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我們如何給孩子制定規則呢?(2)

上次我們分享一起探討了如何給孩子把規則講清楚、說明白,今天我就來為大家講講如何把定好的規則形成書面條款,並讓孩子做出承諾。

1. 和孩子一起商定規則,形成書面條款。

在給孩子定規則時,令很多父母頭疼的一個問題就是,事先給孩子說的好好的規則,執行起來卻大變樣,孩子要麼選擇性遵守,要麼今天這樣明天那樣,甚至壓根就不聽。究其根源,其實還是我們做得不夠到位,定好的規則沒有得到孩子的認可,更沒有引起孩子的重視。我跟很多在這方面遇到困惑的朋友聊過,發現他們大都只是把跟孩子約定好的規則停留在口頭上,沒有落實到筆頭上。我們完全可以從一開始就透過書面的形式來和孩子一起商定規則,下面就以看電視為例,展開具體的過程和步驟:首先,父母一起跟孩子分析需要改變的行為。如果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每天要看好幾次電視,每次都要看很長時間,那麼對他來說,這就是需要改變的行為。我們就跟孩子一起,把每天看的次數、每次看的時間、最近經常看的內容,記錄在一張紙上。同時,我們可以上網找一些相關的文字資料或影片,讓孩子認識到無節制地看電視有哪些壞處,對視力會造成什麼樣的傷害等等。接下來,父母就要和孩子一起商量如何改變這個行為。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需要改變後,我們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如何控制和規範自己的行為,比如每天看電視的次數不超過兩次,每次看的時間不超過半小時,看什麼內容需要得到大人的允許,等等。然後,父母和孩子一起商定違反規則的後果。當我們和孩子一起把具體的規則定好之後,還需要跟孩子一起把違反規則的後果商定好。比如,今後看電視的時候,連續兩到三次未能遵守約定好的次數和時間,那麼就要取消他連續一週的看電視資格。最後,父母根據上述商定的具體規則和違反後果,逐一整理為一份書面的協議。我們可以透過電腦、手寫等方式進行列印或書寫,整理完之後還要逐字逐句念給孩子聽,讓孩子進行最後的確認。

2. 讓孩子做出承諾,留下證據。

我們僅僅把關於某個行為的規則和後果整理為書面條款還不夠,如何才能讓孩子在後續的執行過程中做到言行一致呢?社會心理學家為我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承諾。一旦主動做出了承諾,那麼,自我形象就要承受來自內外兩方面的一致性壓力。也就是說,一方面,是人們內心有壓力要把自我形象調整得與行為一致;另一方面,外部還存在一種壓力,人們會按照他人對自己的感知來調整形象。當孩子做出承諾的時候,我們可以先跟孩子一起舉行一個小小的承諾儀式,比如,跟大人拉鉤並錄影,籤一份書面承諾書等。當孩子想要“毀約”的時候,這樣的承諾儀式往往就能發揮作用,讓孩子自動踐行自己的承諾,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就拿前面提到的看電視來說,當父母和孩子確認過這些書面內容後,我們就要讓孩子在上面簽上自己的名字,也可以用拼音。對於年齡小一點的孩子,還不會拼音或寫字,就可以讓孩子跟父母一起拉鉤,並把這個拉鉤的過程進行錄影或拍照儲存。不管採用哪種方式,目的就是要留下證據,當孩子今後要耍賴的時候,這份證據就是督促孩子遵守規則的一個法寶。

把協議張貼在醒目位置。

當跟孩子簽完字或者拉過鉤之後,父母就要把簽好的這份關於看電視的協議張貼在家裡比較醒目的位置,如客廳的牆上、空調上或電視機旁邊。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裡,每當孩子想看電視的時候,我們可以提醒孩子先看看這些規則。對於事先約定好的這些規則,我們就需要嚴格執行,一旦孩子有違反,還可以再把這份協議大聲讀給孩子聽,並強調他曾經簽過字或拉過鉤、自己做出過承諾。所有的家庭成員(包括老人)都需要嚴格遵守或執行已經跟孩子達成的這些規則,不要隨意破壞。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主要內容。主要講的就是如何跟孩子一起商定規則,並形成書面條款,讓孩子做出承諾、留下證據。[愛心][愛心][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