在任何境遇下都不敗品德,才能改善下一代的基因和命運。

合適的教育,是使他更好地向善,更好地成器。而孩子成什麼樣的器,也取決於他本來是什麼材質。

柳樹有柳樹的多姿,楊樹有楊樹的挺直,不同的基因,本沒有高下之別,本可以在各自適合的環境裡成就各自最好的風景。

如果沒有被交換,姚策可能在更符合其不羈天性的環境里長大,也許會變得油滑鑽營,但也許會釋放其天性裡的浪漫多才而過上更自由自在的生活,至少他可以繼承家裡的生意滿足他經商的天性愛好,也許能幫助家裡把生意做得更好,讓父母和姐姐得到更好的照顧。

郭威也許憑藉他天生的強壯體格和家庭的薰陶培養而早早地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軍官,至少他沒有健康之憂可以在重點中學裡比姚策更加用功刻苦,可以有更開闊的眼界和更好的上大學的機會,可以獲得更好的文化素養。

也許只是也許。現在人們只能看到,不同的基因,不同的教育,不同的結果。一個英年早逝,一個正在應對人生的驟變。

願逝去的能早日得到安慰,祝郭威能開啟更好的人生。

基因與教育哪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