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和語言的關係,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全面訓練

“教孩子說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它不僅僅是讓孩子“張嘴出聲”,而是涉及到感知覺(訊號接收),邏輯思維(訊號分析、解碼),表達(訊號輸出)等在內的完整過程。思維活動在語言學習和發展的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需要專注而持久的訓練。下面我們看一下思維和語言的關係。

思維和語言的關係,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全面訓練

思維藉助語言為主要表達方式,可對客觀事物概括間接地認識,

1、思維的發生是人類語言形成的動機,基礎及必然結果

2、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表現為:

a。語言概念的形成是思維的內容和工具

b。動作是思維的表現工具之一

3、語言所表達的是思維中的概念,而思維是靠概念進行並不是語言

思維和語言之間存在有機辯證統一的關係:

1、語言和思維相互依存、共同發展

2、語言和思維是互相適應的,思維發展水平有多高語言的發展水平就有多高

3、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必須在語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

4、語言把人們思維活動的結果、認識活動的結果記載下來,語言可以表達人的思想

思維和語言的關係,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全面訓練

思維和語言雖是兩種現象,但二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存在著密切的聯絡,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從思維的特點來看,思維和語言有著密切的聯絡。思維是對客觀事物的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維之所以能對客觀事物進行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應,是因為語言具有間接性、概括性和社會性等特點。否則,人的思維,特別是抽象思維就難以進行。因此,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手段、思維的工具。但是,語言不是思維的唯一工具,也不是交流思想的唯一手段。人們還可以利用其它符號和表象來思考,用手勢、表情來表達思想。幼兒在掌握語言以前,可以用形狀、顏色、聲音來思維。聾啞人喪失了語言,可以藉助於手勢、表象等進行非語言的思維。

思維和語言的關係,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全面訓練

2.從思維的內容和結果來看,人的高階思維和語言是不可分離的。思維以語言為客觀刺激物,特別是刺激物不在眼前時,語言就成為思維活動的有效刺激物。思維藉助於語言、詞來實現。但語言也離不開思維,語言要依靠思維的內容和結果予以充實、發展。如果語言不被人們所運用,語言就成為純粹的物質外殼。只有當語言的那些物質形式被思維內容和結果豐富起來時,語言才能成為一定物件的符號和具有一定意義的標誌。

3.從思維的種系發展歷史來看,思維和語言是同步發生的。思維和語言都是在勞動創造人的過程中同步產生的。即“已經形成的”人的思維和“已經形成的”人的語言是同步發生的,並且互為存在標誌,否則,便不是人的社會性思維,也不是人的真正語言。

思維和語言的關係,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全面訓練

4.從思維的個體發展歷史來看,思維和語言也是密切聯絡的。兒童思維的發展表明,兒童掌握語言的過程,也是抽象思維發展的過程。抽象思維是藉助語言實現的。5個月的兒童,能根據顏色和形狀區別物體,能對事物進行較低階的概括,但這仍然屬於動作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只有在兒童2歲左右掌握語言之後,抽象思維才逐漸發展起來。

由此可見,思維和語言是同步發展,緊密聯絡,相互推進的,所以在訓練時認知理解、邏輯思維、發音技巧要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