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獎勵對學習有好處嗎?

最近聽到一個網路名詞叫“雞娃”,仔細一查才知道,原來是網路為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們經常給自己孩子打雞血,不斷安排各種補習活動,不停鼓勵孩子去拼搏的行為而定義的熱詞。

其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如此,比如週末,會給孩子安排一整天的培訓課程。為了孩子能自願接受補習班,有的家長不僅是好言相勸,還經常進行物質獎勵。可是往往後來孩子越來越抗拒補習。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也讓我想到了之前看過的一個關於孩子的心理學實驗,他們把孩子分成兩個組,去畫色彩填充畫。一組孩子給他們經濟鼓勵,畫一張給5塊錢,另一組不給予鼓勵,只要你想畫就可以參與。剛開始的時候發現,有經濟鼓勵的那一組孩子非常的高效而且有動力,但是這一組孩子後來基本上都是當測試時間一到,就丟下畫筆,劃拉一下都走了。可是沒有經濟補償那一組的孩子,還有很多在繼續地畫著,而且兩組的作品對比,沒有經濟補助的這一組總體作品質量要高於有經濟補償的那一組。

這個實驗說明什麼呢?如果學習變成任務並且與獎勵長期掛鉤的時候,那麼孩子的學習源動力及目標可能就發生了本質的偏移,也許結果並不是我們作為家長想要的初衷。而遵循和引導孩子的興趣去培養,反而收穫會更好。

讓學習成為一種興趣導向,孩子也許會像加滿了燃油的車輛,飛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