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父母養育失敗”背後的真相

家庭教育,越來越被國家社會重視,正確的家庭教育,成為了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子不教,父之過”,這一傳統道德理念已上升為法律。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家庭教育促進法,這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

揭秘“父母養育失敗”背後的真相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近年來,家庭教育暴露出一系列突出問題,有的父母生而不教;有的父母不知道如何教孩子;有的父母過度“雞娃”,教而不當;有的父母信奉“孩子不打不成才”“棒打出孝子”,將毆打,虐待作為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持證上崗,成為了國家,社會共同倡導的心聲

父母的養育為什麼會失敗?首先讓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樣的標準,是養育失敗的起因。

現在原生家庭的創傷問題,越來越被大家所熟悉,到底什麼樣的養育方式,造就了這樣一份創傷呢?那這個方式就是養育失敗的原因。

父母過度關注孩子

現在的父母比我們任何一代的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度都高,學前教育,拔苗助長,這種違背孩子自然成長的意識,本質上在扼殺了孩子自主探索,自我發展的能力。

揭秘“父母養育失敗”背後的真相

家長把對孩子未來能否成功的焦慮,變成了養育的養分。養育沒有從孩子自身出發,而是由焦慮期待在延伸。各種補習班,特長班,只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同時由期待焦慮,引發的指責,批判,甚至打罵,成為了孩子與父母連結的主要方式。父母不知道孩子的全面成長,與他的身體成長一樣,都是有周期性的。什麼樣的週期,對應什麼樣的養育內容,方式,方法,都應該由孩子自身的成長來決定,而不是父母的認知與標準。

揭秘“父母養育失敗”背後的真相

父母的過度關注,無疑是太愛孩子的表現。愛沒有錯,只是父母沒有把愛表達正確,對孩子的過度關注,在孩子的體驗中,孩子並沒有感受到愛,更多的感受是,挫敗,不自信,從不被肯定,信任,更別談允許與接納了。

讓孩子失去了對自我的認知,阻礙了孩子自我發展。讓孩子與自我分離,造就了孩子健康成熟人格的缺失。

父母只追求成績

很多孩子學習很好,到了初中,高中,就出現了厭學。家長很不理解。是什麼原因造就了學習好的孩子也會厭學?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孩子學習好的原因?很多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學習是為了什麼?只因為,身邊的人都認為孩子就要學習好,否則就不是個好孩子。為了成為好孩子中的一員,孩子會學習好。還有的孩子說:因為父母要求他學習好,為了不讓父母失望,而學習好。甚至有的孩子說:學習不好,媽媽就會發脾氣,因為害怕,要學習好。

揭秘“父母養育失敗”背後的真相

在我孩子初中升高中的假期,我帶她跟幾個同學一起到上海,在東華大學的校園裡,我問她們,你們讀書為了什麼?幾個孩子都表示不知道。那一刻,讓我很心疼這些孩子,她們幾個的成績在班級裡,都是數一數二的。竟然沒有讀書的方向與目標。

難道未來的職業生涯,與人生規劃也要按照父母的標準,社會的浪潮而隨波逐流嗎?有多少人一生都在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只因為生活需要。

父母忽視情感連結

我們經常說,父母都很愛孩子,只是養育方式有問題。那父母的錯誤的養育方式都體現在哪幾方面呢?

我們的日常活動不過圍繞著:行為,情緒,溝通,性格在展開,在做。社會步調得加快,讓我們每個人都缺乏耐心。恨不能把幾十年後的事情都給做了。

揭秘“父母養育失敗”背後的真相

運用到親子教育中,我們對孩子缺乏極度的耐心,即便我們看到情緒的存在,懂得溝通的技巧,瞭解孩子的性格,也很難做出有效的行為,主要原因還是我們的耐心不夠。導致了滿盤皆輸的局面,父母孩子都處於崩潰的邊緣。

揭秘“父母養育失敗”背後的真相

父母總是用自己的認知來看待孩子,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情感上的感受體驗,是父母錯誤養育方式中,對孩子造成潛意識傷害最嚴重的地方。情感的缺失,讓孩子的未來不自信,不安全,缺愛。

耐心與感受是導致養育失敗的主要因素。

最後讓我們來總結一下,養育失敗的主要因素:

父母過度關注,父母只追求成績,父母忽視情感連結